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5个人口超过千万的姓氏上篇
2025/3/25 来源:不详说明:
1、由于部分姓氏因源流出处不同,即便同姓,但尊奉的得姓始祖有可能不同。部分姓氏每个源流出处都有自己的得姓始祖。这里并未一一列出,只列出了各姓氏最主要的源流和其得姓始祖。
2、姓氏排名以最新的人口统计结果为准,人口数据只取整数的大约数。
徐姓尊奉徐若木为得姓始祖
伯益是上古时代少昊(嬴姓)的重孙,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徐国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徐国历经夏、商、周三朝,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春秋战国时,徐国几度被灭,又几度建国。后徐国的版图归入楚国。徐国的子孙于是以国名为姓氏,散居于江淮之间。
孙姓尊奉尊奉孙乙、孙书为得姓始祖
姬姓源流的孙姓尊奉孙乙为得姓始祖。西周时,周公姬旦封康叔于卫地(今河南淇县),建立卫国。春秋时,康叔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他把祖父惠孙的字用作为姓氏,姓孙,其后代就以孙为姓,传承至今。
妫姓源流的孙姓尊奉孙书为得姓始祖。春秋时,妫姓陈国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因避祸逃到齐国,改成田姓。田完的后代田书,在齐国为大夫,因为讨伐莒国有功,齐景公把他封在乐安(今山东广饶县北),并赐他孙姓,其后代取孙姓,传承至今。
马姓马姓尊奉战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为得姓始祖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将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赵奢的后代以“马服”为姓,称马服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马氏,世代相传至今。
朱姓尊奉朱襄氏、朱挟为得姓始祖
伏羲氏的大臣朱襄氏,因功被封于朱(今河南商丘柘城),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其后代以朱为姓氏。此外,上古颛顼的有一个孙子吴回,吴回的儿子陆终生有六个儿子,其中,五儿子名安,曹姓。周武王灭商后封曹安的后裔曹挟在邾国(今山东曲阜附近)。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子孙将“邾”去邑以朱为氏。朱挟也成为朱姓的得姓始祖。
胡姓尊奉陈胡公为得姓始祖
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周武王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妫满后,将长女嫁给他,封于胡(今河南柘城胡襄镇),让他奉守虞舜的宗祀,后又封于株野(今河南柘城)建立陈国。妫满谥号胡公,因此又称胡公满、陈胡公。陈国公族后裔多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为氏,称胡氏。
何姓尊奉韩碱为得姓始祖
西周成王将他的一位弟弟唐叔虞,分封到韩原(今山西省汾水以北),建立最早的韩国,韩武子是他的后代。晋国灭韩后,韩武子的三世孙韩厥事从于晋国。他的子孙们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散名地,其中有一支迁居江淮一带。当地语音读“韩”与“何”相近,因而音讹为何,成为了何氏。韩厥因此既是韩氏始祖,也是何氏始祖。韩碱是韩国后期韩王安时代的公族大夫,后退隐韩原。秦始皇被人袭击后,全国范围内搜捕韩国臣民。搜到韩瑊乘坐的船时,询问姓氏,韩瑊指水为姓,逃过一难。韩瑊由此感恩“河”字,以何为姓,世代相传。韩碱为何姓得姓始祖。
郭姓郭姓尊奉虢序为得姓始祖
西周时期,周武王姬发封二叔姬仲于西虢(今陕西宝鸡),封三叔姬叔于东虢(今河南荥阳)。西周灭亡后,周平王东迁时,西虢部分族人随之迁到上阳(今河南陕县),称南虢,春秋时被晋所灭。而留在原西虢者史称小虢,春秋时为秦所灭。周平王东迁后,东虢之地被郑国占领,东虢后裔虢序于是北迁山西平陆,史称北虢,后灭于晋。虢序后裔辗转徙居晋阳及以北地区(今山西太原至忻州、原平一带)。郭序后裔,尤以晋阳一地郭氏家族最出名,秦汉以来发展成为太原望族。虢序号称“郭公”,是“虢声转为郭”最关键的代表人物。
高姓尊奉高傒为得姓始祖
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姜为姓。炎帝17世孙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以吕为氏。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
林姓尊奉林坚为得姓始祖
商末,纣王残暴无道,他的叔叔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当时,比干的夫人陈氏身怀六甲,带着四个侍女逃到牧野避难。她们住在山中的石洞里,陈夫人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坚,字长思。周武王伐纣取胜建立周朝后,夫人携子坚拜见周武王。因为坚是在树林里出世的,所以,周武王以“林”赐姓,拜为大夫。
罗姓尊奉颛顼为得姓始祖
上古时期,黄帝的孙子颛顼,作为炎黄联盟的重要首领之一,被后世尊称为黑帝或玄帝。颛顼的孙子祝融是帝喾时期掌管民事、火种的火官,被后人尊奉为火神。周王朝时期,祝融的后裔中有人被封在宜城(今湖北宜城),称为罗国。罗国当时与楚国有摩擦,双方开战。但对方实力强大,最后让楚武王给灭了,罗国的地盘改成了鄢国。亡国之后的祝融氏子孙以罗国的国名为姓。
郑桓公?-前年)
西周时郑国的建立者,姓姬名友,周宣王之弟。周幽王当政时,郑桓公预感到西周将亡,听从太史伯建议,于周幽王九年(前年),部族、家属等东迁到雒邑以东,建立新郑国(都城在今河南省新郑)。犬戎攻破西周时被杀。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诸侯以国为氏,因此郑桓公被认为是姬姓郑氏始祖。先秦时期,郑姓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其中,山东郑姓源于邴地(今费城),为原郑国派驻人员的后代。
梁姓尊奉伯益为得姓始祖。
上古五帝之一颛顼为嬴姓,他的裔孙伯益的后代有个叫非子的人,为周孝王养马,后被封到秦邑,人称秦嬴。非子的曾孙秦仲,是周宣王大夫,征讨西戎时遇害。他的五个儿子继续征讨,收复了失地,都得到了封赏。其中小儿子被封在夏阳梁山,建立了梁国,称梁康伯。梁国后来被同为嬴姓的秦穆公灭了,梁地改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部分逃到了晋国,他们以国名为姓成为梁氏。
谢姓主要有两个来源
任姓和姜姓。传说中任姓谢氏至少已有年的历史了,在“夏商周”三代之际几乎湮灭。姜姓谢氏已有年的历史了,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金华东西谢营村,尊奉炎帝(姜姓)第六十三世申伯(西周末年)为得姓始祖。
谢姓最早活跃于河南南部。楚人灭申并迁谢姓族人于淮河上游,从此,谢姓族人开始了南迁的历程,春秋时期,谢姓已经迁到山东、湖北、湖南等地。战国时,扩展到四川和贵州并汇容到当地的少数民族。汉晋时谢姓已播迁到陕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等地。三国至南北朝时,谢姓家族成了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唐朝时,谢姓始入福建。到明朝开始进入广东,并且发展到台湾,成为东南地区的名氏大姓。
宋姓的始祖是商王乙的儿子微子启
宋姓出自子姓,是黄帝的后裔。.微子启,是商朝第三十代帝王乙的儿子,名启,封于微,是纣王辛的哥哥。.因为纣王荒淫无道,微子启见进谏无效,便假装生病,不再参与朝政。.周武王灭商以后,把商朝旧都商丘附近的土地封给了微子启,建立了宋国。.七百多年以后,宋国被齐国联合楚国和魏国灭掉。.亡国后的宋国子民,有的就把宋作为自己的姓,从此姓宋。.宋姓在隋朝以前已经分布在河南,湖北,河北,山西,陕西,江西,山东,甘肃,安徽,浙江等地,唐初,宋姓开始进入福建,四川和广西。.南宋时期,赵构南逃,宋姓也跟着发展到浙江,江苏,湖南和广东,到清朝康熙年间,福建和广东的宋姓开始进入台湾。
唐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
第一支出自祁姓,源于上古五帝的帝尧。第二支是姬姓。第三支也出自姬姓,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国号为唐的姬姓诸侯国。除此之外,也有其他民族汉化改姓,包括汉末三国时古羌人、元代西域人以及清代满人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氏族。
先秦时期,唐姓最初主要活动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秦汉时期.唐姓已经进入了山东、江苏、江西、安徽、四川、广东等地。晋朝时,唐姓已是湖南的著名大姓,甘肃、浙江等地也有唐姓的聚集点。唐朝初期,河南固始人移居福建漳州,其中就有唐姓,是当代闻名于海内外的客家人中唐姓的祖先。清朝初,唐姓开始进入台湾。
#图文新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