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泰山封禅时,说好的送御酒,却为何送

2024/9/1 来源:不详

宋真宗赵恒是北宋第三个皇帝,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儿子。由于太祖赵匡胤害怕武将造反夺权,在他执政期间,大政策是削弱武将的权利。也就是实行了“抑武扬文”的国策,这就造成后来国家战斗力的下降。而北宋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统一,金,辽、西夏环伺四周。这就为真宗朝的政权埋下了隐患。▲宋真宗话说到了景德元年(公元年),辽朝契丹主帅奉命率30万军队进攻大宋,兵锋势如破竹,一直打到黄河沿岸,契丹军队与京都汴梁只有一水之隔。朝中人心惶惶,大臣的意见很快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主战,以宰相寇准为代表,一派是主和,以另一个宰相王钦若为代表。寇准主张皇帝御驾亲征,以鼓舞军队的士气,寇准说,“敌人看似来势汹汹,只不过是强弩之末,只要有信心,战胜敌人也不难。”而王钦若却主张赶快迁都,逃到江南以避兵锋,北方的土地暂且不要去管。最后真宗采纳了寇准的建议,在寇准的辅佐下,真宗来到了前线,军队官兵见皇帝御驾亲征,感动不已,士气大涨,人人奋勇,各个争先,在寇准和将士出色指挥下,契丹军队终于被打败。于是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契丹退兵,宋朝转危为安。▲寇准由于寇准在“澶渊之盟”时的出色表现,真宗对他更加信任和器重。这使得王钦若十分的羡慕嫉妒恨。有一天,散朝后,真宗照例以敬佩的目光送走了寇准。此时站在宫门口的王钦若醋意大发。他返身来到了真宗身旁,说,“陛下如此敬重寇准,难道澶渊结盟都是寇准的功劳吗?真宗道:“不错。”王钦若冷冷说道:“陛下错了,澶渊之战,陛下让寇准捉弄了”。真宗感到很吃惊,不解的望着王钦若。“陛下不以为耻,反以寇准有功,微臣实在弄不明白?”真宗闻言,很不高兴的说:“你什么意思?”王钦若因为对寇准怀恨在心,也就毫不掩饰地说:“城下之盟,圣人经典《春秋》中说是一种耻辱。皇上身为万乘大国之君,签订这种城下之盟,有什么值得高兴呢?”其实王钦若并不是有意和天子过不去,他是要故意激怒皇帝,让真宗迁怒于寇准。王见真宗脸色越来越难看。接着说道:“陛下见过赌博吗?赌博的人输急了眼,就会倾其所有,全部押在赌桌上,澶渊之盟中,皇帝就是寇准的赌注,寇准就是那个疯狂的赌徒。”王钦若见真宗听得很仔细,于是继续说道:“赌注就有输有赢,赢了是寇准的功劳,输了就都一次输光,皇帝成了契丹人的俘虏,他寇准可能逃得比谁都快,陛下,这就叫孤注一掷。”王钦若说完,看着真宗,真宗气得脸色通红。王看看火候差不多了,立刻献媚说,“当初我是害怕皇帝有失,为了皇帝的安全才建议迁都的。我的良苦用心希望陛下了解。”真宗自从听了王钦若的话,越来越恨寇准,不久就把他贬为陕州(今河南陕县)知州。寇准离开京城上任去了。寇准虽然离开了权力中心,而真宗依然闷闷不乐,真宗是好大喜功的人,王钦若看出了苗头,于是建议真宗泰山封禅,也就是效仿秦始皇、汉武大帝那样的人,想想看,宋真宗怎能和这些人相提并论呢?他要提出封禅,朝臣肯定不同意。此时王钦若又献计说,只要宰相王旦不反对,陛下封禅之事必成。真宗问,如何才能不让王旦反对呢?王钦若在真宗耳边一阵嘀咕,陛下可如此这般……,说完二人相视一笑。某天,真宗召王旦宫中喝酒,君臣之间,你敬我一杯,我敬你一杯,只喝的酣畅淋漓甚是痛快。真宗道:“爱卿可知知道今日喝的是什么酒?”“御酒”。真宗哈哈大笑道:不论什么酒拿来给朕喝,都是御酒了,朕何必问你?我是说爱卿知不知道这酒的来历?“我还是知道一点的,这酒是蒲中酒,王旦说道。“说的没错,爱卿觉得酒的味道如何?王旦咂咂嘴说:“很好,平和醇厚,酒香沁人心肺。老臣今日只怕要醉倒宫中,大大地出个丑了。”真宗哈哈笑道,爱卿所言极是。蒲中民谣说:“蒲中酒,快闭口”。就是说珍惜它的香味,别叫他从口中走了。只有从鼻子中缓缓呼出,醇香缕缕,熏熏醉人,就真的像在云里雾里一样。爱卿只管放开量喝就是了。走时再送你一坛,与家人一起细细品尝。只是切记莫从口中漏了真味,否则就与村酿没什么区别了。”王旦急忙谢恩,回府时皇上真的送他一坛御酒,命随从抬了回去。▲王钦若第二天,王旦打开坛子想取出一点让家人分享,没想到打开封泥时才发现,坛子里是一色的小拇指般大的珍珠,王旦不禁目瞪口呆,他回想在宫中喝酒时皇上说的闭口香等语,联想皇帝要封禅的事,全都明白了,原来是皇上在贿赂他,要他免开尊口,不要提反对意见。从那以后,王旦对朝廷上的各种事情一概不发表意见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