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记忆崤函访古记火烧阳沟不

2025/3/18 来源:不详

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口研山草堂火烧阳沟,发源于三门峡市南张村塬的人马寨与窑头村。这里南依甘山,是三门峡南边最大的一座黄土塬。丰富的地下水化作泉水从山沟里喷涌而出,形成涓涓细流。这就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记载的“渎谷水”:“东过陕县北,橐水出橐山,西北流。又有崖水出南山北谷,径崖峡,北流与干山之水会。水出于山东谷,两川合注于崖水。又东北注橐水,橐水北流出谷,谓之漫涧矣。与安阳溪水合,水出石崤南,西径安阳城南。汉昭帝封上官桀为侯国,潘岳所谓我徂安阳也。东合漫涧水,水北有逆旅亭,谓之漫口客舍也。又西径陕县故城南,又合一水,谓之渎谷水,南出近溪,北流注橐。橐水又西北径陕城西,西北入于河”。人马寨与庙底沟分属于渎谷水南北首尾两端,谷水由南向北汇于槖水漫涧注入黄河。原始古人逐水而居于古渎谷沿岸,留下了大量的仰韶文化遗存。年黄河库区考古时被记录在案,年《陕县志》有明确记载:“遗址在宜村乡人马寨村和村边黄土冲刷沟边沿。面积约30万平方米。面貌基本完整,规模大内涵丰富,文化层距地表1-2米,陶片分为红陶与灰陶两大类。纹饰以绳纹为主,有蓝纹,划纹和附加锥纹。有彩陶,彩陶多在器物口沿及上腹部,部分涂有白色陶衣,并发现有烧土层与石器等。其内涵属仰韶,龙山文化遗存。”年,文物部门又对窑头、人马寨仰韶文化遗址进行了勘探,公布的遗址主要有:“环壕1条、墓葬10座以及大量灰坑等。环壕是此次勘探的主要收获,全长近米、宽8~12米、深8~10.4米,沟内填土分7~10层不等,据包含物判断其年代应为仰韶文化时期。环壕呈半圆环形,两端通向火烧阳沟甚宽的多沟头,包围遗址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壕聚落,现存面积约70万平方米”。调查结果比上次增加两倍还多,这真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多年来由于高铁南站商务区的开发,火烧阳沟的一部分已经变成了楼盘与公园。城市里周末度假的驴友们一抬腿就跨进了火烧阳沟去徒步,里面清澈的泉水与茂密的山林植被,使这里成为三门峡市居民徒步探险的乐园。一些别有用心的城里人,开始琢磨改动这这条山谷的名字了,“火烧阳沟”被特意改称为“火烧羊沟”,这令我们从小在这个山沟里长大的陕州土著们很是困惑。陕州大道已经被改称“仰韶大道”了,你们任性的还要在这里烤全羊吗?没文化真可怕,不懂历史的更可怕!渎谷水明代时叫“紫芦沟”。明代万历《陕州志.叙地理志》记载了它的传说:“紫芦沟在州东南三里,世传昔袁天罡过此,见其形有黄龙之势。掘断其脉,遂得一紫芦根,忽有赤水流出不竭,遂成沟流入黄河”。这是县志所记载的故事,陕州民间以讹传讹,却流传着明代天官许进斩龙脉的故事,而且更为玄幻。许天官看到沟势如黄龙,陕州今后必成皇城,便让官兵放火,烧毁沟底长势出奇茂盛的芦苇。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芦苇遂绝。有血水流出,断了风水龙脉阳气,遂名“火烧阳沟”。当然这些传说是封建迷信,多不可考。但是也对这条山谷小流域的名称来历,有了最早的记载。从“渎谷水”到“紫芦沟”再到清代的“火烧阳沟”,唯独没听说谁在这里“烧烤过羊”。从考古学的角度看,这里是“烧过彩陶”、“烧过澄泥砚”的,有仰韶文化遗址与澄泥砚古窑场遗址,历史的真实不容篡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87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