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的河南区划,河南老乡快看看你的老家
2022/8/8 来源:不详清朝时期,大多沿用明制,比如:河南行政区划基本没变,裁撤了明代独有的卫所制度。
清代山海关以内、长城以南的汉族地区被称为关内。内地的行政区划承袭了明代省—府(州)—县的建制。
清朝河南区划一级政区为布政使司,通称“行省”或“省”。二级政区为府、直隶州。府管辖的州(散州、属州)不再领县,形成了单式的三级制。
清代初年,原为临时差官的巡抚取代布政使,成为一省的长官。在一些民族杂居之处及战略要地,设置了新型政区:厅,分为省直辖的直隶厅和府辖的散厅。少数直隶厅下辖县。
清朝时河南清朝时河南在清代,还有一个独特的区划,那就是道,道员的统辖区域是道,介于省与府之间,有分巡道、分守道、粮储道、盐法道、兵备道等名目。
清初的道并不是行政区,道员亦无品级。乾隆以后,定道员秩品为正四品,分巡道、分守道的职权也渐趋一致。有的道下直接领县。有人认为清末的道实际上已成为省、府之间的一级政区
清朝时河南清朝时期的河南,主要区划是这样的,9个府,分别是:开封府,河南府,归德府,彰德府,陈州府,卫辉府,南阳府,汝宁府,怀庆府,5直隶州(郑州,陕州,光州,许州,汝州),1直隶厅(浙川厅),5散州,95县。
清朝河南开封府: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市,为至清末辖禹州及祥符、新郑、陈留、杞、洧川、鄢陵、通许、尉氏、中牟、兰封、密等1州11县,府治祥符县
河南府,今天的洛阳,府治洛阳县,至清末辖洛阳、偃师、宜阳、永宁、新安、巩、孟津、渑池、登封、嵩等10县
清朝时河南归德府,府治商丘县,至清末辖睢州及商丘、宁陵、鹿邑、夏邑、虞城、永城、柘城、考城等1州8县,与现在的商丘市相对应
归德府陈州府,今天的周口区域,至清末辖淮宁、商水、沈丘、太康、西华、项城、扶沟等7县,府治淮宁府
彰德府,府治安阳,临漳、林、武安、汤阴、涉、内黄等7县,
清朝时河南卫辉府,今天的新乡市区域,府治汲县,至清末辖汲、新乡、淇、辉、延津、获嘉、浚、滑、封丘等9县
卫辉比干庙怀庆府,今天的济源焦作一带,府治河内县,至清末辖河内、济源、原武、修武、武陟、孟、温、阳武等8县
南阳府,府治南阳,至清末辖裕州、邓州及南阳、镇平、唐、泌阳、新野、桐柏、南召、内乡、舞阳、叶等2州10县。
清朝南阳府汝宁府,今天的驻马店区域,府治汝南,至清末辖信阳州及汝南、正阳、确山、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罗山等1州8县。
光州直隶州,原属汝宁府,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至清末辖光山、固始、息、商城等4县.
许州直隶州,至清末领临颍、襄城、郾城、长葛等4县
清朝南阳内乡县衙汝州直隶州,至清末领鲁山、宝丰、郏、伊阳等4县
陕州直隶州,至清末辖卢氏、阌乡、灵宝3县,民国废州设陕县
郑州直隶州,至清末辖荥阳、荥泽、汜水3县,民国废州设郑县。
民国二十八年,彭雪枫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商丘永城为根据地的首府。
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河南全境解放。年8月,黄河以北地区成立平原省,省会驻新乡市,河南省保留黄河以南地区。
年11月,撤销平原省,其行政区域大部分并入河南省。年10月,河南省会驻地从开封市迁驻郑州市,今日河南区划基本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