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陕州地坑院感受传统民居之文明
2022/7/11 来源:不详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最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文化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帮助指导下,从自然科学、社会和生活实践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学习活动。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是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5月9日一大早,我们向阳学校四年级的游学队伍在学校的安排下整装出发。伴随着清晨的微风,我们乘坐的旅行大巴奔驰在开往本次游学的目的地陕州地坑院。孩子们仿佛像放飞的小鸟一样,一路上欢歌笑语,时不时与导游一起互动,唱歌游戏,真是不亦乐乎!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黄土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在坑内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其中一孔窑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地坑院内各个窑洞分为主窑、客窑、厨窑、牲口窑、门洞窑等功用,按照主窑所处方位不同称之为“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北坎宅”等几种。
穿过十几米长的门洞,我们下行来到地坑院子里,像进入神秘地道的一次探险。这种进入院子的方式,对习惯于地面生活的人来说,不失为一次奇特的体验。
站在院子中,看着开凿有七八孔窑洞以及阔大的深深院落,很难想象人们要挖造出这样的一个地下院落,要花费多少人力呀!
据导游介绍,这样的院落一般占地1亩~1.5亩,相当于地面住户宅基地的3~5倍,开挖一个这样的院落,一家人要连续干上几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
我们此次游览的共有21座院落,原居民均已搬出,基本上看不出原来生活的痕迹。这21处院落以洞相连,每个院子布置了不同的主题:有纺织院、刺绣院、曲艺院、书画院、剪纸院等,较全面地反映和展示了陕州特有的民俗地域文化。由于景区的开发,我们在这里还没有完全能够体会到“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下村庄的生活盛。据说,陕县目前尚存近万座地坑院,由于时间紧迫,我们没有去未开发的地坑院,甚是遗憾,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未开发的地坑院转转,真正体会一下“见树不见村、闻声不见人”的地下村庄原居民的生活。
一上午的研学旅行,孩子们早已饥肠辘辘,走进河之南文化酒店,阵阵饭香扑鼻而来,原来酒店为我们这些宝贝们准备了一桌子美食。看到这些美食,孩子们迅速而有秩序地就坐。十菜一汤,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再加上晶莹剔透的米饭,以及白面馒头,迅速勾起了孩子们的食欲。吃完午饭,孩子们游意未尽,一路前行,大家又来到陕州湿地公园进行户外拓展游戏。
搭户外帐篷,让孩子们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要想尽快完成宿营任务就必须精诚团结,相互配合!一个人再优秀也干不过一群人!钻木取火,让孩子们体验最早的人工取火方法,明白了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看!我们可爱的孩子们都戴上了眼罩,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们在做什么呢?原来,是在玩“盲龙摸珠”的游戏。每队最后一位同学通过手势拍击,向队员传递信息,走到终点站拿到地上的“珠子”便获胜!瞧!我们的队员配合多默契呀,齐心协力正向终点迈进……接下来就是“团队有你更精彩”的游戏,我们听到了队友们的鼓励,也听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们可以创造更多的奇迹!为自己加油!
结束了一整天令人难忘印象深刻的研学之旅,师生们踏上了回家的旅途,除了所见所闻获取的知识之外,相信同学们都收获了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大概就是学校安排开展研学之旅的迷人之处吧!
文/图:介璐
审核:王一杰
运城向阳学校校址:运城市红旗西街号(西花园西米处),乘4路、5路、7路、8路、10路、11路、18路公交车向阳学校下车即到。
联系()68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