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山海关兵败退回北京为何不往西退回
2025/3/28 来源:不详从北京撤退之后,李自成一路撤回陕西,连山西都放弃了。清军继续追击,年12月清军进至陕州(今河南省陕县)。大顺军张有曾部驻于灵宝县城外,因兵力有限,被清军击败。清军推进到距离潼关,李自成得到这个情报,知道驻防潼关的军队只有七千余兵马,难以抵御清军。一旦潼关失守,西安在所难保,因此他亲自同刘宗敏、刘芳亮等大将带领原拟赴陕北的大顺军主力赶往潼关。清军对夺取潼关的战略意义高度重视,作了充分的准备。十二月内增派固山额真阿山、马喇希等统兵经山西蒲州渡河协征,并且急调红衣大炮供攻关之用。潼关战役开始。大顺军主将刘宗敏先战,失利。年正月,刘芳亮领兵出战,又被清军击败;李自成亲自率领马、步兵迎战,多铎命令八旗兵全力反击,大顺军再次失利,步兵损失很多。接下来两天,大顺军连续利用夜间袭击清军营垒,都没有取得效果。不久,清军红衣大炮到达;进逼潼关口。大顺军“凿重壕,立坚壁”加强防守。清军先用红衣大炮轰击,随即大举进攻。在不利的情况下,大顺军仍然顽强拼搏,力图扭转战局,先派骑兵反击,又调遣部分兵马迂回到清军阵后突击,都被清军击败。正在这个关键时刻,清英亲王阿济格部大批军队已经进入陕北,尽管李过、高一功在延安、榆林英勇抗战,阿济格为了夺取西安,只留下大同总兵姜瓖率领一批明朝降将继续攻城,牵制陕北大顺军,自己却统领大军南下,向西安推进。李自成深知原驻西安主力已经调到潼关,如果继续在潼关同多铎部硬拼,西安必将被阿济格部攻占,大顺政权的文武官员、将士家属以及重要物资都很难保住。在两路清朝大军的合击下,李自成被迫决定主动放弃陕西,另寻出路。正月十一日潼关战役明显不利,他同刘宗敏、刘芳亮等率领来援主力奔回西安,十三日到达,当天就带领兵马、部分文职官员、家属和财物由西安经蓝田、商洛向河南撤退。十二日,留守潼关的巫山伯马世耀向清军伪降,潼关失守。马世耀很快被清军发现并且杀害。潼关之战,大顺军败了,正月十八日多铎部占领西安。不久,阿济格部也到达西安。清摄政王多尔衮命多铎部进攻南明,阿济格部负责追剿大顺军。年正月十三日,李自成率领西安地区的大顺军主力经陕西蓝田、商洛撤入河南。由于撤退时携带家属和辎重,行军速度相当缓慢。阿济格继续统兵猛追李自成部大顺军。从这年三月到四月,他带领的满汉军队先后在河南邓州、湖北承天(今湖北省钟祥)、德安(今安陆)、武昌、富池口(湖北省阳新县境)、桑家口、江西九江等七地,接战八次,大顺军都被击败。大约在三月下旬,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主力到达湖北襄阳一带。当时,他麾下的士卒有从西安、河南带来的十三万,又把原先部署在襄阳、承天、德安、荆州四府的兵员七万调集随营,合计二十万众,“声言欲取南京,水陆并进”。李自成决策把襄、荆四府驻防主力调集跟随主力东下,是因为想抢在清军之前夺取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地区,需要这支比较完整的生力军。大顺军来到武昌,阿济格部清军就追踪而至,刘宗敏、田见秀领兵五千出战,被清军击败。李自成决定放弃武昌继续东下。这时,大顺军的处境已经相当艰难,既无地方提供后勤供应,又要保护着随军家属,十万以上的大军随地筹粮,势必出现组织混乱,指挥不灵。四月,清军追到阳新富池口,趁大顺军不备冲入营垒,李自成军又一次失利。四月下旬,在距江西九江四十里处被清军攻入老营,大顺军久历战阵、位居文官武将之首的汝侯刘宗敏被俘,军师宋献策、自成的两位叔父赵侯和襄南侯以及大批随军将领的家属也被清军俘获。牛金星和宋献策投降满清。李自成统率的大顺军在连续遭到清军重创后,实力损失很大,士气低落,为东下南京而准备的几万条船只也被清军缴获,此时多铎部清军已从河南归德(今商丘)、安徽泗州直趋南京,原先的战略意图已经无法实现。他不得不改变进军方向,准备穿过江西西北部转入湖南。五月初,李自成行至湖北通山县境九宫山下,突然遭到当地民团的袭击。当时跟随在他身边的只有义子张鼐和二十余名士卒,当地团练不知道这就是名震遐迩的大顺军,更不知道大顺皇帝就在这二十余人之中,就一拥而上。混战当中,李自成和随从侍卫被击杀,张鼐和一名伴当逃出,向后续部队报告了这一噩耗。大顺军将士闻讯,悲怒交集,立即对当地团练予以报复性打击。李自成的死纯属偶然。在通常情况下,全军统帅在行军时往往处于队伍的适中位置,李自成当时手下的军队还有几万人,屡败之后进入通山县境,在这偏僻山区为了决定大军的行进方向,亲自带领少数卫士去察看地形道路,也在情理当中。当地的九宫山区团练武装是在对大顺军主力入境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才敢于动武。李自成的死标志着大顺政权的最终覆灭,大顺军余部从此开始了联明抗清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