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上死的最惨的20将相夷三族,
2023/1/3 来源:不详11、魏延:被马岱所杀。
魏延(?-年),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三国志》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元代的郝经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过据裴注引《魏略》所记,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最后终于被追杀。
12、檀道济:全家被杀。
檀道济(?-公元年),南朝宋将领。汉族,身出寒门,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檀道济戎马倥偬,战绩卓著。根据他多年的战争经验,总结出三十六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著作遗产,被载入史册。
宋武帝刘裕死后,帝位经儿子刘义符和刘义真后,传到第三子刘义隆宋文帝手中。因为檀道济名声太高,几个儿子也都掌管兵权,部将又个个骁勇善战。宋文帝对此很不放心,再加上朝中大臣的挑拨,宋文帝便起了除掉檀道济的心思,文帝四弟、司徒刘义康和领军刘湛等商议后,假作诏书召檀道济入朝,先撤其官职,次派人逮捕并关进大牢。
公元年4月9日,檀道济被杀。临刑前,他大吼道:“乃坏汝万里长城。”相传檀道济人头落地之后,京城地震,还生长出许多白毛,正好应了当时的童谣“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
13、斛律光:灭全族。
斛律光(年―年),字明月,朔州人,高车族,北齐名将。初任都督,善于骑射,号称落雕都督。后拜大将军、太傅、右丞相、左丞相,封咸阳王。他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重。
河清三年(公元年),北周派大将达奚成兴侵齐平阳(山西临汾西南),北齐派斛律光率步骑三万抵抗。达奚听说是斛律光迎战,不战而退,齐军乘胜追入周境,俘虏了周军多人。北周施以反间计,并加上斛律光得罪了穆提婆等奸人,北齐后主高以谋反罪尽灭斛律光其族。
14、李密:被李唐所杀。
李密(年-年1月20日),字玄邃,一字法主,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四世三公,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后杀瓦岗军旧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被隋军屡败。被越王杨侗招抚,又因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损失惨重,不久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投降李唐。
李密归唐,李渊大喜,拜李密为光禄卿,封邢国公,还将表妹独孤氏嫁给了李密,称呼李密为弟。但李密不甘居于人下,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同年年底,李渊派李密去黎阳安抚昔日的部众,左武卫将军王伯当随同前往。李密率部东行至稠桑驿的时候,李渊突然反悔将其召回,李密大为恐惧,决定叛乱。李密率部袭破邻近的桃林县,掠夺畜产向南进入熊耳山,投奔旧将张善相。
唐将盛彦师率兵埋伏在的陆浑县南邢公岘,公元年1月20日(武德二年腊月三十),李密率部经过,被盛彦师全部杀死,时年三十七,传首长安。
15、上官婉儿:被李隆基所杀。
上官婉儿
(年-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人,祖籍陇西上邽,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死前出示早已备下的一手(与太平公主草拟过的遗诏),表明她是站在李唐王朝这面,但未能打动李隆基,与韦后同时被杀。
16、安禄山:被儿子杀害。
安禄山(年-年),营州人,本姓康,名轧荦山。他从小随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开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子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天宝十四载(年)十一月,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造反,天宝十五载(年)正月,安禄山僭越称帝,国号大燕,年号叫圣武。安禄山由于身体肥胖,长年长疮疖,到起兵叛乱之后视力渐渐模糊,这时完全失明。加上全身长满块状毒疮。眼盲后,长期靠心腹小宦官为其穿衣。因其宠爱幼子,二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命令安禄山宠幸的宦官李猪儿在替他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
17、张士诚:自尽。
张士诚(年8月23日-年10月9日),原名张九四。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公元年,与弟士德、士信率盐丁起兵,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地。次年,在高邮称诚王,国号周,年号天佑。公元年,攻安丰,杀红巾军领袖刘福通,自称吴王。后屡为朱元璋所败,疆土日蹙。
张士诚是灭元的盖世功臣,而后期,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朱元璋俘虏,张士诚在朱元璋、已经投降元朝的方国珍和元军三方夹击之下伪降元朝,攻打江南元朝地主武装,不久再度公开反元,最后亡于朱元璋政权。之后被押解至明朝都城应天府(今南京)时,自缢而死,时年47岁。
18、方孝孺:十族被屠,自己被凌迟活剐。
方孝孺(-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亦称正学先生。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洪武三十一年(年),明太祖死,惠帝即位后,即遵照太祖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燕王朱棣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惠帝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建文四年(年)五月,燕王进京后,文武百宫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
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加上其门生算作十族,共人被处死其本人。最后被凌迟处死。
19、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袁崇焕字元素,号(或字)自如,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东莞县石碣镇水南乡(今广东省东莞市)人,万历四十七年(1年)中进士。是明末抗金名将,率军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重创后金。
崇祯三年(年)被崇祯帝以凌迟处死,在袁崇焕行刑时,崇祯帝下令剐刀。一代名将就在这个丧心病狂崇祯手里一刀刀死去,然而他的死没有得到百姓的同情,却是在百姓的痛骂他是卖国贼的声音中死去。
20、年羹尧:被赐自尽而死。
年羹尧(年-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公元年(雍正二年)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年(雍正四年)赐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