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及墨的分类及发展历程
2024/6/3 来源:不详毛笔的分类毛笔是可以按照笔的大小,笔毫的种类、长短与软硬程度以及笔管的材质等不同的标准进行多种分类。按笔头大小与笔管粗细一般分为大、中、小三种,有的称为大楷、中楷和小楷笔,或直接称为大字、中字和小字笔。再大的有京楂、斗笔提笔、屏对等,再小的则有圭笔。按笔毫种类、长短与软硬程度,可分为羊毫、狼毫、兔毫、鼠须、鸡毫等笔类。或纯用一种,或两种甚至多种兼用。1、羊毫笔羊毫笔的笔头呢大多数都是取山羊毛(包括白羊、青羊、黄羊)制作而成。按照不同生产地区、季节还有年龄段,以及羊的不同的身体部位的毛的等级、粗细、柔嫩、锋颖的长短粗细搭配,每个地方都有不同分类。山羊毛属于软毫,毛比较长,又容易得到,羊毛呢柔韧,使转灵活,还很耐用,而且呢吸墨量很大,适合用来画连绵大草与泼墨山水。2、狼毫笔狼毫笔的笔头取用的是黄鼠狼身上和尾巴上的毛制成。以东北那边生产的狼毫最好的,被称为“北狼毫”、“关东辽尾”。狼毫属硬毫,比兔毫稍显柔软,比羊毫质地挺拔,特别适合用来写字和画画,但是没有羊毫笔的耐用,价格呢,也是比羊毫贵的。经常见的品种有兰竹、写意、山水花卉、叶筋、衣纹、红豆这些品类。3、兔毫笔兔毫笔的笔头取用兔毛制成。在安徽出产的野兔毛是最好的。兔子毛做成的毛笔又被分为花白和紫毫两种。紫毫是取兔子背脊和尾巴上的毫毛制作成的,因为它的颜色紫黑光亮,所以也被称作为紫毫。花白比紫毫更加挺利。兔毫笔也属硬毫,历史悠久,在长沙出土的战国笔就是用兔毫制成的。4、鼠须笔鼠须笔就是用老鼠的胡子做成的,所以比较坚挺。传说中著名的“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用鼠须笔写的。5、兼毫笔兼毫笔的笔头是用很多种不同动物的毛制作的。现在的兼毫笔一半都是用两种毛做成的,比如羊毛和狼毛做成的兼毫笔,狼毛和兔毛做成的兼毫笔。羊毛偏软一点,兔毛又偏硬一点。制作的时候就要用硬的毛作为核心,然后在旁边围上一圈的软毛。羊毛和狼毛做成的兼毫笔是按照尺寸的大小分成: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也有用羊毛和猪鬃做成的毛笔,目的是增加毛笔的弹性。毛笔的鉴定毛笔虽然是实用的工具,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毛笔在制作工艺上也在不断的改进,毛笔也慢慢的变得完善和更加的漂亮和精美,成为了大家喜欢的一种传统的工艺品。所以呢,从宋朝的时候开始,就有人专门收集各种各样漂亮的,好用的,名贵的毛笔。但是,毛笔是不太容易保存的,比如笔头上面的毫毛,不但容易坏,而且如果是年代久远的毛笔,一旦保管的不好,就容易腐变。所以,对于毛笔的好坏鉴赏,基本都着眼于笔头和笔管这两方面。笔头的鉴定主要是分为:其一是看形制,其二以尖、圆、齐、健为标准,其三就是对旧变的检验,其四就是对品类的辨别。笔管的鉴定呢主要分为:其一是对材质真伪优劣的辨识,其二是对笔杆上雕工的评价。事实上,现在民间流传、收藏的毛笔,不外乎两种来源:其一是祖传下来的,其二是古墓里面出图的,当然,也有讲不清来龙去脉的,这就需要你去各方面考证一下了。上面介绍了毛笔一些知识,下面就来说说笔墨纸砚中的墨。墨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一定规模的生产。汉朝初期的时候,当时的人还不乏有用木炭磨碎后当作墨来用来写字画画的事情,这可以用后来出土的实物得到证明。一九二七年的时候,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专业考察团在发现“居延笔”的那个地方,还发现了一些木炭,经过专业的考证,这就是古人用来磨墨去写字画画的“墨块”。这个时候的人造墨依旧沿袭秦朝那个时候的制作方法,没有什么固定的形制。在一九七五年上半年,在湖北省江陵楚故都纪南城里面的凤凰山上一百六十八号西汉那个时候的墓中,发现了许许多多大小不一样的碎墨块,其中有两块稍大一些的,可以拼合起来,但还是很难看出形体。经过有关人员当时仔细的研究,这和秦朝的墓中出土的墨一样,都是属于早先时候的烟子墨,没有制成墨锭,仍然还是要用研石压住研磨才能使用。清朝时候有个学者叫桂馥在《说文解字》中说:“汉朝以后,用松烟、桐煤做成的墨非常的流行,所以石墨就逐渐被淘汰掉了。文中所说的烟子制墨和秦朝时候的墓里出士的墨块相合。东汉的时候,墨的制作方法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而且是比较有规则的墨锭,已经提供人们直接用手拿着研磨了。成形墨锭的出现,既方便的磨墨,又减少了文具里面的累赘,从此以后,砚的附属品研石就没有了。所以从东汉时期以后的墓里出土出来的文物来看,只有石砚而没有研石了。最近的这几年来,在河南陕县刘家渠那边的东汉的古墓当中出土的五个残墨,其中的三个又去地底下潮湿而且日子悠久的关系,已经变成了粉土,另外两个也只是保存了一小部分。根据有关工作人员仔细的观察鉴定,这个墨质坚实细腻,是用松烟做成的,外面的皮层上皱纹清晰,纯粹属于用墨的模具压制成的。这一个发现,在我国的制墨历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汉朝时候主要生产墨的地区,大多数集中在陕西凤翔、千阳县东、延安这些地方。其中尤其以麇为最多的,当时该地区生长着大片大片的茂密松林,人们流行烧松枝取用烟作为制做墨的主要原料,然后添上其他药料加工制墨。从此,喻麋以造佳墨著称于世。后来“隃麋”也成为墨的代称。后世制墨的人也都以“喻麋”命名,来表示墨的质量精良、技艺绝佳。当时制作的这种香墨到底是什么材质,暂且没有办法查证,但是足以见当时制墨技艺已达到一定的水平。汉朝时候的制墨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它不光在墨的形制上有一个大飞跃而且在规格上也有大小之变化。并始以“枚”、“丸”作为墨的计量单位。汉末,还有用“石墨”当作墨来使用的,这种“石墨”既可用作书写,也可燃烧。其实“石墨”就是煤。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煤秦朝时候叫做石涅;汉魏的时候叫做石墨;晋至隋唐的时候叫做石炭;宋元明到现在才叫做煤。汉朝时,煤的采掘较为发达。些文人墨客仍将煤作为一种天然墨,用于书写之中。在北朝时期,墨除用于书写外,还被作为一种惩罚人的用物,但比起周代的墨刑来,却是小巫见大巫。唐李百药的《北齐书》中记叙了当时“罚喝墨水”的故事,北朝的北齐侍中黄门郎,要求各郡官员向朝中书写文书时,必须抄写清楚,字迹工整,否则“凡字迹潦草滥劣者,罚喝墨水一升”。这规定,还真的杜绝了当时那种不严肃的文风。学堂里的惩罚也用到了墨,凡是因为考试成绩不及格的人就要罚喝墨水一升,真的是太苛刻了。后来人们便以此批评那些字迹潦草、文风不严的人或用此指责那些不符合实际的离奇的惩治方法。纵观魏晋南北朝时期,墨的制作同其他书写工具一样,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墨的定型、完美,为了这一个史无前例的繁荣的书法的黄金时代,提供了有力物质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