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的崤函之固

2025/2/8 来源:不详

白癜风的医疗 http://nb.ifeng.com/a/20180419/6515562_0.shtml

梁丁元(洱海的浣熊)

汉代贾谊名篇《过秦论》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该篇首句“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大气磅礴。关于“崤函(xiáohán)”,一般解释为: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河南省灵宝县。固,险要的地理位置。

近日偶然看到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卷11有一节评论:“贾生《过秦》曰:‘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春秋时,殽,桃林,晋地,非秦有也。”颇有些疑惑。

不过,秦孝公不是秦穆公,其时已是战国时代。那么战国时的“崤函”是否为秦国所有?

郑天挺主编的《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年版)在“崤函”词条下解释“崤山和函谷关的合称。相当于今陕西潼关以东至河南新安县地。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张衡《西京赋》:左有崤、函重险桃林之塞,皆即此。”词条“桃林”下释义:“地区名。又名桃林塞、桃原。”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台湾年版)在词条“崤山”下的解释是:“在河南洛宁县北六十里,西北接陕县界,东接渑池县界。春秋(鲁)僖公三十三年,晋人及姜戎拜秦师于崤……”词条“桃林”下释义:“在陕西潼关县东南……”

结合《中国地图册》来看,这两部辞典的解释似乎不同。按照王应麟的说法,晋败秦师于崤山,即春秋时桃林,而《中国历史大辞典》所说的“约当今河南灵宝县以西、陕西潼关县以东地区。”和《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所说的“在河南洛宁县北六十里,西北接陕县界,东接渑池县界。”只有部分地域重合。

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之“晋秦”春秋时期地图,在灵宝县西南方位标注了“桃林塞”,该地似应属于晋国所有,但未标注两国边界。该册战国时期“诸侯称雄形势图”中,崤(桃林)似乎属于秦国所有。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频繁,一地数易其手也是常有之事。

谢尧亭《晋国兴衰六百年》(三晋出版社年版)中认为:“晋文公时西控桃林之塞、崤函之关,东据南阳、太行、孟门之地……到三家分晋的时候,晋国北边占领到恒山以北,几乎是今山西全境,西线占有黄河以西今陕西省的一部分,南边占有黄河以南今河南省西、北部大片土地,东边占领了今河北省中南部、山东省西部,与齐国接界,晋国成为横跨今陕西西部、山西全境、河南西部与北部、河北中南部和山东西部的一个大国。”(转引自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84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