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民俗建筑陕州地坑院

2022/7/11 来源:不详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农村之多,简直数也数不清,但是这些农村中总有那样几个村落是与众不同的,甚至别具一格。有这么一个地方,住着一群人,挖了一个坑,建了一个院子,就这么住了下来…...这种奇特的地穴式居住形式,据说发源于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在中国甚至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豫西的陕州地坑院。

陕州东据崤山关连中原腹地,西接潼关、秦川扼东西交通之要道,南承两湖,北对晋地锁南北通商之咽喉,是古来兵家的战略要地。陕塬位于陕州的原川区,黄土层厚约20米至70米,地面由南向北呈阶梯降落。为形成这种独特的居住方式提供了天然条件。

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便是它的真实写照。

摄影:楚恩熠

20世纪初,德国人伯纳德·鲁道夫斯(rudufoskybernal)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最早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的地坑院窑洞。称地坑院建筑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书中刊载地坑院窑洞照片的拍摄地点,就在已有年悠久历史的豫西陕县三道塬。书中的图片拍摄者为由德国汉莎公司飞行员武尔夫-迪特·格拉夫·卡斯特尔-吕登豪森在中国工作期间(年-年)拍摄。

有人说这样的居住方式其实十分落后,但事实上这种居住环境真的十分舒适。

摄影:楚恩熠

摄影:楚恩熠

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

摄影:楚恩熠

摄影:楚恩熠

据说地坑院的建造过程共分为四个步骤,可以简单通俗地概括为“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穿靴戴帽、美化装饰”。营造技艺既与传统的阴阳八卦方位密切结合,又和宅主的命相息息相关,反映了古人卓越的智慧。

摄影:楚恩熠

摄影:楚恩熠

建一个地坑院据说要2一3年才能完成。首先在平整的黄土地上挖一个边长10一12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6一7米,然后在四壁挖8一12个窑洞。院内还要有散水坡、旱井等排水工程。工程完工后,能让后几代人住上百年。

摄影:楚恩熠

如今,像这样的村庄现存多个,有地坑院10余座,保存最完整现存时间最久的地坑院已有多年。

摄影:楚恩熠

地坑窑院建造十分巧妙,颇具匠心,窑洞与大地相通,卧于大地之中,随大地脉膊跳动,实用价值具有防震功能。艺术功能方面从上往下看,整个窑院为方形,站在院中间看天空,天似穹窿,是天地之合的缩影,体现出方圆之美,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反应,也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的典型范例。 

摄影:楚恩熠

地坑窑院虽系农家小院,但受历史传统文化影响,建造还是十分讲究的。其间既包含有科学的成份,但也有不少的封建迷信色彩。在黄土地上的风土民俗中,建造地坑窑院称为方院子,是一种关系到家庭兴衰、子孙繁衍的大事。因此,动土之前要请懂得阴阳八卦的风水先生相宅,造地形、定座向、量大小,下线定桩、择吉日破土。

摄影:楚恩熠

地坑院建设般兴盛时期,发生在上世纪50~80年代,至今回忆起来老乡们还历历在目。那时虽然经济比较落后,但社会相对稳定,在当时人口政策的形响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急剧攀升,农村家庭子女平均在五个左右。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在60~80年代逐渐进入婚龄,居所需求压力很大,而那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又不高,农民手中持有的货币极少。似修建地坑院只要人手多,没有钱也能很快完成,并且最多又可住4~5户人家.这种一举几得解决孩子结婚住所问题的方式,成了黄土台阶平坦农民的址优选样。在当时,一个千人的村庄每年审批7~8座地坑院是很正常的,我们所看到的地坑院绝大多数都是那时候建造的,从某种彻变上说,地坑院也是时代的产物。

摄影:楚恩熠

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类居住从地下走向地上也是大势所趋,加之地坑院占地面积大,一座院占地一般为1--1.5亩土地,是现在农户宅基地的3-5倍。

摄影:楚恩熠

最晚的院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造的,之后村民们多是在新批宅基地上造房或是在地坑院窑顶造房,没有人再挖造地坑院,“穴居”地坑院的人已日见稀少,废弃的窑院或填没,或塌陷,难觅往日风貌。90年代中期,由于地坑院占用土地过多,许多村子本着“退宅还耕”的要求,开始填埋地坑院,使地坑院这一民俗建筑遭到极大破坏。

摄影:楚恩熠

不过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住在下面了,开始在地上建房了!另外,地坑院和地上建筑一样,不住人就毁得特别快,大部分地坑院现在都不成样子了!即使目前的保护性开发也让人觉得不是原来的味道,渐渐的失去了农耕时期韵味。

摄影:楚恩熠

摄影:楚恩熠

责编:江南风摄影:楚恩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7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