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通史整理分享二新石器时代的中国

2025/3/25 来源:不详

新石器时代的中国

新石器时代的时间大约是1万~年前,以新石器的出现和应用为标志。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开始定居,他们刀耕火种,从事原始农业生产,并把一些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从而有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

农业与畜牧业的发展新石器时代,我国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凭借精制的骨耜、角器和木器构成了独特的耜耕农业。到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北方的原始农业已进入比较发达的锄耕阶段。

手工业的进步新石器时代,农耕、畜牧和渔猎采用新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一部分人得以脱离基本的食物生产活动,转而从事手工业,从而为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当时原始的纺织和编织工艺已经出现,但制陶业的成就依然最大,陶器成了当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有较高艺术水平的彩陶也已出现。

(制陶技术的发明:陶器是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约~年前),泥片贴筑法已相当成熟,成为当时主要的制陶方法。此外,黄河流域开始出现泥条盘筑法,并用陶窑烧制陶器。彩陶代表着制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半坡和马家窑及其他文化层都出现了大量绘制精美的彩陶。)

陶鼓:挎在胸前的敲击乐器

骨制工具以动物肢骨制成的工具种类很多,其中骨锥是具有多种用途的钻刻工具;骨尖状器则为农业播种用具;骨柄石刃剑是复合工具,镶入细石叶后,便成为锋利的生产工具。

骨器制造业

原始社会的先民在大量使用石器的同时,还大量使用骨器。由于骨器的原料来源广泛,又比较容易加工,骨制品的发明和利用在旧石器时代得以产生并得到发展,到距今约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骨器制作技术更加成熟,并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骨制品已成为当时人们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器物。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因年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存在于约~年前,是中原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的新石器文化。现已发现的遗址达多处,其中重点发掘的有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河南陕县庙底沟、洛阳王湾、郑州大河村、安阳后岗等,分为若干个类型。

半坡文化

半坡文化距今约多年,其最著名的半坡村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郊,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村落遗址。遗址呈近椭圆形,北面为氏族墓地,南面为居住区,东北面为陶器窑场。其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其农业已处于“锄耕农业阶段”,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并开始种植白菜、芥菜等。家畜饲养业也已出现,主要饲养猪、狗。半坡遗址还出土了形色精美的陶器,如举世闻名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人面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得名,存在于公元前~前年,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河姆渡文化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这里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稻谷实物也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人工栽培水稻的最古老记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87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