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陕县 > 陕县特产 > > 夏朝文化的探索

夏朝文化的探索

2025/1/21 来源:不详

中国最早建立了奴隶制度的国家是夏王朝。虽然古文献中有关夏王朝的论述仍然是神话,但《史记·殷本纪》中有关商代的记载,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经得到了确认,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有关夏王朝的记载,也可以作为佐证。

由于至今还没有找到与甲骨文一样的关于夏文化的确切实物材料,而夏文化遗迹又很难辨认,因此,在夏时代,分布于夏王朝的主要统治地区的考古文化,自然就成了夏文化研究的重点。关于夏王朝的年代问题,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看法。现在流行的历史年表是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十六世纪。

关于夏朝的都城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古代文献对其地理位置的描述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后人对它的研究也有很大的不同。然而,豫西地区特别是洛阳、伊、洛、颍水流域、晋南汾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汾水、涑水流域,学术界对此意见大同小异。

当前,学界对夏文化的研究对象,已逐步转向了二里头地区。二里头文化,以河南省二里头遗址为命名(年《红旗》《新中国的考古学》,第17期)。二里头文化分为两种,一种是二里头类型,即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一种是山西省夏县东下冯遗址(《夏县东下冯》,年版)。东下冯和二里头两种文化形态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或相似之处,但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是同一种文化中的两种地方类型。

二里头遗址根据时代先后和文化内涵的不同,被发现的样品经碳十四分析,从第一到第四个时期,大约在公元前到年之间。东下冯地区的测量资料比二里头地区的资料要迟一些。两个时代,都是在夏朝时期。

目前已有几十个二里头类型的遗迹,其中以豫西为主。偃师二里头遗址以外,已发掘或已挖掘的遗址有:陕县七里铺、洛阳东干沟、东马沟、偃师灰嘴、高崖、登封玉村、渑池鹿寺、临汝煤山、郑州上街、洛大庙、浙川下王岗等。

豫西地区有大量的夏人活动记录。《逸周书·度邑解》曰:“自雒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逸周书集训校释》卷五中,朱右说:“雒汭,雒水入河之处,在河南府巩县北。伊汭,伊水入雒处,在河南府偃师县西南五里。”《史记·周本纪》中记载:“言自洛汭及伊汭,其地平易无险固,是有夏之旧居。”《国语·周语上》中也有这样一句话:“昔伊洛竭而夏亡。”以上的记录与考证,明确说明了河南省伊洛一带曾经是夏人居住的地方,二里头类型的遗迹分布与“有夏之居”的地理位置相吻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83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