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傅作义出任水利部长受排挤,周总理
2022/12/3 来源:不详白癜风有什么药涂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60465.html
年3月,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请傅作义谈话时,曾问他:“开国以后,你愿意做点什么工作?”傅作义当时回答说:“别的工作不大熟悉,过去在河套地区搞过水利,兴办屯垦,老百姓很欢迎。”毛泽东听到后说:“那你的意思是想做水利工作了?”
傅作义接着回答:“搞水利可以直接为人民办事。”于是,毛泽东在后来的政务院会议上,点名傅作义担任新中国第一个水利部部长。傅作义上任以后,一心系于水利事业,决心大干一番,重点搞好水利工程建设。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傅作义却在之后经常受到其他单位同志们的排挤和打压,实权几乎被架空了。最后还是周恩来直接出面干预,并罕见地发了大脾气,说:“以后文件必须交给傅作义签字,他不签字,你们也不用给我送,送了我也不会批。”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傅作义是毛主席亲自点将的第一任水利部长,为何却受人排挤,被架空了权利呢?
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长
年1月31日,傅作义响应毛泽东和平解放北平的号召,通过谈判实现了北平的和平解放,完整无损地保存了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毛泽东在给他的亲笔信中,对他大加赞赏。
北平问题解决后,绥远问题突出了出来。北平的和平解放,对绥远省的国民党军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东撤已经无路、无望,是西撤还是就地据守、还是向人民投诚,各种意见一起集中到傅作义的指挥部,等待他的定夺。
原本决定由傅作义向全国和全世界发一个通电,可是,通电稿拟好近两个月了还一直没有定稿,再加上绥远的问题还没有最后商定,所以傅作义决定亲自去拜见毛泽东。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叶剑英,第二天,叶剑英就作了安排。
傅作义绕道石家庄到达西柏坡,受到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欢迎。傅作义一见周恩来就说:“我戎马大半生,除了抗战那一段,我罪恶累累,今后我要将功赎罪,争取得到人民的宽恕。”
周恩来把与傅作义会见情况报告了毛泽东后,他很高兴地表示:“我去看他。”晚上,毛泽东来到中央机关招待所,傅作义提前在门口等候,见毛泽东走下车来时,连忙大步迎过去,双手紧紧握着毛泽东的手,内疚地说道:“主席,我罪恶不小。”
毛泽东安慰他说:“和平解放北平你有功,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不会忘记你的。”周恩来说:“傅将军从祖国和民族的利益出发,以保护北平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古都文物为重,做出正确选择,是有功的。”进屋坐下后,毛泽东对傅作义说:“过去我们在战场上见面,清清楚楚。今天,我们结成了姑舅亲戚,是难舍难分了。”
傅作义在西柏坡住了两天后,他就通电稿,就绥远和平起义两个问题,请示了毛泽东和周恩来。毛泽东当下就给予了答复,他提出的原则是:愿留则留,愿走则走,走者不能带兵。绥远部队可按起义部队待遇,编两个军。两个政府合并,董当主席,军事也由董负责。
傅作义对这次的西柏坡之行很满意。第三天,他乘飞机回到了北平后,就开始派代表商谈绥远的问题。5月28日,“绥远协定”签订。傅作义这次和毛泽东的谈话后,从心里佩服毛泽东、共产党的无私远见和不计前嫌、宽广无比的胸怀。
年3月25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进驻北平办公。根据周恩来不开庆祝大会的指示,最终只在西苑机场搞了一次简单的阅兵活动,以示欢迎。毛泽东在阅兵时,特地请了傅作义,让他一起参加检阅。
9月19日,以董其武为首的39名绥远军各政界和各族代表通电之后,宣布起义,绥远就此和平解放。随后,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和第37军。
傅作义在两次和平起义当中,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在新政协会议上,傅作义直接全票当选为首届政协委员等职位,并于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当天,以我国高层领导干部的身份,受邀参加开国大典。
19日,傅作义被任为军委委员。但因为他在西柏坡的时候就和毛泽东提出达成合作协议后,不带嫡系部队的问题,以及在香山时提出想要搞水利的想法,于是,毛泽东便亲自点将,任傅作义为新中国第一个水利部的部长。
之所以会主动放弃军权,是因为傅作义认为自己毕竟曾拥有兵将数十万,还曾给华北军区司令聂荣臻两次战争上的惨败,身份特殊,需要来避嫌。如果依然保留自己的部队,难免会和同志们之间产生矛盾和猜忌,不仅对自己不利,还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而水利方面的工作既不用带兵,还能更好地真正为人民办事,所以相比之下,傅作义才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一职位。同时,毛泽东也非常了解傅作义的这一心思,所以双方一拍即合,毛泽东给傅作义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的才华,提供了最大的施展平台,傅作义对此十分开心。
在刚刚来到水利部任职的时候,傅作义就说:“我国水利建设的任务很重,在这一方面的问题上我还是个‘门外汉’,为了不辜负党、国家和人民对我的期望,光坐办公室是肯定不行的,要多下去了解情况,向群众学习,努力做好工作。”
之后的几年,傅作义确实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用行动和实干,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但这期间,他也遇到了不被看好和认可的处境。
受排挤周总理亲自解围
在这一职位上,傅作义常常是忙得不可开交,但却始终不能完全放开手脚去工作。这是因为他的周围常常会有人给他使绊子。这些人因为看不起傅作义起义将领的身份,经常会在背后对他冷嘲热讽。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很多重要职务都是由立下了赫赫战功的解放军干部来担任的,其中一些人也会因此心生傲气,认为新中国是他们辛苦打下来的,看不起投诚来的国军将领们,甚至觉得他们就是自己的手下败将,不值得来担任高层职位。
这不利于团队团结的偏见,也一直让傅作义非常苦恼,但也无可奈何。尽管傅作义在国军中的地位、威望都很高,但为了不讨人嫌,不让外面的人说的更多,所以他始终都选择隐忍下去,完全不将这些流言蜚语放在心上,继续低调行事,对每个人都十分和善,完全不像是一个此前统兵十几万的将领。
由于傅作义一直忍气吞声,身边给他使绊子的同志们也越来越对他不屑了,甚至直接公然对他进行排挤和打压,最后还架空了他的部长权利。慢慢的,水利部门的很多文件都是直接交给副部长或者是其他工作人员查阅和签字。有些需要傅作义签的,也都是让别人代签。
那一时期,很多水利部的决策决议,都不是傅作义决定的,也由此实施了许多错误的方案。时间一久,中央的一些高层领导们也都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看到了水利部门内部的一些问题。
周恩来发现了水利部的文件、批文没有了傅作义的名字之后,就开始向他询问。而傅作义却并没有将这一事实情况表示出来,而是说自己工作忙,常外出,副部长批示也是一样的。
周恩来觉得这种现象不正常,于是就专门调查了一番,才发现傅作义被排挤的现象确实存在,就立即将所有工作人员召集过来开了一次会议。
在会上,周恩来非常生气地批评道:“你们水利部门以后呈送的文件,必须交由傅作义部长签字,没有傅部长本人的签名就不要递交了,就算是交上了,我也不会批!”一句“没有傅部长批示一律无效”的话,瞬间改变了水利部这一不正常的情况,也对傅作义的职位和权利提供了明确保障。
一向脾气很好的周总理罕见地发了这么大的火气,所有人都不敢说话了,只得按要求和指示去做,之后也再没有出现代签和对傅作义部长的权利和职位视为不见的行为,反而开始对他毕恭毕敬起来。
对于周恩来亲自为他解围的行为,傅作义的内心十分感动和感激,此后他对这一工作和这一职位也更加认真地对待了起来。
其实周恩来对傅作义有过很多次无微不至的关怀。曾在北京和平解放以后,傅作义在自己的住所——北京西城小酱坊胡同19号,宴请周恩来、朱德、陈毅等人。当天周恩来一进小酱坊胡同之后,就发现周围警卫、部队戒备非常森严,随即立即命秘书把部队撤走。
周恩来觉得,这样会有损于对傅作义的信任,也会让他自己感到不安。周恩来深深意识到对待民主人士,如果视为异己,对方是不会和自己肝胆相照的。
第二次,周恩来去看望傅作义时,汽车行至东斜街,因路上建材堆放太多通不过去,他便下车步行到小酱坊。周恩来秘书当时问傅作义的警卫秘书段清文:“傅部长上下班车怎么走呢?”段清文回答说:“只好走大街绕道吧。”
后来周恩来让秘书告诉市政局,把东斜街马路修到傅部长的门口,把街上堆放的建材清理干净。
年的春天,傅作义在去三门峡工地视察的间隙,回到了自己阔别几十年的老家,山西临猗县安昌村。由于旅途疲劳,又加上心情激动,临汾返京的路上,傅作义心脏病突发,随即被送往了太原急治。
周恩来得知这件事情之后,随即派专家和傅作义的夫人刘芸生,乘坐专机去到了太原。经过几天治疗,傅作义的病情稳定后,又在5月7日专车护送傅作义回到北京,继续进行治疗。没多久,周恩来、医院看望,这让傅作义十分感动。
年元旦前夜,傅作义的叔父庆玉刚在西安去世。晚饭后,傅作义的家人接到了周总理打来的“对操办傅部长二老舅的丧事,我们已作了具体安排……”傅作义当晚很感慨地对家人说:“总理这个人呀真是不简单,他工作那么忙,什么事情都要他操心,本来咱们的事自己办就行了,总理见我有病,年纪又大了,他让秘书通知山陕两省给办,真是过意不去呀。”
周总理和傅作义两人,在个人感情上还是推心置腹的,除了经常会去家里互相拜访之外,傅作义还经常派段清文给总理送点自家栽种的新鲜水果,总理也会让邓颖超派秘书给傅送点鲜果蔬菜略表心意,足以可见两人情非一般。
一次傅作义在大食堂开完会后,出门发现自己的汽车不见了,段清文急忙去找,傅作义当时因为工作十分着急,便叫了一辆三轮车回去,等到段清文找到汽车时,又发现傅部长不见了,怎么都找不到,于是只好急忙报告给周总理,说傅部长失踪了。
周恩来当时也很着急,立即派人去寻找,结果当司机王师傅搭公共汽车回去后,才发现傅部长已经到家了。后来周恩来派人查明真相后,才发现是有人在背后故意贬低傅作义,把他的汽车停到偏僻远处。为了傅作义的安全着想,周恩来立即找到了做这种无聊举动的人,并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对于周总理为自己所做的这一件件小事,傅作义其实一直都记在心里。
忘我奔走于山水间
实际上傅作义会从那么多职位中选择水利部门,是有原因的。他从小就出生在一个黄河边上安昌村这一个偏僻小村里。年少的时候,他就曾在波涛汹涌的黄河里畅游过,也曾亲眼目睹了黄河水患给沿岸百姓们造成的巨大伤害。
所以在战争过程中,傅作义就不但注重军队的治理,而且还十分注重治水,变水害为水利。
年,身为国军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傅作义,奉命率部进军绥西后套。这一地区面积约为平方公里,虽然土地肥沃,但地广人稀。当傅作义率领10万大军进驻后,后勤保障成为了一大难题。为此,傅作义提出“治水与治军并举”的思路,开展了“大兴水利,大办屯垦”的生产自救运动。
年初,他提出了“民养军、军助民、军民合作发展粮食生产”等具体的屯垦办法,以解决粮食问题。在注重发展生产的同时,傅作义也很重视水利工作。
年春天,傅作义决定以军队为主,以民工为辅,开挖复兴渠,来改善周围两个县的引水设施,扩大水浇地面积,增加粮食生产。在修渠过程中,傅作义亲临工地视察。在施工中,团级军官带队,各师师长在工地现场指挥。
尽管当时条件困难,生活艰苦,但广大官兵们风餐露宿,夜以继日战斗在工地上,终于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挖渠任务。从年至年春,他带领军民做地区修复、新修干渠超过了40条,其中大渠近公里,小渠超过公里。
有的大水渠逐渐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渠道网络,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过去荒凉贫穷的后套地区变成了美丽富饶的“塞北江南”。然而,傅作义并不满足于此,他的想法是对水患不断的黄河进行大规模修复。因此,他从繁忙的军务、政务中抽出时间,亲自进行勘察,对各方面情况都做了一番详细的了解。遗憾的是,不久后内战爆发,他治理黄河的计划也被迫搁置了下来。
直到他54岁这一年,终于正式上任水利部长,青少年时期家乡的黄泛灾害,主政绥远时的水患,都在他心中留下了许多苦难的记忆和感受。当上水利部长后,傅作义觉得,这是实现他多年追求的美好心愿的绝好机会。
黄河是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也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为治理黄河,傅作义做了大量的工作。年6月下旬,傅作义和有关工程人员一起先到开封,然后转赴潼关,视察河堤、看了黄河的设想水库坝址,着重研究了三门峡水库问题。
当一行人到陕县时,当地的气温高达40度,屋子里家具都烫手,坐着不动都一身汗。但年近花甲的傅作义却不愿多休息一会,坚持按计划视察,晚上还露宿在三门峡附近的沙滩上,整个查勘工作历时18天。
他每到水利工地,不但了解工程情况,就地解决问题,还要看看工人住的地方,大家的伙食情况等等,问寒问暖,十分关心大家的生活。因为长时间不按时吃饭,傅作义患上了胃病,需要少吃多餐。每次在出差时,他就带些馒头干,不时地嚼两口。
荆江全长公里,此前这里经常洪水泛滥成灾。为了两湖人民的利益和安全,中央决定修筑荆江分洪工程。傅作义部长对中央的决定,一贯雷厉风行。年5月,他代表毛主席到分洪工地慰问。
在这天前往太平口时,一行人碰上了倾盆大雨,道路变得泥泞又难行,但傅作义却仍坚持冒雨前往工作。整个荆江分洪工程工地30万军民,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抢在雨季洪水到来之前全部完成任务。
年7月,59岁的傅作义和水利部有关人员,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人一起,到石河子、阿克苏、伊宁地区视察了几十处水利工程。视察中,有时要在大戈壁滩和天山南北坐汽车日行多公里,傅作义也从没有退缩过。
年傅作义因为突发心脏病住院后,身体状况就越来越差了。年初,中央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于是安排他们一家到广东休养。但傅作义表示,如果只是休养,他不想去;如果是让他做些工作,他可以去。最后中央只好同意了他的要求。
来到广东后,傅作义便立刻马不停蹄地先后视察了省内各地的主要水利工程。每去一座水库,他都是先吃下预防心脏病突发的药,才健步登上坝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
年8月初,华北地区突然暴雨,海河水系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洪峰,严重威胁着天津和津浦铁路的安全。天津、河北等地区的工人、农民、解放军、学生都纷纷投入到防洪抗险的行列。
此时的傅作义已年近古稀,又刚刚出院不久,但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完全不顾医生的劝告,每天向防汛办公室了解情况外。几天后,他就表示要亲自去天津查看情况。水利部考虑到他的健康状况和高龄,一再劝阻,结果他最后竟然亲自找到周恩来总理,请求允许他去前线。周恩来见劝说不成,只得同意,并让由副部长陪同前往。
到天津后,傅作义立即就和当地部门研究工作部署,慰问前线群众。在大雨中,傅作义打着伞巡视防洪大坝。当他看到抢险措施已经落实,战胜洪水大有希望时,才放心地回到了北京。
傅作义当水利部长,前后有23年的时间,他的足迹可以说几乎遍布了祖国的大山大川。一些容易发生水患的地方,他曾去过多次,也让很多长期没有得到治理的水患得到了治理。毛泽东曾评价他:“他对水利这一行钻进去了,很有成绩。”
年,傅作义被确诊为癌症,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后,不顾自己的身体情况,亲自来看望他,并进行安慰。这年4月,傅作义已经不太能说话了,但直到他去世的前10天,垂危中的他却依然惦记着北方的旱情,努医院看望他的人:“北方地区下雨了吗?”
傅作义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个部连任部长最长时间的一位。在这一职位上,他把所有的自己,都贡献给了工作和人民,这也才是所谓的“人民的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