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五大中郎将,一人连败曹操孙坚一人
2023/4/7 来源:不详董卓对于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归根结底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的局面就是董卓直接导致的,虽然在之前各种起义军已经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基础,但是东汉对大部分地区还是保持着控制。董卓入京之后,各地以讨伐董卓的名义起兵,才促成了军阀并立的情况。整个董卓集团在历史上的形象十分残暴,人气自然也比较低,可能对他们的了解并不多。下面小编就来介绍董卓麾下的五大中郎将,其中不乏当时的俊杰人物。
董卓五大中郎将
董卓集团当中,除了相国董卓、左将军董旻(董卓的弟弟),在武官中地位最高(非权重)的人,就是五大中郎将。这五个中郎将分别是牛辅、徐荣、董越、段煨以及吕布。其中大概只有吕布最出名,但却是五个中郎将中最不受重用的。这个后面会被提到。
五个中郎将中牛辅最受董卓的重用和信任,原因无他,因为牛辅是董卓的女婿。像李傕、郭汜、张济等人都是牛辅的部下。如果不是牛辅的死,掌控汉室的就不会是李傕、郭汜。关于董越的记载非常稀少,无法判断董越与董卓的关系。从姓氏上来看,可能是有同族的关系,但不能确定。段煨的记载也不太清楚,仅知道他和贾诩是同乡,贾诩是凉州武威姑臧人,董卓是凉州陇西临洮人。其实两个地方相隔得并不近,但同属于凉州,风土人情比较相似。段煨成为中郎将,或与他和董卓的同乡关系有关。
除牛辅、董越、段煨以外,徐荣和吕布应该是五大中郎将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徐荣是辽东郡人(一说玄菟郡人),这一点在《三国志·魏书·公孙度传》的记载中,公孙度与徐荣是同乡,公孙度成为辽东太守,就是徐荣向董卓举荐的。除此以外的基本信息,比如他是如何从幽州加入以凉州武人为主体的董卓集团的,一概不清楚。
而吕布的记载就比较详细了,毕竟他到后来脱离董卓集团,成为一个单独的军阀,所以在《三国志》以及《后汉书》中都有列传。吕布本来是并州刺史丁原的人,他接受董卓的拉拢,杀死丁原投奔董卓,董卓因此得以吞并丁原的军队。虽然董卓与吕布誓为父子,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董卓并不算特别重用吕布。之所以给吕布比较高的地位,可能是考虑到安抚并州武人的因素。后来董卓的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并州武人的反水。
五大中郎将在董卓集团的表现
牛辅、董越、段煨
在五大中郎将中,表现最好的当属徐荣和吕布。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牛辅、董越、段煨。牛辅在中平六年(即公元年)的时候与白波军交过手。白波军是在并州河东临汾一带的一支黄巾余党,与南匈奴联合拥众十万,对洛阳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董卓令牛辅作为主将镇压白波军,但是没能够消灭白波军,白波军以及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的夹击形势迫使董卓迁都到长安。
董卓在洛阳与关东联军进行多次交战,最后孙坚攻入洛阳,董卓向长安撤退,留牛辅、董越、段煨等人分别屯兵在黾池、华阴、安邑,构成对关东联军的层层防线。虽然孙坚进入洛阳,但这个时候关东联军已经处于分裂的状态,这个时候以朱儁为首的另外一支联军有形成的迹象。董卓又令牛辅部转移到陕县,牛辅部将李傕、郭汜击溃朱儁,暂时遏制朱儁的攻势。
徐荣、吕布
在董卓集团与关东联军的战争中,徐荣绝对是妥妥的c位。双方之间又几次重要战役——河阳津之战、汴水之战、梁东之战、阳人之战,其中三场战役都是董卓集团取胜。而这三场战役中有两次都是由徐荣作为主将,分别是汴水之战和梁东之战。
汴水之战是在初平元年(即公元年),董卓迁都长安的时候,曹操提出追击的建议。在《三国志》中使用了春秋笔法,让很多人误以为只有曹操追击董卓,其实参与这次战役的还有袁绍、鲍信、鲍韬、卫兹以及豫州联军(关东联军分为司隶河内、兖州陈留、荆州南阳、豫州颍川四个部分)的部队,可能是豫州刺史孔伷。这是一场相当大规模的混战,徐荣率领两万骑兵帮助董卓断后,双方相遇于荥阳汴水。这次战役中徐荣大获全胜,曹操死里逃生,部队几乎被打光;鲍信受伤,鲍韬战死。这场战役直接导致关东联军士气崩溃不思进取,最后开始内讧的阶段。
另外一场战役梁东之战也是比较有名的。南阳联军中的孙坚率领军队向洛阳进军,在梁县东部遭遇徐荣,双方又展开大战。结果孙坚被打得一败涂地,靠祖茂吸引火力才逃出生天。袁绍、曹操、鲍信等人的失败姑且可以归咎于作战经验和士兵作战能力的不足,孙坚却是沙场宿将,参与过镇压黄巾军与凉州起义军,手下也都是精兵强将。他的失败可以证明徐荣的军事能力了。
相比之下吕布在董卓集团中的表现就十分拉胯。阳人之战就有吕布参与,不过吕布并没有徐荣那样大的权重,他作为副将,主将是董卓集团另外一个重要人物——胡轸。在梁东之战的失败后,孙坚收拢残卒进屯阳人。胡轸率领军队进攻阳人,在出征前扬言要斩一青绶以正军规,引起吕布的不满。
于是在交战时期,吕布没完没了地给胡轸捣乱。比如胡轸要休息的时候,吕布就放出消息说孙坚已经撤离阳人,迫使胡轸强行军到阳人;胡轸的军队在阳人城下休息,吕布又说遭遇孙坚突袭,导致胡轸军队溃逃。最后的结果就是胡轸战败,孙坚继续向洛阳行进。
五大中郎将的下场
吕布虽然身为董卓义子,五大中郎将之一,但其实并不受重用。打仗时他作为胡轸副将,也不像段煨、董越、牛辅等人手握兵权出镇一方。加上董卓曾经在盛怒之下差点用手戟杀死吕布,于是以吕布为首的并州武人接受王允的策反,吕布、李肃等人联合刺杀董卓,也导致东汉朝廷的剧变。
董卓去世,在外的董越、牛辅等人十分惊惧。董越找牛辅商议对策,但是牛辅听信与董越有仇的卜师的谗言,直接将董越杀害;之后牛辅在慌乱之下,带着财宝和亲信放弃军队出逃,结果被亲信所害。牛辅被杀,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听从贾诩的建议反攻长安。
这个时候胡轸、杨定、徐荣已经向王允投诚,但是胡轸和杨定并不是真心归服。在李傕等人反攻长安的时候,胡轸、杨定、徐荣出兵对抗李傕,胡轸和杨定直接投奔李傕,徐荣则在这场战争中战死。段煨在王允和李傕之间选择中立的立场,一直在华阴老老实实待着,后来投靠曹操所控制的东汉朝廷,最后因病而死。至于刺杀董卓的吕布,他被李傕、郭汜击败后逃出长安,辗转于袁术、张杨、袁绍、刘备之间,最后割据徐州对抗曹操,在建安三年(即公元年)被曹操击败并处死。五大中郎将中只有段煨获得了善终。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