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山川飞雪游览三门峡地坑院
2022/7/9 来源:不详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0313/8743214.html医院订阅哦!三门峡地坑院 次听朋友说起地坑院,是有一次去三门峡陕县(现在已经改为三门峡市陕州区),朋友介绍说这是当地人因地制宜向地下挖坑而造的一种窑洞房屋,当时怎么也想象不出是什么样子,直到亲眼看见这种建筑模式,才被当地人的智慧所折服。
据专家考证,地坑院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陕州地坑院是全国乃至世界 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的古村落、人类穴居的活化石、地下的北京四合院。
三门峡陕州区地处 土高原边缘地带的 土塬区,土层厚且坚硬,因为这里特殊的地质条件,再加上生活的无奈,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不得不另辟蹊径,打造出另一种生存居住环境,而他们的智慧也造就了如今令国内外游客惊叹的神奇地下村庄,堪称民间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就是“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坑窑院,就是它,在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地坑窑院文化之乡”。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窑洞是天然的温度调节器,建造简单价廉,是当地村民的理想居住房屋。地坑院能存在千百年,原因在于当地 河岸边豫西山区人们对它的喜爱。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犬吠,却不见村舍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是它的真实写照。
地坑院的建造是在平整的 土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深坑,深约六、七米,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这几孔窑洞作为住宿、厨房、储蓄的房间,其中一孔窑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通道,是地坑院的入口,有直进型、曲尺型、回转型三种。
地坑院与地面的四周砌一圈屋檐,用于排雨水,房檐上又砌高几十厘米的拦马墙,在通往坑底的通道四周同样也有这样的拦马墙,这些矮墙的作用有三个:一、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二、保证在地面劳作活动的大人和儿童的安全,三、是一种建筑装饰。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地坑院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住地坑窑院、沐浴高阳山温泉神水、吃陕州民间小吃、看豫西民俗风情、成为三门峡景区旅游的新亮点。参观完地坑院,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因停留时间短暂,只是走马观花的驻留,但地坑院这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科学背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社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记录了陕州人民的社会历史发展轨迹和各种生活气息,是在 土高原地带生长的人们对 土地深深的依恋,是祖祖辈辈 土高原人割舍不掉的浓浓乡情。
文/飞雪图/赵锁刚、飞雪部分从网络下载作者简介:飞雪(弓卫华),狮子座,郑州人。生活单调平实,但始终不改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初心。喜欢运动,尤其是毽球项目,热衷中医养生,内心丰富细腻却不善言辞,喜爱舞文弄墨却疏于耕耘,坚定执着却又随遇而安,性格直爽而喜怒形于色,性情中人也。编辑:飞雪飞雪的投稿邮箱: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