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为何罢相其部下和儿子招权纳贿只是导火

2024/8/6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 http://www.t52mall.com/about/gghz.html
姚崇,今河南陕县人,文武双全,历仕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为了兵部尚书,进而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了“十事要说”,实行新政,大力推进社会改革,兴利除弊,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被称为“救时宰相”。姚崇执政三年,和房玄龄、杜如晦、宋璟一道被称为“唐朝四大贤相”。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贤相,最后却被唐玄宗给罢免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当时姚崇手下有个小吏,叫做赵诲,因接受胡人的贿赂东窗事发,被唐玄宗判了死刑。另外唐玄宗早就听说姚崇两个儿子姚彝、姚异广交宾客,招权纳贿,只是碍于姚崇的面子不好意思跟他说,可现在他手底下这个小吏赵诲出事了,不免就让玄宗产生疑虑想要追查一下。这叫敲山震虎。此时的姚崇过高估计了自己和玄宗之间的关系,他向玄宗提出要求由他来接管这个案子,以便保护赵诲,玄宗对此十分不悦。后来玄宗颁布了一个赦令,要求大赦京城的囚犯,只要不是十恶不赦之罪,一律予以赦免,体现皇恩浩荡的原则。姚崇以为没事儿了,可没曾想玄宗在赦文中特别注明,赵诲除外,随后将其给流放去了岭南。玄宗此招一出,姚崇立马就明白了,皇帝这已是表明态度了,不是离不开自己,而是巴不得自己赶快离开。于是姚崇立马就主动递交了辞呈,玄宗见状很高兴,立马就批准了其请求。那么问题来了,如此出色的姚崇之所以被唐玄宗罢免,当真是因为他部下和儿子招权纳贿吗?非也,这不过是个导火索罢了,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还有三个。一来,唐玄宗任相有个原则,那就是宰相专任不能太久。专任就是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足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绝不能久任,久任就会形成过分的权威,就会危及到皇权。只有专任不久,才能既发挥才能又没有隐患。现在姚崇当宰相已经三年多了,开始有了自己的小集团,已经羽翼丰满了,所以也该让他下台了。二来,姚崇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唐玄宗是在一连串的政治变故之后才上台的,所以面临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局面。对此,姚崇一方面提出了“十事要说”的政治纲领,另一方面是一事一议来解决问题,按照《新唐书》的说法,这叫“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善变这个特点在历史变革时期确实可以迅速打开局面,姚崇做到了。可是一旦政治稳定下来,这个善变可能就会成为依法行政的障碍,所以说在面对新形势时,善于变化的姚崇也就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了。三来,唐玄宗想要树立新的道德形象。姚崇虽说对“开元盛世”贡献极大,但同时也做了很多小人才会做的事情。比如打击政敌,党同伐异,招权纳贿,搞小集团,搞个人崇拜等等,这些所作所为,放在任何一个时代他都不符合一个真正的道德标准。也正是因为姚崇在道德上没那么高尚,所以唐玄宗才让卢怀慎去给他做搭档。卢怀慎是道德君子,有他在姚崇身边坐镇,刚好雅俗互相就弥补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三个深层次的原因,姚崇罢相就成为了势所必然,换一句话说,姚崇罢相,实际是唐玄宗深思熟虑的结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71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