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繁荣都归于对百姓的善待,隋文帝对百姓

2023/3/19 来源:不详

北京扁平疣正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210127/8629850.html

大家好,我是小咣~,上次我们讲了隋文帝建立了隋朝,那么这次我就为大家介绍一点隋文帝创建繁荣盛世的其中两个政策:力举农耕和造仓储粮

我们知道,在中国,民以食为天,这就要求要有地可种。在古代官僚地主阶级把持着土地,迫使农民缴纳租税。但是如果租赋太高农民缴纳不起,农民就会丧失土地如果农民无法生存,到最后便会纷纷揭竿起义。这是封建社会的一条死循环一般的规律。精明的封建帝王,会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王权。把田地与租赋控制得恰到好处。他们明白如果太多农民没有土地耕种那么他们就可能会反,而太多的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总是没有在百姓手里安全。容易天下大乱。但是,如果租赋适当,农民耕地增加,生产就会得到发展,国库富足,国家就会有实力。

隋文帝继位后,在经济方面力举农耕,首先是继续推行均田令。衣民得到土地,仍按以前北齐的办法,每丁露田八十亩,桑田或麻田二十亩,妇女田四十亩。露田在受者死后交还国家,桑田或麻田可传给后代子孙。丁牛一头受田六十亩,一家限牛四头。据史书记载,曾经富豪们想方设法抵制均田,甚至发动武装叛乱,隋文帝乘机发兵镇压,然后没收其田地,分给无地的贫民。或者是鼓励农民向地广人稀的地方迁移,发展垦荒事业,结果从公元到年,全国的耕地面积由一千九百四十余万顷扩大到五千五百余万顷。隋文帝时期经济繁荣,均田着实为其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与均田密切相关的是租赋的调整。隋文帝接受苏威“轻徭薄赋”的建议,几次下诏减免徭役和租税。后来又允许五十岁以上的人可以输庸代役,即交纳布帛代替力役,这种办法被后来的唐朝所继承和完善。隋朝的租赋低于以前的朝代。这就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

在隋文帝的少租赋的政策下,隋朝的人口剧增,国家的财政收也是前所未有的。没几年,就出现了“府库皆藏满不能再藏”的状况,但是丰年不忘灾荒。隋文帝命人在洛阳河南、河北等地大造粮仓,广积谷物,以备荒年。水旱灾年,不少百姓死亡流散,常常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隋文帝筑的粮仓分为两类:一类是官仓,一类是义仓。

官仓为国家掌握,内储租米,为朝廷准备的。隋文帝建都长安,关中粮食不够京城消费,漕运又受到三门峡的阻碍,一遇荒年,关中军民便没有粮食。公元年,隋朝在卫州(今河南汲县)修建黎阳仓,陕州(河南陕县)筑常平仓,在华州(陕西华县)筑广通仓,三仓逐次转运给关中供给粮食。有一次,关中灾荒连年,仓谷供不应求,隋文帝亲自率领饥民到洛阳就食,因为洛阳的粮仓备有大量的谷物。后来,隋朝迁都洛阳,又在洛口筑兴洛仓。此仓城周围二十里,内存三千窖,每客可储谷八千石。在洛阳北的回洛仓城周围十里,内存三百窖。路阳城内的子罗仓,储盐二十万石,仓西有粳米六十余窖,每窖储米八千石。另外,全国各州也筑仓积谷,以备灾荒。

义仓又叫做社仓,是民间百姓自己建筑的公共粮仓。公元年,度支尚书长孙平给隋文帝建议,初步设置了义仓。公元年,又令诸州将百姓和士兵按照收获时的粮食分为三等,各出若干粮,最多不超过一石,用来筑仓储蓄,委托乡官管理。义仓设在乡间,为了方便以及不受贪官控制,就不让州官管理,这样一遇灾荒之年,就随时可以开仓赈灾。这种积谷防实的办法,是隋文帝的又一处心积虑的措施,让官仓在大灾时开放,义仓在小灾的时候开放。这样官民共同建筑,实在不失一个好方法。

隋朝国家富有,著称于史。《文献通考。国用书》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文帝曾下诏在河北、河东等地区,要求田租减三分之一。这种富饶景象,“文景盛世”时曾经出现过,如今过了七百多年,又见于隋文帝时。隋文帝所创立的一些制度都卓有成效隋制,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都被后来的封建帝王所借鉴。

隋朝是一个统一而富饶繁荣的朝代,隋文帝的伟大历史功绩就在于一统天下并且实行了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的连续几百年的战争得以停止。在这样全国安宁的情况下,百姓得以休生养息,国力自然强大,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秦始皇创秦制,是为汉以后各朝所循,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沿袭。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8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