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东周王城及诸侯国玉器的
2025/1/23 来源:不详北京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bdfjc/141109/4513680.html
公元前年,周平王东迁,将都城从宗周迁至成周,由此拉开春秋战国的序幕。春秋战国是一个列国纷争群雄争霸的时期。随着王权的衰落,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日渐崩坏,玉礼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春秋战国玉器迄今为止出土己逾万件,主要集中发现于东周王城和列国都邑。随着兼并战争的不断深入,玉礼器也日益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色,分化为中原玉器、楚玉、秦玉等不同特色的玉器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王城长期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除春秋周敬王以后有10世近年居于原殷遗民所居的东周洛阳城外,周王一直居住在东周王城。东周王城遗址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区洛水与涧水交汇处,平面近方形,东西长约米,南北长约米。建国后,先后在王城及其附近地区发现了极为丰富的的宫殿、城垣、墓葬、车马坑、手工业作坊、粮窖群等文化遗存。东周王城玉器较为集中地出土于墓葬之中。
-年在东周王城东北部今洛阳中州路一带发掘清理的座春秋战国墓葬,出土各类玉石器件。在这些墓葬中,随葬玉石器的比例较高,如在73座春秋墓葬中就有47座随葬玉石器,约占墓葬总数的64%。在王城东北部及横穿王城的中州路两侧陆续发现有10余座大墓。这些大墓由于被多次盗掘,出土玉器很少,主要有玉璧、圭、玉饰等,但不乏精品。如年在王城中部发掘的一号大墓中所出土的两件伏兽玉人便是难得的精品。在该墓椁室北端出土的一件白色石圭上有墨书“天子”二字,为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线索。年又在距一号大墓约30米处发现了一座完整的战国时期的陪葬坑,出土成套的铜鼎10件、铜编钟9件、石编磬23件和部分精美的玉器等共计件。
王城内玉器的出土还集中东南部墓葬区,年在此一带即发现东周墓葬余座,出土一定数量的玉石器。年在王城中部偏西处发现的一座春秋墓,在墓葬主身上和周边放置有玉玦、玉璜、玉片和石圭等多件。在王城外围以东、以西亦分布有大量的东周墓葬。年在王城东北角的烧沟墓地清理了59座战国墓葬,出土了43件玉石器,其中以石圭为大宗。年在王城东墙外发掘了18座中小型东周墓葬,出土玉石器余。在洛阳涧西区也分布着大批的东周墓葬,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发现的数量应在千座以上,基本上属小型墓葬,随葬石圭现象相当普遍。
此外,在王城内第62号粮窖内弃置物堆积中也发现了为数不少的玉器。在王城北部还发现了一处制玉石装饰品的作坊遗存。与周王避居成周洛阳有关,在成周王城一带缺乏战国早中期的典型墓葬材料。
成周洛阳城也有相当数量的东周墓葬。年因雨后地陷暴露而被发现的金村战国早期墓地是最重要的一处。该墓地位于王城东约10公里处,由8座带有墓道的大型墓葬组成。由于遭到疯狂盗掘,该墓地出土的许多精美物品大多流散海外。金村大墓出土的玉器数量不详,目前所知主要有大型透雕玉璧、金链玉佩、嵌玉带钩、金饰玉卮、玉耳杯等。金村墓地所处位置在汉魏洛阳城北部,而汉魏洛阳城一般认为就是原殷遗民所居成周,终战国时期一直为周王所辖地,因此,此处墓地被认为是周墓。从出土铜器铭文及墓葬规格来看,金村大墓墓主人身份应是周王及其臣属墓。
春秋郑国玉器较集中出土于河南新郑郑韩故城一带。,在城内李家楼曾发现大墓,出土一些珍贵的青铜器和玉器,引起不小的社会轰动。年以后,考古工作者在此进行了长期的勘探发掘,在郑国墓葬中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玉器。郑国贵族墓葬区在城内主要分布在西城东南部的李家楼一带和东城西南部后端湾村北一带,在城外,主要分布在东城东墙外的新郑烟厂一带。仅后端湾村北一处墓葬数量经钻探就发现墓葬余座。郑韩故城周边的其它处郑国墓地多为小型墓葬,基本不出玉器。年发掘清理的新郑唐户墓地发现19座春秋早期至中期的墓葬,墓葬规格较高,但出土玉器不多,仅有9件。
春秋时期虢国玉器集中发现于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因春秋早期后段虢国亡于晋国,因此,上村岭虢国墓地所发现的晩于西周的墓葬基本上都属于春秋早期。所出玉器主要有圭、璧、璜、玦、簪、績、鱼形饰、龙形饰、兽形饰、管、珠、串饰等。
春秋时期晋国玉器出土地点较多,主要集中在山西侯马一带。这一地区在春秋时期为晋都新田所在地,长期作为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调査发掘表明,新田遗址由宫城区、宗庙区及祭祀遗址、墓地和手工业作坊四部分构成。-年发现的春秋晚期晋国盟誓遗址是最早的一次重要发现。该遗址位于新田遗址东部,在长70米、宽55米的范围共发现竖坑多个,大坑埋牛、马、羊,小坑埋羊或盟书。多数坑在北壁上挖有壁坎,内置璧、璋、圭、环、環、玦、珑、軽、瑁、璜、戈、刀、笏、铲等多种玉器。40多个出盟书的竖坑集中在遗址西北部,出土书在玉石片上盟书共计0余件。一般认为,侯马盟书的主盟人为晋国正卿赵鞅。上马墓地位于新田遗址南部浚河南岸,是晋国又一处重要墓地,在60年代初在此外发掘清理的14座春秋墓葬,出土玉器近百件。在新田遗址南乔村、牛村古城等处也出土有玉器,但出土数量都很少。
在新田遗址之外,有多处地点出土有玉器。年,在太原金胜村清理发掘了余座东周墓,出土了较多的玉器。其中,第号大墓长11米,宽9.2米,并构三重木椁,椁室长7.2米,宽5.2米,由头箱、边箱和足箱组成。该墓随葬物品极为丰富,青铜器达件,玉器数量也较多,有玉佩、暧、璜、玦、璧、珠、璋、圭、尺、刀、剑饰及玛瑙杯等10余种件。此墓属春秋末期,位于春秋晋阳古城址北2.5公里,应是封于晋阳的晋国世卿赵氏的墓葬。
年,在河南温县县城东北春秋州城遗址东北隅发现一处春秋晚期晋国盟誓遗址,发掘面积平方米,发现土坎个,出土书有盟辞的石圭和石简万余片,其中仅一号坎中出土件。根据盟誓内容判断,这些盟书的主盟者应为韩氏宗主,其中一号坎盟书的主盟者很可能是韩简。此外,在曲沃天马——曲村遗址、长子牛家坡、闻喜上郭邱家庄墓地等处都出土有一定数量的晋国玉器。
进入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并为诸侯。韩国先都于平阳,后迁宜阳、阳翟,终定都于郑,主要分布在山西东南部、河南中部;赵先都于晋阳,后迁中牟(今河南鹤壁),终定都于邯郸,主要分布在山西中部和河北的南部;魏先都于安邑,后迁于大梁,主要分布在山西西南至河南北部一带。
韩国玉器主要出土于山西长治地区,出土地点有长治分水岭、长子羊圈沟、牛家坡和潞城潞河村。在河南新郑郑韩故城西城外南部烈江坡、东城外烟厂及故城外围的许岗、冢岗等处发现一定数量的韩国墓葬,但这些墓葬规格较低,极少有随葬玉器的。在禹县白沙清理的43座韩国墓葬均属小型墓,更是不见有玉器随葬。
魏国玉器主要出土于河南辉县、汲县。自年至今,在这一地区陆续发掘清理了大量的魏国墓葬。在汲县山彪镇清理大墓1座,小墓7座及1座车马坑。在辉县琉璃阁发掘清理魏国墓葬80座,其中有大墓9座。在固围村发掘清理魏墓5座,其中大墓3座,在赵固村发掘清理魏墓7座。在褚邱村发掘清理魏墓15座。这些墓葬出土了丰富的遗物,不乏玉器精品。此外,在河南陕县后川等地的魏国墓葬也出土有一定数量的玉器。
赵国玉器发现很少,目前仅在河北邯郸故城西北的百家村战国墓葬群中有较多的发现,其中三号墓是一座带有殉人的较大墓葬,出土玉器最多,在河北邢台南大汪村和石家庄庄村等处也有零星岀土。
年在汤阴城西五里岗发现一处面积达20余万平方公里的墓群,探明墓葬0余座,在已发掘的座墓葬出土有一定数量的玉饰。有学者认为,汤阴为魏赵交界地区,该墓群或为战国晚期的阵亡将士墓地。在河南郑州市区岗杜、碧沙岗、二里岗迄今巳发掘清理余座战国时期墓葬,出土有少量玉石器。这一带属韩魏交界地区,对其国属历来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