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与陕东,还有陕味十足的陕塬,今日陕西
2023/12/12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正规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西周初年,平定了管蔡之乱后,周王室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就是周公、召公分陕而治:以陕塬为界,陕塬以西称陕西,归召公管理,陕塬以东称陕东,归周公管理。当时还在陕塬立了一个三米多高的石头,叫“分陕石柱”,如今这个石柱被三门峡博物馆收藏,立在院子里,用玻璃罩着。
分陕石柱
陕西、陕东两个地名就此诞生。
今天的陕西作为一级行政机构,为世人所熟知。但其名称的来源——陕塬,却知道的人不多。
陕塬在哪儿呢?陕塬长的是什么样子?
就在今日三门峡市的陕州区,崤山之北黄河之南函谷关以东,如下图。
陕塬位置
崤山是秦岭太华山系伸入河南的部分,陕塬就是崤山下的一片台原地,与陕西的白鹿原、少陵原一个性质,都是黄土台原。下图是陕塬的模样,陕味十足,与关中道的原几乎就是一个样子。
陕塬
陕塬上最有特点的民俗是地坑院,又称地下四合院。这种居住习俗,与陕西关中台原上的居住习俗也几乎一样。
陕塬的地坑院关中的富平、三原、临潼等地,在民国及建国初都有大量的地坑院,临潼县西止阳一带的地坑院,直到40年前才基本消失,三原柏社村的地坑院今天仍在。
三原的地坑院
地坑院只能存在于台原地区,这地方无山少崖,不能打窑洞,就只好向下挖。而河流旁的低海拔平原不能向下挖,稍微挖深一些,就有水出来了。
陕塬人以地坑院搞旅游,弄了一条小吃街,却叫做“马嵬驿·百味巷小吃街”,种种迹象说明,陕西、陕塬之间是有血脉连通的,历史文化的血脉。
好,还是说陕西、陕东。
陕塬这个地名,明显早于陕西、陕东。但陕县出现的就比较晚了,在周召分陕七百多年后,秦国与晋国争夺陕塬,最后彻底将陕塬收入麾下,才在这儿设置陕县。
先有陕西、陕东,后有陕县。
不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陕西、陕东的名字就基本没人叫了,陕西更多的被称作秦地,也称作关中或关内,函谷关以东的广大地区,则笼统的称作关东。
到了唐代,陕西陕东这两个名字又复活了。李渊设置了一个陕东道,并任命次子李世民为陕东道的掌印者,叫陕东道大行台。
陕东道包括今日河南的部分地区,以及山西的南部。
又过了很多年到了中唐时候,唐朝廷新设置了一个官职,叫陕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包括今日的华县华阴大荔,以及河南的陕州等地。
北宋时陕西这个名字仍在,宋设的陕西路包括今日陕西的大部分地区,还包括今日河南陕县以西的地方,以及山西甘肃部分地方。
北宋的陕西路
但是陕东这个名字没有了。开封以西的叫做京西路,开封以东则叫做京东路。
河南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分封诸王,封申阳为河南王,管辖以洛阳为中心的一片地方。
刘邦兵出关中争天下,申阳投降。这片地方被刘邦设置了一个河南府。此后各朝或设河南府,或设河南郡,面积大小不一,但都是以洛阳为中心。最早河南就指的是以洛阳为核心的周遭地区,是与河东、河内比对产生的地名。
直到元代设立河南江北行省后,河南府仍然存在,还是洛阳周遭那片地方。
元代的河南江北行省
元代的河南江北行省面积很大,远超今日河南省的面积,向东直到海边,向南直接长江。经后来的明、清两代不断调整,河南才成了今日这个样子。
陕西也是如此,元最早设立的是陕西四川行省,川陕混为一家,后来才分开。到了明代又将甘陕混为一家,到清代乾隆时才甘陕分治,将这两省彻底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