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区秦墓文化因素分析葬俗
2023/5/2 来源:不详北京著名痤疮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306187.html
葬俗是一个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一个民族社会的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墓葬的头向与葬式同其他埋葬习俗一样,具有加强共同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功能。它们通过唤起、巩固共同的祖先崇拜意识,起到团结族人、抵制外部文化的作用。”葬俗一经形成,在短时期内不会轻易发生改变。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由于自然环境、国别、民族、宗教信仰等因素不同,因此在丧葬文化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屈肢葬是典型的秦人葬式。通过对秦墓的观察可知,与战国早期不同,在战国中晚期,关中秦墓在墓葬形制、随葬品、头向等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但中小型秦墓中的屈肢葬却稍有增加,这或是与秦国实行的军功政策有关;
与此同时,秦墓中其它葬俗发生变化,秦地墓葬中出现较多的具有中原文化传统的铜器、陶器,“西向”的人骨埋葬习俗己不再单一,北、东、南等外来民族文化传统的头向开始出现,竖穴上坑墓也不再是唯一的墓葬形制,并被洞室墓逐渐代替。随着秦文化及秦墓的研究,屈肢葬、洞室墓与铲形袋足高被认为是典型的秦文化因素。
河南地区战国至汉代的墓葬或者秦墓中有不少为屈肢葬。为全面对河南地区屈肢葬探讨,现对有屈肢葬的墓葬进行统计:洛阳中州路葬式明确的有座,其中战国墓88座,属于屈肢葬85座,直肢葬3座。年洛阳东郊战国墓竖穴墓1座,洞室墓1座,皆为屈肢葬。年8月,在洛阳市老城的西北部烧沟附近发掘了战国晚期墓葬共59座,其中竖穴墓43座,洞室墓16座。
-年在洛阳中州路的修建工程中发掘东周墓座,其中属于战国晚期墓葬共55座,竖穴墓51座,洞室墓4座。许昌市仓库路战国及汉代墓葬共58座。期中长方形竖穴上坑墓56座,年代上属于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墓葬,屈肢葬有15座。墓葬中未见秦文化因素的器物。
-年在洛阳市区52周墓中即发现有大量的屈肢葬,这批墓葬中屈肢葬葬式出现最早可至春秋晚期,但洞室墓仅2座,未发现有典型的秦器。年发掘的上村岭秦墓共65座,其中仰身直肢葬13座,屈肢葬52座(侧身屈肢11座,仰身直肢36座),葬式不明10座,屈肢葬占69.33%。
陕县东周秦汉墓中秦墓有92座,其中仰身直肢葬28座,屈肢葬40座,迁葬1座,不明葬式23座;葬具皆为木棺。郑州南阳家世界购物广场战国墓中战国墓68座,63座为长方形竖穴上坑墓,2座竖穴空心砖墓,3座长方形竖穴偏堂墓,其中有屈肢葬33座,33座屈肢葬的年代从战国早期至战国晚期皆有分布,属于战国晚期屈肢葬有4座。
可以看出,河南地区战国晚期至汉代竖穴墓与洞室墓中中屈肢葬所占的比例大于直肢葬,竖穴墓与侧室墓相对年代时间较早,屈肢葬所占比例相对较大,说明秦文化在此时期对河南地区影响还是较大的。相对年代较晚期洞室墓中BaII、BaIII式的洞室墓中不见屈肢葬葬俗。根据己发表的考古墓葬发掘资料来看,屈肢葬在河南地区出现可以到春秋时期,洛阳地区-年发掘的一批周墓中(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34座为屈肢葬,但仅有两座洞室墓且未发现典型秦器。
据学者统计,《洛阳中州路》中葬式清楚的墓葬有座,其中春秋墓共70座,直肢16座,屈肢葬仅4座;战国墓共88座,直肢3座,屈肢85座,屈肢葬占97.6%;除此之外在河南的邢台、辉县、三门峡大多说墓地屈肢葬同样占的比例较大。陕县、郑州、禹县、邯郸长治等地区的东周墓葬中亦有屈肢葬,例如郑州南阳路家世界购物广场战国墓中共发掘战国时期墓葬62座,其中屈肢葬33座,至少占本地区50%,除未出上随葬品无法判断年代的14座之外,一期战国早期晚段屈肢葬2座,二期战国中期早段至中期晚段共11座,三期战国晚期共6座;郑州二里岗具人骨中直肢座,屈肢48座,占23%。
这些数据至少可以说明来自西北的秦文化葬俗的屈肢葬在春秋晚期就对与当时河南地区的周文化、晋文化交流并且对当地上著文化产生了影响,中期至晚期数量逐渐增加,这与关中地区屈肢葬发展几乎为同步,在地域数量上占绝对少数,不能说中原地区与关中地区屈肢葬是不同地区起源的。在秦朝灭亡汉代建立的汉初略有延续,在汉代中期及其以后的秦墓中属于秦文化系统的屈肢葬葬俗己经消失,同汉代其它墓葬一样皆使用直肢葬,直至西汉末年,秦墓连同屈肢葬葬俗在河南地区墓葬中消失。
在春秋战国时期关中秦墓是最富有秦文化色彩的墓葬,死者仰身或侧身,下肢弯曲特甚,胫骨和股骨弯曲的夹角一般在40°以下;或脚后跟紧贴臀部,跪坐状;一种为下肢上屈堆于腹上。
与关中地区屈肢程度相比,河南地区秦墓中平均屈肢程度相对较小。河南秦墓中屈肢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仰身屈肢夹角大于90°,如洛阳市区东周墓M,-洛阳东周墓M(春秋晚期);侧身屈肢夹角大于90°,如洛阳市区东周墓M,-洛阳东周墓85LM(春秋晚期);仰身屈肢夹角小于45°,如三门峡印染厂M;仰身屈肢夹角小于45°,如三门峡司法局M;侧身屈肢夹角小于45°,如三门峡司法局M、三门峡干休所M;跪坐状,如三门峡司法局M、M68、M。-洛阳东周墓M;双手抱腿状,如三门峡干休所M,蜷曲,双手抱头,如三门峡印染厂M。
自上世纪30年代,屈肢葬的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