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超丝绸之路长安至洛阳段之路线驿站与

2025/4/20 来源:不详

从夏商周到隋唐这多年间(前年—年),黄河中下游的两岸那可是全国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地方啦,同时也是历代王朝版图的地理中心呢。在这个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区域里头,有两个平原哟:一个是伊洛河那个平原(盆地);另一个是关中平原(渭河平原、关中盆地),这两个平原分别形成了两个中心城市,一个是洛阳,一个是长安。

自打周公开创了丰镐和洛邑这东西两京之后,一直到唐末那段时间,除了国家处于分裂的年代外,洛阳和长安就轮流充当全国的国都啦。那用来沟通和连接两京的道路呢,可是在我国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且最重要的一条国内东西向的主干道哟。

《尚书·武成》里讲周武王讨伐商朝,“王从商地归来,抵达丰地,接着就停止武力、推行文治,把马放回华山的南面,把牛放到桃林的野外”。然而在比历史文字记载还要早的夏代,夏启攻打有扈氏(现今陕西户县),商朝与崇、周等方国的联络都是在这条道路上来回进行的。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多次提及周人向商进贡、通婚以及相互征战的事。西周建立之后,这条大道变成了宗周镐京与成周洛邑(王城)之间的驿传之路。秦始皇从咸阳“让道路通向天下,东边到达燕国和齐国,最南边抵达吴国和楚国”。秦始皇五次向东巡视,其中有三次经过这条道路。汉唐时期以长安、洛阳这东西两座都城为枢纽,东边能抵达大海,西边越过葱岭,成为万国朝拜的道路,宾客使者像河流一样川流不息,车马像云彩一样纷纷而来,极为繁荣。之后历经宋、元、明、清一直到现代。

这条道路是基于怎样的地理情况而形成的呢?

长安和洛阳都处在北纬34°15到34°39之间,东西相隔千米,并且都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的北面,以及黄河的支流渭河和洛河两岸。因为山河的形势,这两地交通最方便的直接路线,是沿着秦岭北麓和黄河南岸这一线。由于自然地理的特点,大致能分成三段:

从长安到潼关大概千米呢,路是沿着秦岭北麓和渭河南岸的黄土台塬走的,路挺直挺开阔的,路基也挺稳定。沿途那农业可发达啦,供给也充足,城镇啥的也密集,设置驿站挺容易的。不过因为地质构造不一样,秦岭抬起来了,渭河地堑沉下去了,就导致地震、山崩、泥石流这些灾害把路给堵了。史书上记载,东汉汉献帝初平四年(年)的时候,华山崩了。唐朝垂拱二年(年),骊山北麓有山体冒出来,叫“庆山”(在现在的西安临潼区)。宋朝神宗熙宁五年(年),华州少华山阜头崩了,沙石把路给堵住了,“华州东边有十里乱石,铺满田野横在路上,马走起来都费劲。那些大的石头都跟山包似的但没形成山。问别人,人家说:少华山崩了。然后去查宋史,熙宁五年九月,知州吕大防说:少华山前阜头岭的山岭塌了,下面平地东西有五里,南北十里,土石溃散、坟地开裂,涌起一堆一堆的土包,都好几丈高,长得跟堤岸似的。陷了六个社的居民,总共好几百户呢,树木和房屋都没了。”还有明朝嘉靖三十五年(年)的关中大地震。这些自然灾害,尤其是泥石流,给这条通道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从潼关到陕州,大概有千米呢。黄河在山西和陕西之间猛冲南下,被西岳华山挡住后,猛地转了90°向东流去,而秦岭从华山开始向东延伸到河南灵宝西南向东北分出一支叫“小秦岭”,黄河和小秦岭之间除了山体,全是黄土给覆盖了。黄河不断下切侧蚀,让南岸形成了比河床高出30到50米的陡峭河岸,都没有阶地能东西畅通。那些源于秦岭的河流注入黄河后,穿破黄土地形,冲出了比河床和黄土塬面高出约到米的陡峭河岸,而东西方向的行人也必须得横过一条条冲沟和塬面。战国后期,秦国在稠桑原(西原)和弘农涧西边设立了“函谷关”来稽查行人,这地方易守难攻,就成了险关。因为从潼关到函谷关的黄土塬上桃树特别多,就叫“桃林塞”啦。从函谷关往东走,黄河南岸的阶地很平缓,走起来挺容易,能直接到达陕州。在历史上呢,也曾经从阌县经过虢州(就是现在的灵宝市)再拐到旧灵宝县城东边到达陕州。

从陕州到洛阳,存在南北两条道。北道叫“崤山北道”,南道叫“崤山南道”。陕州故城(在黄河三门峡水库建成前被毁)处在环水台地上,“西能控制函谷,东能控制崤坂”。其中,崤坂是秦岭主脉向东北延伸出的一条分支,主峰在陕县硖石东边,因为有断层,山势很陡峭,沿着断层裂隙形成了南北两条通道。南道是从陕州故城顺着青龙涧往东南走,经过交口,沿着雁翎关水(过去叫“安阳溪水”)穿过崤山的垭口雁翎关,再顺着源于雁翎关的永昌河往下流,到宜阳县三乡后汇入洛河,大概有千米长,从三乡沿着洛河平原一直能到洛阳。隋唐时期,崤山南道有了变化,隋朝初期废除了三崤道(在崤山北道上),开通了莎栅道,也就是从崤山南道上兰峰宫东边的莎栅城往东南走,经过唐永宁县城(现在洛宁县北边),再往东南到三乡驿。莎栅道不用绕着永昌河谷走,直接能到三乡驿,路程缩短了。崤山北道是从陕州故城顺着青龙涧河往东南到交口,再沿着青龙涧河的支流交口河(过去叫“渎谷水”)往上走到崤山,顺着崤山峰之间的狭道在崤山东边沿着源于马头山的谷水,经过渑池、新安穿越低山丘陵,直接到达洛阳。东汉末年,曹操往西讨伐巴汉的时候,另外在崤山北道上开辟了“北山高道”。关于北山高道的行走路线,还需要实地去探查。这条线路全长大概千米。西汉武帝的时候,把秦函谷关迁移到了新安县城东边二里的地方,称为“新函谷关”。

长安到洛阳的道路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

春秋时期秦晋争函谷关,各地战争都是为了夺取此道。公元前年,秦晋有崤之战,秦师去袭郑(河南新郑),途经晋境,被晋军埋伏阻击,秦师全没。战国时秦国势力一直东进,已占有魏国的崤山地区,秦王和赵王曾在渑池城(今渑池县城西池底乡朱城村)会面,渑池城在崤山北道的东端。崤山南道也是秦国与韩国和周的通道,周都成周(洛阳白马寺以东,汉魏洛阳故城)在韩国境内。秦国想窥视周室,先攻韩,韩国为抵御秦军,在崤山南路要冲建了宜阳城(今宜阳县韩城镇东北)。秦武王四年(前年),甘茂攻占宜阳,秦国就“车通三川”(黄河、洛河、伊河)。秦统一全国后,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驰道,其中最重要的干道是从咸阳到三川郡(洛阳),再由三川郡分驰原关东六国旧地。汉定都长安,长安到洛阳的路沿用秦驰道。张骞通西域后,长安到洛阳的路成了丝绸之路重要一段。隋唐两代定都长安,建洛阳为东都,京都之间官吏、使臣、商人不断,皇帝把京都当东西二宅,经常往返。为加强京都间政治、经济、军事联系,沿途设馆驿,逐渐形成完善驿路。据《唐会要》记载:“从上都到汴州是大路驿。”从上都(长安)到汴州(今开封市),中间经洛阳,即两都交通是第一大驿道。如今根据史籍记载,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把唐代长安与洛阳间的馆驿,皇帝往返两京设的行宫列在下面,凡经现场考察有遗址的加以注释说明。

在唐长安和洛阳之间的道路上所设立的馆驿

长乐驿呢,它可是长安城东的第一驿。不过现在没找到长乐驿的遗址啦,据推测应该是在如今西安城东北十里铺那附近呢。

滋水驿呢,也就是灞桥驿啦,如今的灞桥镇哦。它西边距离长乐驿有15里呢,从东边走30里就到昌亭驿啦。

昌亭驿呀,它也就是昭应驿啦,在如今的临潼区(骊山镇)呢,从这儿往东走14里就是阴盘驿啦。

阴盘驿呀,就在如今的临潼区新丰镇往西四里的地方,在沙河村的南边呢,现在已经变成铁路局新丰编组站的建筑啦。

戏水驿呀,它在阴盘驿东边13里地呢,而且就在戏水的西边。

杜化驿呀,它往西距离戏水驿有27里呢,并且在渭南县西边13里的地方。

渭南驿呢,往西距离杜化驿13里呀,那就是现在的渭南市啦。

东阳驿呢,在西边距离渭南驿有13里远。

赤水驿呀,它西边距离东阳驿有13里呢。

普德驿呀,它在西边距离赤水驿25里呢,现在就在华县城里面啦。

敷水驿呀,它西边距离华县有30里呢,就是现在的敷水镇啦。

长城驿呀,它往西距离敷水驿有28里呢,现在就在华阴市西边2里地的地方。

潼关驿呀,它西边距离长城驿大概有40里呢,就在现在的潼关县港口啦。

阌乡驿呢,在西边距离潼关驿有30里远,就在现在灵宝县豫灵镇南原村附近啦。

盘豆驿呀,从西北方向到阀乡驿有25里呢,它就在如今灵宝市故县镇盘东盘西这两个村的北边,现在已经被黄河给淹没啦。

湖城驿呀,它在西边距离盘豆驿28里呢,就在现在灵宝市阳平镇寨子村黄河的南岸啦。

稠桑驿呀,它西边距离湖城驿有28里呢,就在现在灵宝市函谷关镇稠桑村的北边。

桃林驿呢,在西边距离稠桑驿20里的地方,现在位于灵宝老城大王镇的老城村西北那边啦,后来被三门峡水库给淹没啦。

甘棠驿呀,它在西边距离桃林驿70里呢,就在现在三门峡市区内陕州故城里。

硖石驿呢,它西边距离甘棠驿有50里远,就在现在的陕县菜园乡石门这个地方。

嘉祥驿呀,具体地址不清楚呢,它在陕州故城的南边,宜阳县三乡驿的北边,反正目前找不到它的地址啦。

鹿桥驿呢,在西北方向距离硖石驿60里,就是现在洛宁县城北的旧县村,那可是唐朝的永宁县城哟。

三乡驿呀,它在西北方向距离鹿桥驿40里呢,现在就在宜阳县城西边的三乡镇啦。

福昌馆呢,在西边距离三乡驿有25里呢,现在是在宜阳县城西边韩城镇的福昌村北口啦。

柳泉驿呀,它西边距离福昌驿是34里呢,现在在宜阳县城西边25里啦。

甘棠驿呀,从西边到柳泉驿是30里(也有说25里的)呢,就在现在的宜阳县城里面。

三泉驿呢,它西边距离甘棠驿有25里地,现在是在宜阳县城东边35里的苗马村。

甘水驿呢,从西边到三泉驿的口子那儿,现在就在甘水流入洛河的河口附近啦。

临都驿呀,它在西边距离甘水驿有口里那么远呢,而且是在唐洛阳城西五(六)里的地方哦。

都亭驿呀,它西边距离新安驿有80里呢,距离临都驿大概是五(六)里的样子。

芳桂宫驿呢,西边距离甘棠驿有里远,现在在渑池县西边五里的黄花村。

渑池南馆呢,它西边距离芳桂宫驿有五里远,现在就在渑池县城里面啦。

新安驿呀,从西边到渑池南馆有80里远呢,就在现在的新安县城里面啦。

唐在长安洛阳这条道上的行宫呀。

华清宫呀,就在如今西安市的临潼区那骊山下呢。

去龙宫呀——就在如今的渭南市西边呢。

神台宫在华县城的东北方向,距离有三里之远。

琼岳宫呀,在华阴县西边18里呢(也就是现在的华阴市西边)。

金城宫呀,就在华阴县东边13里的地方(现今是华阴市东边啦)。

轩游宫就在现在的灵宝市豫灵镇附近呀。

上阳宫在如今的灵宝市东北阳平镇附近。

桃源宫,现在位于灵宝市大王镇后地村。

陕城宫呀,就是现在三门峡市区的陕州故城啦。

绣岭宫呀,就在如今陕县菜园乡的绣岭坡上的绣岭村呢。

紫桂宫呀,就在如今的渑池县黄花村的西南方向呢。

兰峰宫就在现今陕县宫前乡宫前村的北台地上。

莎栅宫,就在如今陕县宫前乡宫前村的东边。

崎岫宫呀,就在如今洛阳县城往北30里的那个旧县村西边5里的圪塔庙呢。

福昌宫呀,就在如今宜阳县韩城镇的福昌村北边呢。(隋朝的时候有个福昌宫,唐高宗显庆三年,也就是年的时候又重新设置啦。)

兰昌宫呢,就在如今的宜阳县三乡南寨村啦(那可是唐福昌县西边17里的地方呢)。

连昌宫呀,就在今宜阳县三乡村的五花寺呢(那可是唐寿安县西边29里的地方哟)。

兴泰宫位于现在的宜阳县赵保乡西赵保和上沟村之间(在唐朝寿安县西南40里处)。

显仁宫呀,就在如今的宜阳县西边啦(不过遗址不太清楚具体情况呢)。

甘泉宫呀,就在如今的宜阳县东边啦(不过遗址具体情况不太清楚呢)。

连曜宫呢,就在如今的宜阳县啦(不过遗址不太清楚具体情况)。

北宋把开封当作都城,洛阳是西京。长安虽然不再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啦,但依旧是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为了让开封、洛阳、长安之间能有好的政治、军事联系,那时候可重视道路修整啦。宋建隆三年(年)的时候,“诏令西京把古道那些险隘的地方给修修,从东边洛阳的巩县开始,往西到陕西的湖城,全都让整治好,弄成平坦的路。”北宋和西夏打了一百多年的仗,关东的军需物资,都是通过这条道或者黄河水道转运到沿边各个地方的。南宋绍兴九年(年)三月,宋和金议和啦,“把河南的地给了宋”,后来又“重新夺取了河南陕西的地”,南宋派签书枢密楼焰去宣谕陕西,秘书少监郑刚中跟着一起去,从临安(今杭州)到凤翔府(今凤翔县)。其中从洛阳到长安就走的这条驿路,郑刚中这次出行写了一本《西征道里记》。

元代把都城建在大都(北京)啦,那时候从北京去往陕西、甘肃、四川的驿道呀,从洛阳的河南府路到奉元路(也就是现在的西安)会设置驿站呢:河南站正西边70里有个新安站,90里是沔(渑)池站,70里是硖石站,70里是陕州站,90里是灵宝站,70里是湖城站,50里是阌乡站,70里是华阴站,70里是华州站,50里是渭南站,80里是临潼站,还有75里是奉元站。到了明代呢,就沿袭了元代的驿路,在新安和渑池之间又增加了一个义昌驿。

清代的驿站有:周南驿(在洛阳县)、函关驿(在新安县)、义昌驿(现今在渑池县东边的义昌)、蠡城驿(在渑池县)、硖石驿(在陕西硖石镇);甘棠驿(在陕州)、桃林驿(在灵宝县)、鼎湖驿(在阌乡县)、潼关驿(在潼关厅)、潼津驿(在华阴县)、华山驿(在华州)、丰原驿(在渭南县)、新丰驿(在临潼县)、京兆驿(在西安府)。并且在这条路上还设置了铺递。明清时期的这条驿路,既是洛阳与长安之间的重要通道,也是向西通往陇、蜀,向东北通往京师的大道。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8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