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泥砚的家人马寨华豫未来

2022/9/26 来源:不详

中医专治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96945.html

陕州区宜村乡人马寨村,位于三门峡市南部的台地上。

传说明代有位王姓的老夫子为避灾乱带领三个儿子来到这里,后来人口增加,便依着火烧阳沟修建了这座寨子,距今已有年历史。

火烧阳沟,绵延于村北侧寨墙外,呈南北向,宽约米,长约0米。寨墙位于古寨南端,东西向,夯筑而成,巍然挺拔,全长余米,高25米。夯层十分明显,每层30厘米厚,非常密实。中间有寨门,寨门外有一道长余米,宽10米,深6米的护寨壕。

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为阻止流寇刀客的侵扰,保护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寨里临着沟边开凿了许多窑洞,人马寨的先民们就居住在这里。

人马寨历史悠久,从古到今一直有人类居住,留下了丰富而重要的文化遗迹。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到,金代墓葬,明清寨墙,从古陕州澄泥砚到特色民居“天井窑院”等,多项特色历史文化汇聚于此,颇为罕见。

仰韶、龙山文化遗址位于人马寨村东北部沟边的台地上,面积约26万平方米,内涵丰富,文化层距地表1~2米。仰韶文化的彩陶、磨制石器,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等典型器物时有发现。这里制陶历史悠久,一直延续到明清。

在村北的明清古寨墙内老村址旁,废弃的古陶窑遗址仍举目可见。明清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实用陶器现在仍可见到。该村一收藏家就收集了筷笼、笊篱、瓦缸、陶碗、烛台、瓦当、砖刻等十余个陶器品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户村民在修地坑院时发现了一个古墓群,并将墓砖拆除用来砌墙。现在还残留一座墓室,但室内随葬品已不见,只剩下四壁的青砖及一些砖雕之类。结合墓室结构,专家认为是典型的金代墓葬,判断这里可能也是金代某个家族的墓地。

地面上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一些清代的建筑。在一座大瓦房里,大梁上写着“大清乾隆伍拾贰年王维天创建,道光拾柒年叁月曾孙重修”的字样。

另外,为了保平安、祈财富,人马寨修建了许多庙宇,如祖师庙、菩萨庙、佛爷庙、魁星庙、天爷庙、财神庙、山神庙、火神庙、老君庙、关爷庙、文昌庙、马王爷庙等。

目前建筑都已毁,仅残留一些建筑构件。在沟边还残留着一座小庙,虽已坍塌露顶,但依然还能看到墙壁上漂亮的彩绘。人马寨的地坑院建筑是豫西地区特有的一种典型民居形式,现已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年,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窑头村曹氏族谱记载:“洪武年间避大元之乱,由山西省洪洞县曹家川迁移至陕县南塬窑头村。”证明这里的地坑院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

人马寨还是重要的澄泥砚生产地。陕州地区制作澄泥砚历史悠久,唐代的澄泥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唐时在陕地设虢州,历史上又称“虢州澄泥砚”。

明清时期,虢州澄泥砚制作地逐渐东移到陕县。明代时芦敬(今陕州区张湾乡芦村人)制的澄泥砚誉满四方。清末以来,澄泥砚主要产自人马寨村的王氏家族,出现了王玉瑞、王士瑞等一批制砚能手,当时的“玉瑞堂”“永兴堂”“永兴泰”等作坊也闻名遐迩。

清末的王玉瑞还创办了陕州工艺局,民国时期的王福堂也开办了砚厂专做澄泥砚。王氏一门数代曾以制砚为生,富庶一方。年,人马寨制作的澄泥砚还参加了巴拿马国际赛会,享誉世界。

一马平川与沟壑纵横相依相伴,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悠久的历史、神奇的建筑、丰富的民俗文化,使得人马寨颇有开发利用价值。

当地政府已投入60余万元用于地坑院抢救保护工程,并建成了庙上“天井窑院”度假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16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