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才女,或出身烟花之地,或是名门望
2022/11/7 来源:不详古代十大才女,或出身烟花之地,或是名门望族,您知道几位?华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涌现出了无数“风流人物”。最令人称道的自然是才子佳人的故事。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那些岁月长河中,犹如鲜花一样绽放的才女们。
十:青山如是—柳如是
柳如是,出生于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幼年不幸,被辗转贩卖,被当时江南道名妓—徐佛收养。后在她14岁那年也就是崇祯五年嫁与当时已经年过花甲的周大学士为侍妾,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出身状元的周大学士,时常教柳如是读诗写文,本来一个命运坎坷的少女能有此际遇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然而周某的妻妾在周某死后,把她逐出周家,柳如是只能重操旧业,投身青楼。辗转多年之后,终于得良人垂青,嫁给当时东林派领袖钱谦益。乱世之中柳如是仍是不离不弃,直到钱谦益病死之后,钱族中人想谋夺钱家资产,柳如是为保护钱谦益家产,一根白绫结颈自尽,一代才女年终四十六。主要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
九:红裙青袍—薛涛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如此忧国忧民的词句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个小女子之手。薛涛字洪度,唐时长安人,安史之乱之后随父亲薛郧去蜀地为官。“一个美貌与才华并存的女子”,这句话能形容很多出色的女子,但很少能做的像薛涛这么好的,四万八千首的《全唐诗》收录了她八十一首诗,为唐代女诗人之冠。比起她的才气,事实上她的感情更是令人唏嘘,一生坎坷却始终所托非人,当此生挚爱元稹离开她之后,这个乐籍出身的女子脱下了喜爱的红裙穿上了一身青色的道袍,观外闹声兮兮,她却独自一人守着内心的那片净土。
八:一唱三叹—朱淑真
这是一个娇憨的姑娘,她出身富宦之家,作为宋代的才女和词人,她却走出了一条和李清照不同的路,若说李清照的词是“阳春白雪”,那么朱淑真的词就是那些花季少女对爱情渴望和对如意郎君的憧憬。可惜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一个富家小姐写出“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这种句子是不会被接受的。所以朱小姐的父母烧毁了她名为《断肠集》的词集。
七:豪放才女—鱼玄机
鱼玄机初名鱼幼微,是唐朝著名的美女诗人。这位美丽多情的大才女,曾风光一时,受到无数公子才俊的青睐,但无奈世事沧桑,她竟然一步步堕落成了一个放荡纵情的女道士,最后还因为一个男人,杀死侍婢,惨遭斩刑,结束了26岁的生命。关于她的一生,其实她所做的这首《闺怨》最贴切不过了。
靡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别日南鸿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飞。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扃闭朱门人不到,砧声何事透罗帏。
六:终难偕老—唐婉
唐琬又名婉,字蕙仙,南宋时期民间女子。是郑州通判唐闳的独生女儿,母亲李氏媛,祖父是北宋末年鸿儒少卿唐翊。唐琬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二人婚后感情很好。唐婉嫁过去没多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她让陆游休了唐琬。陆游无奈只能随了母亲。多年后陆游在沈园游玩时,碰巧遇见了唐婉,这时唐婉的身边已经有了夫君。唐琬征得丈夫赵同意,亲手向陆游敬了一杯酒。陆游饮后,在沈园题写了那首传唱千古的《钗头凤·红酥手》,写罢,搁笔而去,不复相见。唐婉再次来沈园时看后伤心不已,于是和了一阕《钗头凤·世情薄》。此后不久便抑郁而终。二人词中的四个字:“错、莫、难、瞒”,道出了多少相爱又不能在一起的无奈。
五:易安居士—李清照
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着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主要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
四:红颜宰相—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公元年—公元年7月21日),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诗人、皇妃。陕州陕县(三门峡)人,上官仪孙女,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三:塞外胡笳—蔡文姬
蔡文姬(约年-约年)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精于天文数理,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二:青史留笔—班昭
班昭,东汉才女,家学渊源。其父史学家班彪,其兄更是著出《汉书》的班固。在这样的书香门第中出生的班昭自然是在父兄的耳濡目染下自成一派,时常被召集入宫教授皇后等一众贵人诵读经史。更在父兄因冤案被牵连的时候接过亡兄的的工作,历经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一:咏絮之才—谢道韫
谢道韫(公元—公元),东晋著名才女,出身于晋代王、谢两大家族中的谢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道韫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叔父谢安曾问她:“《毛诗》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因此,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之才”。谢道韫有很高的思辨能力,曾替自己的小叔子王献之解围,一次王献之与客人谈议,辩不过,谢道韫听到后派侍女传话为他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