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环水的故城陕州城

2022/12/23 来源:不详

北京主治湿疹医院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陕州古城北濒黄河,南依青龙涧,东指崤陵,西望函谷,不仅是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西周初年,周成王的两个叔叔周公和召公分“陕”而治,“陕”以东由周公管辖,“陕”以西由召公管辖。据《括地志》记载:“陕塬,甘棠西南也,分陕以塬为界。”

古籍所称“陕西”,均指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以西的地区。“陕西”便由此而得名。作为县治,陕县最早设置于秦惠公十年(前)。

据民国时期《陕州志》记载,早在公元前年,西汉景帝刘启就开始在此填土筑城,经过三代帝王的建设,一座规模宏大的城池终于落成。当时的陕州城周围13里步,东南城脚下有16.7米深的壕沟,西、北两面最深崖高33米以上。

由于特殊的军事和地理位置,历代帝王都十分重视陕州城的建设,北魏、西晋、南北朝时期,陕州城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补和加固。

到了年唐太宗即位,政府对陕州城郭更为重视,除将东、南两面城墙增高外,还修建了东、西、南、北四处城门。明太祖时期,又给四个城门命名:东日宣威门,西日政平门,南曰映恩门,北曰宣化门。

陕州历代兵事频繁,城池多次被毁,又多次复建一直是州郡、县治所在地。城内名胜,首推羊角山。羊角山位于古城西北角,是利用原有地势经人工堆砌而成的一条弯曲如羊角的山岭。山顶有一片平地,建有伏羲殿、药王殿、火神殿、吕祖庙、披云亭等。山上松柏参天,景色宜人。

宝轮寺塔,是陕州城的标志性建筑。唐代所建,金代复建。宝轮寺塔的建造融会了唐代密檐式塔和楼阁式塔的特点,秀丽俊俏、雄伟壮观,是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

从建成至今,历经大小16次地震和无数战乱,如今仍然巍然屹立在陕州古城内。召公祠位于鼓楼以北,祠内古柏参天,甘棠茂盛,古迹有周召分陕石柱、关公试刀石、古甘棠、甘棠遗爱等石刻文物。

石牌坊位于陕州城东大街,南北占地12米多,三道过门,高低错落,从上到下镌刻着麒麟、四不像怪兽、凤凰、仙鹤、盛开的莲花、菊花及云彩等。整个牌坊高大威武、雕刻精细,造型独特。

另外额坊二层东西石面分别刻制有1尺高的神像或人物37尊,其中18个还骑跨着奇异怪兽南北相对。4根大立柱在中间护压着圆鼓形的石墩,石墩上下贴合着12个姿态活跃的小石狮,或卧或立,或爬动或伸肢,栩栩如生。

钟鼓楼位于陕州故城内北大街,又名谯楼,是古代进行瞭望、报时和报警的专用建筑,始建于唐代,历代皆有修葺。

楼高19米,宽37米,气势宏伟,楼下是一条长达18米的拱洞,拱洞口上方嵌有一块石刻横额,上书“陕州直隶州”。拱洞两边有一副对联:“四面云山三面水,一城烟树半城田。”

它高度概括了陕州古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宜人的自然风貌。文庙,又称孔庙,是陕州城内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建于东魏,唐开元年间重修,并竖“大唐陕州先圣孔庙碑”一块。文庙后经多次重修,占地面积近百亩,是陕州的文化中心。

另外,唐西台侍郎上官仪、昭容上官婉儿的故居在城东北隅上官巷,北宋诗人魏野的草堂在城东三里桥。城西是太阳渡,城北是万锦滩。

唐太宗李世民曾于年春日游历陕州,登城楼俯瞰原野,写下著名诗篇《陕州咏》。

以后唐玄宗、韩愈、杜甫、柳公权、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杜牧等,以及宋代政治家司马光、王安石都先后游历于此,留下了许多赞美陕州的诗篇。

年,三门峡大坝拦洪后,由于陕州城地处原高坝深库设计的淹没区,居民全部搬迁。

现在古陕州城遗址,已被开辟为陕州风景区,古陕州城的轮廓依稀可辨,宝轮寺塔、石牌坊等古迹得到了保护和修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7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