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一古村之名,竟是从山西带来,已延续二
2024/12/6 来源:不详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中,许多带有方位的名称是成对出现的,比如山东与山西、河北与河南、湖北与湖南等。
他们之间的分界线是一些显著的地理特征,比如太行山、黄河和洞庭湖等。
然而,陕西却是一个特殊的例外!在这里,我们并没有找到相应的称谓,实际上我国并不存在“陕东”这个省份!
那么,陕西这个名字中的“陕”字,又是如何得来的呢?
“陕”字的来历翻开《新华字典》,可以看到“陕”字有两个不同的释义: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陕县境内。
形容词,表示狭窄之意。
在河南陕县,确实有一处既狭窄又险峻的地方,名为“陕塬”。
塬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地貌形态,四周陡峭而垂直,中间则是一片平坦的平台。
陕塬就是如此模样,然而它又与普通的塬有所不同,它的地理位置实在是绝佳!
南面紧邻崤山,北面接近黄河,西面便是函谷关,这里是控制东西交通的天然要塞。
古代没有飞机,要从西部前往中原,必须步行穿过函谷关。当年,姬发进攻殷商时,就是沿着这条道路行军的。
“成周”的来历姬发建立西周后,始终认为镐京地处西部边陲,有意将都城迁至中原。因此,他派遣三弟周公旦前往洛邑建造新城,并将四弟、五弟和六弟等兄弟分封到朝歌一带。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两年后他便去世了。在临终之际,他特意嘱咐周公旦与召公奭,协力辅佐年仅七岁的幼子登基。周公与召公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随后尽心尽力地治理国家事务。
结果封在朝歌的那几位老六可不乐意了!
他们深深怀疑周公旦借此机会控制朝政,企图取而代之。于是,他们翻了桌子,拿起武器进行反抗。
周公旦用了六年时间,该处决的处决,该废黜的废黜,还把剩余的叛军拉到洛邑工地上做苦力,才终于收拾完这些人的麻烦!
新都洛邑建成后,钦天监选定吉日,焚香祈福,隆重迎请新天子周成王乔迁入驻,开启大吉之兆!
由于此时叛乱已平息,天下恢复了太平,而这个地方得以建设完成,因此旧新都被称为“成周”。
分陕而治出乎意料的是,周成王在成周转了一圈后便决定返回,因为他始终认为这里潜藏着三监叛军的残余势力,存在安全隐患,坚持要回到镐京去。
周公和召公也对他无可奈何,毕竟他是天子啊。
两人只好分工:召公随天子返回镐京侍奉左右,周公则留在洛邑管理中原事务。两人的职责范围以“陕塬”为分界线,周公负责东部,召公负责西部。
“这便是‘陕西’这一地名的由来!”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春秋》和《括地志》都对此有详细记载:“从陕西向东,周公的后嗣负责治理;从陕西向西,召公负责安置。”
如今在三门峡的博物馆中,展出着一块被称为“分陕石”的石碑。传说这块石碑是周公亲手立在陕塬之上的,用作与召公约定以立柱为界的象征物。
历史变迁在东周时期,陕塬地区隶属于晋国。三家分晋后,这片区域划归魏国统治。
秦统一天下后,在此地设立了陕县,隶属于三川郡。三川郡以洛阳为治所,地界西起灵宝,东至荥阳,因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三条河流贯穿而得名。
到了西汉时期,三川郡被改名为弘农郡,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了唐朝。
与三川郡相比,弘农郡的范围更为广阔,涵盖了如今的三门峡、南阳、商洛等地区。
弘农郡曾经孕育了许多显赫的家族,比如隋文帝杨坚自称是弘农杨氏的后裔。然而,唐朝时期有人揭露,杨坚的身份其实是虚假的,旨在抬高自己的地位。
后来,弘农郡被分为两个部分,其中较大的一部分被称为陕州,治所在陕县。
陕西的名号在关中地区得到了彻底确认。
曾经有过“陕东”事实上,历史上确实曾有过“陕东”这个称谓。
李渊登基称帝后,为了应对洛阳的王世充,曾设立陕东道,治所位于今山西运城,并任命李世民为太尉。
八年后,天下逐渐平定,唐朝时期设立的各个道都被废除,陕东道也不例外。从此,这个名称再也没有被使用过。
“陕西”正式形成陕西正式成为省级单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北宋时期设立了“陕西路”,这是全国十五个路之一,其治所设在京兆府,即如今的长安县。
陕西路的管辖范围十分广阔,北至榆林,南达商洛,西界天水,涵盖了甘肃的平凉、庆阳一带,东延至三门峡,陕州也在其管辖之内。
在元朝时期,秦地和蜀地被合并为一体,设立了陕西四川行省。然而,这一设立经历了多次变动,先是被废除,之后恢复,再次拆分,经历了几番波折,最终形成了陕西省和四川省两地。
到了明清时期,陕西省的区域经过了一些调整,但总体上与今天的大致范围相符,基本上已经定型。与此同时,陕州从陕西省划出,归属于河南江北行省。
到了民国时期,陕西仍然是一个省份,但陕州却被改为陕县,并划归河南省第三区管辖。
如今区划年,陕县告别了县的身份,正式更名为陕州,成为三门峡市的第二个区。
陕塬、陕县、陕西,这三个名称经历了逐步的演变过程。
若无陕塬,便无陕县;若无陕县,便无陕西!
陕西因陕县而得名,陕县曾经也是陕西的一部分。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