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魏国,张仪与公孙衍的五次交锋

2023/6/8 来源:不详

合纵,还是连横,这是一个问题。

对于魏国而言,这不仅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要命的问题。合纵吧,西边秦国这个大哥得罪不起。连横吧,却不知道东边这几个兄弟靠不靠得住。

魏国是合纵与连横两种战略争夺的焦点。围绕这个焦点,张仪与公孙衍进行了长达十年的交锋。

魏国:我真的是太难了。

-1-

公孙衍的故事

公孙衍是魏国人,但是一开始在秦国当官。公孙衍和商鞅是同门的师兄弟。商鞅的原名,就叫公孙鞅。

当苏秦来秦国推销“合纵”的时候,公孙衍就是秦国的高级官员。苏秦慷慨激昂的讲着,公孙衍暗暗地在旁边偷听。

公元前年,当苏秦在六国之间奔走的时候,公孙衍担任了秦国的大良造。

大良造,这个职位,正是当年商鞅所担任的官职。接替大良造之后的公孙衍,便开始拿魏国开刀。

公元前年,公孙衍向魏国发起进攻。此时的魏国根本抵挡不住秦国的强大攻势,只好割让阴晋之地以求和。

五十多年前,魏国名将吴起正是在阴晋,以区区5万武卒打败了秦国的50万大军,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之地。

此后,公孙衍再度率军进攻魏国的河西要塞,俘虏魏国主将龙贾,斩首八万。经此一役,秦国已实际占据了河西之地。

在商鞅死后,秦国几乎没有人比公孙衍更优秀。公孙衍在秦国干得顺风顺水,几乎一个人把持了秦国的整个朝政。

直到另一个魏国老乡来到秦国。这个魏国老乡的名字,叫张仪。

-2-

张仪的到来

公孙衍有个毛病,就是贪财。

公元前年,魏惠王割让河西之后,派人重金贿赂公孙衍。公孙衍“拿人手短”,于是向秦惠王提出,停止进攻魏国,转头向西进攻别的国家。

这一下公孙衍玩的很大,相当于吃里扒外。就在这时,张仪来到了秦国。

张仪告诉秦惠王,魏国四面受敌,正是伐魏的良机。公孙衍顾私利而忘公义,让秦国进攻西面的游牧民族,实属误国之举。

魏国虽然连吃败仗,但魏国毕竟曾经是天下第一霸主,实力依然强大。如果让魏国缓过劲来,秦国恐怕再也难攻破魏国。

秦惠王被说得如梦初醒,立即起用张仪为客卿。而身为大良造的公孙衍则彻底失去了秦王的信任,不得不离开秦国,到魏国做了将军。

公孙衍离开秦国之后,张仪自然而然的接替了公孙衍的工作。

这样一来,张仪和公孙衍算是结下了梁子。

-3-

张仪与公孙衍的五次交锋

Round1:张仪获胜

离开秦国的公孙衍,直接到魏国当了将军。秦惠王大发雷霆,派遣公子华和张仪围攻魏国,攻打并占领了蒲阳。

这时,展现张仪过人才能的机会来了。

秦军攻势正盛之时,张仪却劝说秦惠王把蒲阳归还魏国,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去作人质。

与此同时,张仪又反过来劝说魏惠王,让魏国对秦国礼尚往来。于是魏国就把上郡十五县和少梁献给秦国,用以答谢。

在这一进一退之间,张仪把秦国曾经被魏国占领的土地全部地夺了回来。秦惠王大喜过望,任命张仪为国相。从此,秦惠王和张仪这对CP正式搭档,组成战国时期第一男团。

这一回合,以张仪的胜利结束。

Round2:互有胜负

不得不说,公孙衍是个奇才。

来到魏国的公孙衍,最开始的职位是将军。公孙衍和魏国国相惠施是好朋友,同时惠施也是合纵战略的坚定拥趸,于是公孙衍很快就得到了梁惠王的信任。

公孙衍的奇才,在于他不仅会连横,而且会合纵。他在秦国担任相国时候就搞连横,现在到了魏国就搞合纵。不得不让人怀疑,他这些东西就是跟苏秦学的。不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公孙衍比苏秦更厉害。

对于苏秦而言,他的角色是编剧。苏秦发明了这套合纵学说,在六国之间溜了一圈,风光了一阵之后就退场了。公孙衍则是真正的导演,将这个合纵的剧本,变成一幕幕真实的剧情。

公元前年,在公孙衍和魏国国相惠施的运作之下,魏襄王和韩宣惠王互尊为王,共同对抗秦国。与此同时,公孙衍开始游说六国,联合起来抗击秦国。

消息传到秦国,秦惠王派张仪讨伐并占领魏国的陕地(河南陕县),然后修筑了上郡要塞。

公元前年,在张仪的运作之下,秦惠王正式称王。公元前年,秦惠王派张仪和齐、楚两国在啮桑会盟,破坏掉公孙衍合纵联盟。

这一回合,公孙衍和张仪互有胜负。

Round3:公孙衍玩过火

因为齐国和楚国与秦国结盟,公孙衍自己苦心经营的合纵联盟由此分崩离析。

此计不成,公孙衍又生一计。

公元前年,公孙衍决定干一票大的,玩一次“五国相王”。不得不说,称王这种事,也是个技术活儿。

战国时期最开始称王的,是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相互称王。不过那次惹了楚威王不高兴,派兵和齐国干了一仗。

两年之前魏惠王和韩宣惠王相互称王,结果惹了秦国不高兴,派兵攻打韩国和魏国,魏国又丢了几个城池。后来秦惠文王干脆自己称了王,却没人敢来说三道四。

这回的公孙衍决定玩个大的,来个“五国相王”——魏国、韩国、赵国、中山国、燕国。其中魏国和韩国已经是王,于是这次活动就相当于是给赵国、中山国和燕国的加冕仪式。

此时的赵国国君是赵武灵王,未来的一代雄才,但此时他年纪还比较小。只有十七岁的他只能默默的看着魏国和韩国表演。不过等到仪式一结束,他就自己取消了王的称号,并且在他在位期间再也不称王。

中山国和燕国自然是高兴的,他们本来够不上王的级别,相当于被人提高了级别。

有人高兴,自然有人不高兴。这回还没等秦国不高兴,楚国和齐国就率先不高兴了。结果,受伤的又是魏国。

不得不说,公孙衍这次玩大了。

被齐国和楚国联手攻击的魏国,没办法,只能请秦国派张仪出面来调停。“五国相王”在热闹中开始,在打打闹闹中收场,最终以失败告终。

公孙衍的相国之位,直接被梁惠王撸掉。接替公孙衍的,正是张仪。

这一回合,算是公孙衍玩大了,张仪坐收渔利。

4:张仪玩过火

公孙衍失去了魏国的相国之位,自然闷闷不乐。但是风水轮流转,谁也说不好明天到谁家。

这不,当上魏国相国的张仪,也犯起了糊涂。张仪当上魏国的相国后,秦国和魏国、韩国达成了连横的同盟。

随后,秦国便向魏国和韩国借道,进攻齐国。这是秦国和齐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的第一次交锋。这一刻,被十年前的苏秦精准的预测到。

此时的齐威王,可不是个好惹的主。齐威王派出大将匡衡领军应战,顽强抵抗,在桑丘之战中大胜秦军。

这次战役的失败,是自秦惠王继位以来的第一次惨败,也是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的第一场惨败。

秦国的失败,使张仪的连横策略遭受挫折。

见到秦国这个“虎狼之国”的不败神话被齐国打破,魏国内部主张合纵的势力再次抬头。齐、楚两国要求魏国驱逐张仪。魏国也派出使者到赵、燕等国游说,争取合纵。公孙衍也设法重新取得韩国和魏国当权派的支持。

公元前年,张仪被迫离开魏国,公孙衍重新担任魏相。

这一回合,张仪玩大了,公孙衍扳回一城。

5:连横的胜利

重新担任魏国国相的公孙衍,决定执行一个更大的计划。

上次是“五国相王”,显得有点形式主义,太虚了。这回公孙衍准备来点实在的,组织“五国联军”——魏、赵、韩、燕、楚,攻打秦国。

本来齐国口头上也答应说参加,但是找了个理由,推脱说齐国距离秦国有点远,要晚个三四天才到,让其他五国先行出动。

几年之前,秦国被齐国打败,秦国的不败金身破灭,此时的五国联军跃跃欲试,都想在秦国面前过过招,以雪这些年来被秦国欺负的仇。

然而秦国依然是那个不好惹的虎狼之国。秦国以一国之力,独战五国联军,以大胜收场。五国联军,则以惨败收场。

战败后的魏国,迅速从合纵改为连横,继续抱紧秦国的大腿。公元前年,公孙衍被迫离开魏国。

张仪则以胜利者的姿态,离开魏国,回到秦国继续担任国相。

这一回合,是张仪与公孙衍的最终回合,张仪大胜,连横也取得了对合纵的最终胜利。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9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