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国军大溃败,八路军新四军大规
2023/2/13 来源:不详白癜风袪白诀窍 http://m.39.net/disease/a_6511103.html
年4月,日军发起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第12军南越黄河,参加平汉铁路沿线作战。不久,日军占领洛阳,国民党军退到洛宁、嵩县以西的伏牛山区,河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毛主席多次电示八路军:要乘日军南犯后方空虚时,趁机深入敌后,以便将来可能时,开辟新的根据地。
经略河南,发展中原,是毛主席深思熟虑的又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丢盔卸甲,一败涂地
抗战以来,河南一直没有成片的根据地,八路军在河南只有几个小块的根据地。甚至可以说,在华北地区,河南是八路军唯一的“真空”地带。
此次向河南进军,主要目的就是使八路军由内线向外线出击,填补日军在豫湘桂战役之后国民党军溃败撤退留下的敌后真空,使西北、华北、华中连成一线。
在此种形势下,中共中央于5月11日决定:“在郑州以西地区由北方局负责;平汉路以东之豫东地区由冀鲁豫分局负责。”
同时,确定了八路军、新四军进军河南的初步部署:以八路军太行、太岳军区一部兵力,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以冀鲁豫军区一部兵力扩大豫东抗日根据地,并与新四军配合相机进入黄河改道后以东地区。
毛主席决策八路军经略河南,发展中原
太行、太岳军区是由八路军师发展起来的,这里与豫西一河之隔。为了响应党中央号召,太行、太岳军区组织精干力量和部队渡过黄河,向豫西挺进。
太行军区,以第7军分区第3团、第5军分区第35团和豫西地方工作队,组成豫西抗日游击第1支队,司令员皮定均,政治委员徐子荣,共人。该支队于年9月22日南渡黄河,建立了偃师、巩县、登封、伊川、荥阳、汜水、洛阳、广武、密县、临汝县抗日政权,在嵩山、箕山地区站稳了脚跟。
太岳军区,以第4军分区第18团和第1军分区第59团主力,共人,组成豫西抗日游击第2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刘聚奎。该支队于年11月6日渡过黄河,在陇海铁路沿线的陕县、渑池、新安地区,开辟了近平方公里的抗日根据地。
后来,太岳军区又以第59团一部、晋绥军区3个连、中共中央党校干部各一部,新成立一支部队南渡黄河。稍后与第2支队合兵,仍称第2支队,司令员韩钧,政治委员刘聚奎。
各部队相继向河南进军之时,为加强豫西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派戴季英、王树声等率驻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警备第1旅第2团、第旅第团和河南籍干部约人,共人,组成第3、第4支队,经太岳军区前往河南,充实当地党组织、抗日武装和根据地建设。
王树声大将
王树声启程之时,部队的番号叫做“河南人民抗日军”。他们于年2月9日南渡黄河,再与先前抵达的部队会合后正式改为“河南军区”,又成立军分区,第1、第2、第3、第4支队分别兼任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分区。支队和军分区的区别是,支队属于野战性质的机动作战部队,军分区则负责一定范围内的战斗。河南军区成立之时,第1支队为人,地方部队为人;第2支队为人,地方部队为人;第3支队为人;第4支队为人。
五六月间,太行军区又派来一支新军,这是由刘昌毅、张力雄率领的第6支队,这支部队由太行第36、第37团编成,共人。进入豫西后,部队成立了第六军分区。
至此,八路军各部悉数进抵嵩岳,河南军区部队已发展到1万余人。豫西抗日根据地,也发展到拥有20个县、余万人口的广大地区。
在河南东部的豫东地区,当地人民早先开创了水东抗日根据地,活动着由冀鲁豫军区管辖的水东军分区独立团,以及一些县、区地方部队。
年6月,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和冀鲁豫军区决定,由直属警卫营和第1、第2、第3、第5、第8军分区警卫连,各抽一个排,共余人,在余克勤、袁振率领下组成南下大队进军豫东。
余克勤部队达到豫东后,与水东独立团合并合编为新的独立团,部队扩充至人。
为进一步加强豫东地区的对敌斗争力量,冀鲁豫军区第29团、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第8团也陆续进入这一地区,经过战斗打退了日军和国民党顽军的进攻,在豫东开辟了水东、水西两块根据地,相继建立了水东、水西两个军分区。
同年6月1日,为加强对豫东部队的统一指挥,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决定成立豫东指挥部,统辖水东、水西两个军分区,司令员王秉璋。至此,冀鲁豫军区胜利完成扩大豫东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在八路军向河南进军的同时,新四军也组织部队向河南挺进。
新四军第4师在彭雪枫师长的带领下,专门抽调5个团组成西进部队,于年8月中旬打响了为恢复豫皖苏边根据地的战斗。在河南夏邑八里庄的战斗中,彭雪枫不幸牺牲,张爱萍继任师长。4师部队继续前进,并在新四军3师7旅和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一部的配合下,共同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涡(河)北作战,恢复了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建立了8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
新四军5师于年7月下旬,组成豫南游击兵团,向豫南地区挺进开辟新区。后来,5师又多次向河南派出部队和地方干部,并组成豫中兵团,向河南中部挺进。
到年8月,新四军4师、5师在河南境内,已经拥有了2万平方公里的根据地。
新四军4师师长彭雪枫
新四军5师师长李先念
从年9月到年8月,在这一年时间里,八路军和新四军协力发展河南解放区,在中原地区打通了华北、华中和陕甘宁解放区的联系,使八路军新四军南北连成一片,这是生聚力量、准备反攻的重大历史功绩。
中共中央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河南军区的领导,充实原有主力团,组建了部分新的部队,将新四军5师豫中兵团与第3支队合编为豫中军分区,此时军区的主要领导人为司令员王树声,政治委员戴季英,部队计有第1、第2、第4、第5、第6支队和豫中军分区。
有意思的是,河南军区从王树声司令员到各支队,多数都有师的老底子,豫西一隅之地竟然云集了这么多的师老部队,这种五湖四海的气象,这样生龙活虎的热情,与黄河以北的师本部形成夹河而阵的势象。
这么多雄师猛将云集一处,可见党中央、毛主席对这块新根据地的重视程度,在年新四军重建之后,再也没有一处地方让中央花费这么多心思,由党中央发起决策亲自创建。
进入年夏季,为适应抗日战争进入到全面反攻阶段,毛主席指示各地部队应乘机扩大地区,放手发动群众,充实主力部队,将原来的游击队体制转向野战部队体制,以准备应付国民党反动派可能发动的内战。
但是河南军区部队比较分散,承担大的作战任务有困难,难以集中大规模力量实施更大范围的机动作战。
当时在河南军区周围,另一股重要的力量是新四军第5师。在李先念、郑位三带领下,5师已经发展到5万多人,控制了鄂豫皖交界地区和桐柏山、大别山地区,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和巩固的根据地。
考虑到鄂豫皖地区的重要战略地区,中央决定成立鄂豫皖中央局,规定“鄂豫皖中央局直接受中央领导,管理现在5师活动范围之内之党政军及河南区委与河南军区。”命令河南军区部队向新四军第5师靠拢,以合兵一处。
接到中央指示后,年9月30日,王树声、戴季英率领河南军区机关、学校、各支队1.2万人踏上了向南转移之路。新四军5师派3个旅向桐柏山区进发,扩大根据地,并接应河南部队。王树声部冲破国民党军队的阻击,10月25日与李先念部胜利会师。
后来,八路军旅南下支队王震一部也从湖南一带抵达这里,活动在鄂西、鄂南的大小游击队也被统一整编。这样,新四军第5师、八路军河南军区、八路军旅南下支队三路大军在桐柏山区合会,壮大了中原地区我军的力量。
10月30日,中央电令将鄂豫皖中央局改为中原局,并成立中原军区,河南军区转隶中原军区领导。
中原地区离国民党大后方近在咫尺,当全面内战爆发时,中原军区首当其冲成了国民党的眼中钉,中原突围也掀起了全面战争的序幕。
但正是由于我党我军在年4月以超前的眼光、极大的勇气向河南敌后挺进,河南才能与新四军5师形成犄角之势,并发展成为一片较大的解放区。否则在年夏季,新四军5师部队就将孤悬在外,境地将更加艰难,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也将缺少缓冲之地,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的困境将更多。
英勇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日军的卧榻之侧和国民党当局的眼皮子底下,逆着正面战场大溃败的浪潮,毅然挺进敌后。由于敌强我弱的态势,河南军区存在时间虽然不长,但它播撒了党的革命火种,为日后开创中原军区积蓄了实力,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对北方各解放区起到了战略支援作用。
胜利完成掩护中原军区主力突围任务的“皮旅”,当初正是八路军进军河南的第一支先遣军。
参考文献:
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二卷)
江苏人民出版社:《八路军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原西南解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