西周那些事儿之周初四圣召公奭
2023/1/26 来源:不详“周初四圣”有哪四圣?姜子牙、周公旦、召公奭和毕公高(一说为太史佚,周初的一个史官,这更像是后世史官的看法,笔者以为毕公高及其后代的毕公影响力更大)。
在世人眼中,姜子牙和周公旦的风头似乎盖住了其他两人,以至于人们对召公奭和毕公高的了解知之甚少。但事实上,后两人也对周朝的建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召公奭这个人。
召公奭,原名姬奭,并不是周武王的亲兄弟,而是周人先王的后裔,不知是哪一支,但不会隔得太远,应该就是周太王(古公亶父)、周王季(季历)这其中哪一个小支,因为隔得太远的话,地位就会变得越低,而召公奭的地位并不低。
召公奭在周原的时候,召公奭就已经获得了自己的封地,虽然小,但是他私人管辖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周原的西部,叫召邑,所以人们称他“召公”。和召公奭同样早就有封地的还有周公旦,周公旦是周文王的直系,所以他的封地在周原的核心地区,于是人们称他为“周公”。这也是为什么召公奭、周公旦获封蓟地和鲁地后,不叫“燕公”和“鲁公”的原因。
周公旦召公奭是一个非常贤能的人,他的才能仅次于周公旦,也得到了周武王的肯定,周武王把他们兄弟俩看做自己的左膀右臂。在武王伐纣的“牧野大战”后,举行的祭天典礼中,周公旦手持大钺,召公奭手持小钺,可以看出:他们俩的地位仅次于武王之下(后来管叔鲜不服气,造反说是周公旦违背了武王的旨意而专权,看来是管叔鲜的污蔑之词)。
钺在武王去世前,因为儿子姬诵年幼,他一早就为儿子做好了安排,任用周公旦和召公奭辅政,只有这样,姬诵的江山才会稳固。而实际上,周、召二公也是这么做的,他们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辅助周成王姬诵度过了周初最艰难的时刻。
总体来说,周公旦的功劳最大,召公奭次之。
周公旦主要负责陕地(今河南陕县)以东的地区,这里是以前的商夷之地,最不好管理,周初的大部分叛乱都来自于这一地区,周公也花了很大功夫来平定叛乱,史称“周公东征”。
周公东征而召公奭主要负责的是陕地以西的地区,这里主要包括周人的发源地——周原的周边地区。这一地区因为周人几代先王的积极进取,已经使南蛮宾服、戎狄远遁,一片和平景象,所以召公奭的压力相对要小得多。召公奭治理陕西期间,经常走访民间,慰问疾苦,他还爱在一棵棠梨树下判断案件,处理政事,使得各级官员都争相学习,政治清廉,无人失职,深受百姓爱戴和拥护。
甘棠遗爱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分陕而治,使得周朝的政权逐步趋于稳定。
周成王的儿子周康王即位后,召公奭又和毕公高共同辅佐周康王(周公旦已死)。召公奭又继承了周公旦的遗风,通过不断规劝周康王,使周成王时期的清明盛世得以延续。
周成王到周康王统治的这40多年时间,周朝基本上没使用多少的刑罚。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成康之治”。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专注于从不同角度看历史,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