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必须了解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2022/10/16 来源:不详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www.xftobacco.com/
北京名字:中华民国十七年(年)6月6日,北伐军进占北京。6月21日,国民政府决定:北京改名为“北平”,设北平特别市,由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年(民国二十六年)日伪政府于又将北平改为北京(但并未得到中央政府和人民承认,北平的名称在此阶段仍在延用),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恢复原名北平。年新中国成立后,又将北平改为北京。
天津名字:明朝时期燕王朱棣,登上了皇位。朱棣龙心大悦,赐名“天津”意味“天子津津之地”。并在此地设卫,“卫”是指明朝一种军事建制,所以,天津也有别名称为“天津卫”。
上海名字:上海名称的由来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取自《弘治上海志》中“其地居海上之洋”这句话;
另一种说法认为由于当时有上海浦和下海浦等水道而得此名。宋代开始设置上海镇,上海之名也最早出现在北宋郏亶之的《水利书》中,元代改称上海县,年设置上海特别市,两年后改称上海市,一直到现在。上海还简称沪。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山东名字:山东简称“鲁”,以在太行山之东得名。先秦时期隶属齐国、鲁国,故而别名齐鲁。清初设置山东省,“山东”才成为本省的专名。
山西名字:
山西省名字得于太行山,明朝年始置山西行省,后改为西承宣布政使司。因其在春秋属晋国,被称为“三晋之地”因此简称“晋”
山西省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山西就有原始人群繁衍生息,后为夏朝的都城所在之处。
河南名字:
河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简称“豫”,位于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唐代将黄河之南、淮河以北的地区划归河南道管辖。元代称河南行中书省,明代称河南布政司,清代称河南省。
河北名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南名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名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在唐朝时期,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一直沿用到现在。
安徽名字:
安徽于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由原江南省分治安徽,江苏两省),从原江南省的安庆府、徽州府各取两个首字,简称为“安徽”,首府定于安庆府,安徽地名由此出。又因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而“皖”为“美好”之意,故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象征着江淮大地永世美好而繁盛
江西名字:以江南的西部得名;江西简称“赣”,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的内陆省。因公元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省名至今未变。
江苏名字:江苏”名称是在清康熙时组建江苏省时取区域南部两个府即江宁府(今南京)之“江”字和苏州府之“苏”字江苏省地图江苏合成省名。“苏”字的繁体写法鱼和禾是指鱼米之乡、草字头是指平原、“苏”字诠释了江苏的一切、意味着江苏是鱼米之乡、繁华不衰
浙江名字: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置两浙路,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为浙江得名的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福建名字: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为福建得名的开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东广西名字:在五代的时候,广东、广西属于一个地区,叫做广南。到了北宋年间,广南分成了两个地块,一个叫广南东路,一个叫广南西路。以后,人们就把广南东路简称广东,广南西路简称为广西。明朝初年设置了广东省和广西省。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年把广西省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朝时候属岭南道;宋朝的时候开始叫广南路西,简称广西路,应该是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云南名字:关于云南的由来有着很多种的说法;一是“彩云南现”说,建县时,县治驻地现云南驿村北面的龙兴和山出现五彩云霞,县城在彩云之南称“云南”二是“武帝追梦”说,相传汉武帝夜梦彩云,遣使追梦,在今祥云县境追到彩云,因置云南县。《史记·西南夷传》西南夷君长以什数,滇族最大,而命名为滇湖,因此云南简称“滇”贵州名字:以贵山得名。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四川名字:“四川”这个名称,始见于宋代。宋真宗咸平四年(年)设益、梓、利、夔四州路,治所分别为今成都、三台、汉中和奉节。这四路,一般称为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在宋徽宗大观三年(年)的诏书中就正式使用了“四川”一词,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将“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略称的开始。这以后,宋代设有“四川宣抚使”、“四川制置使”等官职,就是中央派驻川峡四路的官员,都将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到元代就正式以“四川”为名,建立了四川行省。元代的中央行政机构叫中书省,各地直辖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代在宋代的川峡四路基础上设四川行省,简称四川省,省治成都。从此“四川”一名沿用下来。
重庆名字: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年),皇子赵接踵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格命名为重庆府,重庆得名。
黑龙江名字:地处我国北段,东段。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吉林省。北,东于俄罗斯相邻。得名于省境北面黑龙江河。
吉林名字: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唐属东北民族地;辽属东京路;金属上京路;元属辽阳行省;明属奴儿干都司;清设吉林将军,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宁名字: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年民国改辽宁省;伪满复改奉天省,年光复后仍改辽宁省
内蒙古名字:以漠南蒙古得名。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设内蒙古自治区。
陕西名字:
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召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周公管辖。唐大部属京畿道和关内道;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鄜延、邠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设陕西行省和陕西汉中道;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甘肃名字:西夏王朝设置的十二监军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张掖县),辖甘州、肃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组成甘肃。元设甘肃行省,明代并入陕西省,清代恢复省治。取全称中的甘”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西夏时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简称甘”。由于甘、陕两省间有陇山,甘肃古时别称陇西,故又简称陇”。
宁夏名字:以西夏安宁得名。明属陕西省;清改宁夏府,属甘肃省;民国初设甘边宁夏护军使,后置宁夏省;建国后撤销并入甘肃省,后设宁夏回族自治区。
青海名字:以青海湖得名。明属朵甘都司等;清初为卫藏地;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
新疆名字:辖区古称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名字:元朝、明朝称西藏地区为乌斯藏「乌斯」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因为它在中国西部,称西藏。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简称藏。
海南名字:以海南岛得名。唐属岭南道;宋属广南西路;元设海南海北道,是为海南得名的开始;明属广东省;清仍之,正式称琼崖为海南岛;民国仍之,后设海南特别行政区,仍属省;建国后设海南行政区,仍属省,升海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香港名字:有两种解释:一是相传今日香港薄扶林一带,有一条名为“泷水”的山溪,由瀑布注成。传说此溪涧涌出甘甜而带有香味的水,附近航海者常到此溪汲取食水饮用,并将溪涧名为“香江”,更将溪涧出海处改名为“香港”,最后演化为整个岛屿的名称。二是明朝时候东莞生产香料非常出名,因此又称“莞香”。传说香港于明朝时亦盛产莞香,因此时人称石排湾一带为“香港”,而港湾附近的村落则叫作“香港村”。
澳门名字:名字最早记载于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此后还有“濠江”、“海镜”、“镜湖”等多个别名。约四、五百年前,澳门蚝产丰富,南北两海湾,水静湾圆,有如明镜。后来澳门又称作澳,即“泊囗,外国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又因为当时澳门地属香山县,也称为“香山澳”。至于澳门现在的名字“澳门”,其由来则有多种传说:一、“门”是中国内河通往海洋的海峡总称,澳门内港的妈阁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海峡像门,故称“澳门”;二、澳门南面对开的乙水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间,成十字门状,所以亦有“十字门”之称,故称“澳门”;三、澳门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两山相封成门,故称“澳门”。台湾名字:以台湾府得名。台湾自古是我国的领土,东汉称夷洲,隋时改称流求,明代又称北港、东蕃。元明设巡检司于澎湖,清康熙二十三年(年)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光绪十一年(年)建为台湾省。台湾一词最早见于官方文献的是明崇祯八年(年)何楷等人的奏疏中,从清初建府始一直沿用至今。
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欢迎补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