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山水志没有去过黄河的人,又怎能明白这

2022/12/9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m.39.net/pf/a_4892467.html

黄河五百年一清。

一碗水,半碗泥。

黄河从内蒙古河口镇以下进入中游,穿行于晋陕两省之间的黄土高原峡谷中,水流湍急,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中游的输沙量约占全河的90%,每年给下游带来1.6亿吨的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在潼关地段,黄河每立方米河水,平均含沙量37.6公斤,暴雨时最多可达多公斤。黄河两岸人民一直流传着“黄河五百年一清”,“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反映了黄河泥沙之多。

上有天桥子,下有碛流子。

黄河穿过内蒙古河套平原,一过托克托县,便进入晋陕峡谷。“天桥子”(即天桥石峡)和“磺流子”(即著名的壶口瀑布)是晋陕峡谷中最险峻的河段。天桥石峡,长20公里,山势如屏,略无阙处,有名的“雾迷浪”险滩横拦在峡谷中部。几座巨大的磐石屹立河心,水从石间冲出,浪跃雾起,遮天蔽日。年在天桥下游13公里处,建起了连接晋陕两地的钢筋混凝大桥,年又建成了天桥水电站。黄河穿过天桥,逶迤而下,金涛澎湃,长驱多公里,便抵壶口瀑布。壶口西濒陕西宜川,东临山西吉县。有道是“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黄河原在宽槽中奔腾,骤然收東到深槽中,全槽河水汇集一处,倾泻」而下,形成瀑布。瀑布的高度一般为15至20米。“悬注潆旋,有若壶然”壶口的名称就是这样得来的。这里终日水雾弥天,泥浪喧腾,百流竞汇,方籁轰鸣,游人到此,无不被这大河的壮观景色所吸引。

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

灵石口在太原盆地的末端,千百年来,黄河上游两岸汇流来的山洪夹带的泥沙巨石,大量堆积在峡口前沿,卡住了汾河的脖子,使河槽逐年向上游淤积抬高,而支流河水受到顶托,不能畅泄入汾,常常使得太原盆地积水如湖,所谓“晋阳湖”,就是这样造成的。年,太原和晋中十个县市的十万群众展开了规模浩大的治汾工程,在汾河干流的介休到灵石之间长达40华里的河段上,将河床挖4米多深,加大了河道的坡度,使太原盆地内的主要支流、干渠的排洪退水条件得到改善,接着又建库蓄水,减轻了汾河的泥沙淤积,汾河在灵霍峡谷内流泄畅通,当地流传的民谚:“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终成现实。

三山四码头,水在城上流。

这是河南陕县民谚。茅津渡就是“四码头”之一,其余三个古黄河渡口已无人问津。黄河到河南进入下游,河宽水缓,泥沙沉积,结果使河床不断升高,形成“悬河”“地上河”,河道高于两岸,此所谓“水在城上流”。自古黄河不夜渡。这句古谚概述了旧日黄河航运的艰险。如山西龙门是黄河上的一个古老渡口,千百年来,在这条晋陕交通要道上,只能靠木船摆渡。有“龙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之验,自然夜不得渡。解放后,在龙门建有公路桥、铁路桥和一座宽10米,长米的钢筋悬索吊桥,三桥飞虹,十分壮观。现在行人车辆在黄河之上,能日夜通行无阻。

黄河灾,天水来。

黄河流域有世界最大的黄土区域。大量的泥沙被不断地挟带下来,水流变得非常混浊,以“黄”为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古人说它“水一石,泥六斗”。下游河床日益增高,历来消极筑堤束水,一再加高堤坝,终于使河面超过两岸地面。例如在山东濮阳,涨水时,河面超过地面7尺,河南封丘,涨水时河面竟超过地面13尺。当地人民把黄河称为“悬河”。堤防一塌,那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而且决口后,水流再无法回到高耸如丘陵般的旧河床里去。因此,黄河每决口一次,往往跟着要改道一次。翻开黄河的历史,有记载的缺口已有1,次解放前的黄河大堤已残缺不堪。解放后全线进行了黄河大堤工程,筑起了一道城墙般的堤岸,全长1,多2公里,并且修了长达70多公里的第二道防线。完成土方大约四亿多立方米,相当于开挖两条巴拿马运河,或者一条半苏伊士运河。还在黄河干流,先后建成了三门峡、天桥、三盛公、青铜峡、八盘峡、盐锅峡、刘家峡等7座大中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在兰州以西公里处拦腰斩断黄河的刘家峡大坝,为黄河上游世代少水的广袤地带造就了一座水光映天的人工湖。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的青铜峡水利枢纽,为纵横公里的灌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既灌溉又发电,使“塞上江南”更加秀丽。

赣州九十九条河,中有一条通博罗

江西赣州地区河流纵横,发源于江西南部安远县的定南水南流至广东枫树坝水库,与东江接通,流经东江下游北岸的博罗,因有此谚。博罗境内罗浮山为游览胜地。

左江湾,右江滩。

广西境内有一条巨大的弧形山脉,东翼为大瑶山,西翼为大明山,两山在南宁东北方的昆仑关附近相会。弧形山脉以南,有一列弧形低地,分别为右江、郁江和浔江所流贯。右江为郁江的上游,发源于云南广南县,流经百色等地到南宁以西和左江会合,左、右江相会后称为郁江。郁江流域有不少红色砂岩和比较松散的地层,所以河水含砂量大,造成沿途不少险滩。特别是右江的险滩最多,自百色到南宁一段,过去有“一百二十滩”的说法。隆安以上,几乎是五里一小滩,十里一大滩。左江虽然险滩较少,但河道异常曲折,所以有“左江湾,右江滩”之谚。左右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建立有名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25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