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下的四合院

2023/12/16 来源:不详

中国古民居~陕州地坑院

巧了,前些时看电视,播出《地坑院》纪录片,挺神奇!掘地几丈如井,横向凿洞为窑,中国古民居,纵穿历史四千年,这地方在哪儿啊?真想去看看!

啥叫心想事成,想着…想着…,事儿成了!我来啦!

西出郑州过洛阳,行连霍高速~中国东西大通道,路经渑池离陕州就不远了!昔日称:陕县。

“陕州地坑院”~看看人家的大山、大字、大路标,真豪爽!真霸气!

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通称此地貌:塬。

这里黄土层堆积厚,一般都在几十米至几百米,土质结构紧密,具有抗压,抗震,抗碱,凿挖窑洞,土地爷备好了先天的、免费的、取之不尽的建材,人们延续数千年,“地下挖坑,四壁凿洞”,地坑院星罗棋布般蔓延在这片土地上。

地坑院门前,卧地巨石板,雕刻简介,抄写数笔:

中国农民生土建筑绝妙之笔,地平线下古村落,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奇特民居建筑,以奇特朴真享誉中外。

地坑院因形而名,"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是地坑院真实写照,体现了古人"天地相融,方圆共存,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多年前,陕塬先民平地掘坑,四壁凿洞,依穴而居,世代繁衍,薪火相传,造就了"人类穴居活化石"。

地坑院营造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评为中国五大神秘古村落之一,景区所在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窑院塬深衍脉传薪依厚土

洞天情厚颐神娱意享乡风

依塬就势,凿穴而居,这里得天独厚!

盖房需要木材,这里没有森林。建房需要砖瓦,这里不产煤。

这里地广人稀,一处地坑院,占地十亩八亩,不当回儿事!

这里干旱少雨,院内挖个储水池,那点雨水还不够土地爷喝的。

即便遇上大暴雨,村内排水沟如林似森,放水入大池,留待它用!

天上下雨地上流,地天轮回不须忧。

院气通,人呼吸,天地合一纳灵气。

怎么样?佩服先人的智慧吧!绝妙!绝妙!

据说一位德国建筑师一百多年前来到这里,著书《没有建筑师的建筑》,最早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地坑院。

这位洋人老哥誉地坑院: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

马克思说:研究任何问题都离不开经济。

地坑院建筑存在数千年,最重要的因素还是经济。

先民们建造地坑院不需要花钱,成本只是自身力气,农闲时挥镢刨挖,有个一年半载就能够建一个小院儿。

我说:小刘你站在鼓前,有人体比例,一眼便知这个鼓的硕大无比。

这么大的一张整牛皮,不好找啊!

黄土高原厚厚黄土是地坑院生成的土埌,廉价低成本是相互模仿,蔓延八方的动力,冬暖夏凉的优势,是地坑院生生不息的活力…

作者:李新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67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