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无邪关雎何以为诗三百之开篇

2025/2/8 来源:不详

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从今天起,我们开始读《诗经》,去那些大胆浪漫的诗歌中,找寻生命的真谛。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是发语词无意义,孔子在此借用为“思想”解;“无邪”是直的意思,也就是说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出自真情之自然流露而有这些作品的。所以“思无邪”是一种勉励,于是我们将它作为栏目名,希望我们可以在《诗经》中寻回真我,回归本性。打开《诗经》,开篇便是《关雎》,那么它何以成为余首的开篇之作呢?我们先说《诗经》,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篇;《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篇;《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40篇。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这首诗,属于先秦时期周南地区的民歌。当年的周南在今天的陕县(隶属河南省三门峡市)以东,黄河南岸到长江这一带。关雎的本意原指一种鸟或者它们的名叫,但因为这首诗太过有名,影响深远,在后世,关雎被引申出很多含义,有的引申为淑女,有的引申为夫妇,还有的指代为诗歌的正统。人们对于《诗经》首篇《关雎》的研究,千百年来,从未停止。在一般人眼里,这是表现男追女的一首情诗,但在《诗经》整理者孔子看来,这首诗源于皇后为皇帝选后妃的故事,所以才有后世所说这首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说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开头的第一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起兴,春天之景让人心情愉悦。翻译出来就是在河中的沙洲上,鱼鹰鸟关关声而唱个不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翻译过来是美好舒缓的淑女是君子爱慕的对象。君子注重女子的体态和性情,而不是容貌。体态的舒缓显示了女子的教养,婀娜多姿、衣袂飘飘。“君子”在论语中被如此定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怨恨的男子是君子。化去怨恨,男子得自在,女子得温柔,这样的婚姻才是圆满。读书第一篇很重要,一篇文章第一句往往是最最重要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景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人好,这就是孔子眼中的理想社会,同时也给《诗经》定了调。第二三小节,参差的荇菜,左右流啊,窈窕淑女,君子在睡梦中都在求,求之不得,睡不安稳,辗转反侧,心中满满是忧愁。那这和后妃之德有什么关系呢?在经过学者的考证,《关雎》的作者是周康王夫人,有一日,周康王不临早朝,古人认为君王不早朝是因为他身边的女人无德。作为周康王的皇后,她要在众多淑女中挑选一人,和她一起服侍皇帝。但,这样的胸襟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炼成的,于是辗转反侧,反复挑选。“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选妃不可能永远“流之”,必须下手“采之”。一般是先“采”上一批,所以后来等待进宫的王公贵族的女儿们就被叫做“采女”。当决定要下手“采”的时候,王后的心里开始有了标准,“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王后希望被“采”上来的女人能遵守尊卑之道,懂得规矩与谦和之道,相互之间才能友好而长久地相处。“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朱熹在注释《诗经》时解释“芼”是“熟而荐之”。先和你培养感情,熟悉了你的品性后,才能举荐你。“钟鼓乐之”又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代,钟声为收敛之音,代表结束;鼓为生发之音,代表开始。所以“钟鼓”在这里表示“有始有终”的意思。只有有始有终才有快乐。王后希望选来的后妃,能够与她同心同德,辅佐君王。至此,孔子把《周南·关雎》置于《诗经》第一篇的意义得以完美呈现:“孔子论诗以《关雎》为始。言太上者民之父母,后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则无以奉神灵之统而理万物之宜。”一个理想社会由君子和淑女组成,在个人情感之上,还有使命和责任需要担当。有了这份担当以后,一个曾经痛苦得夜不能寐的女人就可以变成端庄大气的王后。总而言之,女人德一厚,心胸一开,世界便会随之宽广。这便是《关雎》,少些抱怨,从内心修起,做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8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