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相寺雪花谷崤函古道虢国公墓黄河

2022/9/19 来源:不详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更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引言—名字由来

(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周灭商朝,封邦建国,封焦国、虢国于境内。尔后,周成王时这里就成了西周初期两大统治区域的分界线(东周、西周),“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陕”即为陕塬,在今三门峡市区以南的陕县张村塬一带,陕州源于此。

陕州区今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

黄河图

黄河自西向东沿北部区界分两段流经陕州,苍龙涧河在陕州注入黄河。

甘山森林公园

甘山(又名干山、常蒸山)矗立于崤山南麓、南瞰伏牛。西临秦岭,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林区面积12万亩,植物近三千种,珍禽异兽百余种,漫山遍野奇山异峰,奇树异草,林木茂密,山花烂漫,百鸟争鸣,溪水潺潺,风景旖丽,秀色可人。

甘山历经沧桑,人文文化丰富,庙宇遍布,典故传说优美动人。神秘莫测的崔氏洞,古树参天的望乡台,高耸入云的铁瓦庙,万刃如削的舍身崖,传之神奇的拉钟槽,挺拔突兀的马武寨,五彩缤纷的蝴蝶谷,景色秀丽的锦鸡岭等等,真是:洞、碑、庙、殿华宝地,峰、崖、寨、岭神仙境。“四面有山皆花香,一年无时不鸟鸣。”

空相寺

空相寺原名定林寺(又称熊耳山寺),位于陕县西李村乡的熊耳山下,距三门峡市约53公里。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传入陕州时,修建了空厢寺,距今已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

空相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舍身求法、开创佛教禅宗而闻名天下。据史籍记载,达摩初祖,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5年,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年)十二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众僧徒悲痛之极,如丧考妣,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后来东魏使臣宋云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大师杖挑只履西归,立即报于皇帝,皇帝闻之令人挖开达摩墓葬,只见只履空棺,方知大师已脱化成佛,遂将定林寺更名为“空相寺”。

雪花谷

雪花谷位于陕州东南部,伏牛山麓下,这里重峦叠嶂,青山绿水,水资源十分丰富,为峡谷漂流提供了独特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当地政府和三门峡雪花谷旅游开发公司充分发挥这一独特的自然优势,在这里开发了雪花谷漂流旅游项目,其8公里的超长漂流距离,多米的落差,沿途3峡18潭的别致风景,给漂流创造了刺激性、惊险性和趣味性,被誉为“中原峡谷第一漂”。

崤函古道石壕段

崤函古道是古时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进入古陕州崤山地区(今三门峡市)道路的总称。据史料记载,崤函古道夏商以前即开辟使用。位于三门峡市境内的夏后皋墓和周文王避风雨台,真实地说明崤函古道在夏商时期便是东西方文化、商旅和有关交往的交通大动脉。

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境内的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作为丝绸之路中国段22处遗产点之一,也是该市首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虢国车马坑

虢国车马坑,是年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时,在上村岭发现的,由国家黄河水库考古队发掘,经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建议,予以原地原状保护。此坑为长方形,坑底南北长15米,东西宽3.82米,深4.1米,坑内保存有战车5辆,战马10匹,由北向南排列。车为木质结构,独辕双轮,车上施漆,由车轮、车箱、车辕等部件组成,保存完整,形象清晰。每辆车的下边压有两匹马,马头朝北,排列整齐,系杀死后埋葬的。车箱底下还发现有狗的骨架。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的铜车饰、铜马饰及其它陪葬品。是在取得惊世发现的虢国贵族墓葬群的中心区域建设起来的一座综合性、全面展示虢国文化的博物馆,由虢国春秋、虢国出土文物展、梁姬墓出土文物展、虢国车马坑展几个专题展馆组成。

虢国墓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时期大型邦国公墓,共有各种贵族墓葬座。其中,大中型墓葬19座,车马坑12座,其它种类的祭祀坑50余座。

在已发掘清理的9座墓葬中,有国君墓2座,太子墓1座,姬妃墓1座,车马坑2座。共出土铜、铁、玉、石、金、陶、木、皮革、麻布等九大类文物多件。其中出土大型青铜礼器余件,大部分铸有铭文。缀玉面罩被确认为春秋战国“瞑目”的祖型。玉组串饰为汉代金缕玉衣的前身。出土的八件甬钟是西周晚期墓葬发掘中唯一完整的一套。由十二件金器组成的黄金带饰为周-古中所罕见。大量珍贵兵器,尤其是玉柄铜芯铁剑的出土,被确认为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它的发现将中国冶铁的年代上溯了—个多世纪,堪称“中华第一剑”。

天井窑院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天井窑院属于黄土高原地域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式,是人类“穴居”发展史演变的实物见证。这种奇特的民居形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

天井院是古代人们穴居生存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距今已有约0年的历史。如今“穴居”地坑院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保存较好,特别是陕州西张村镇的庙上村,据说有“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奇妙景象,其中较早的院子有多年的历史,住了六代人。

豫西地区地理位置至关重要,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最早记录“地坑院”的《西征道里记》出现在南宋之初的社会动荡时期。专家推测,正是战争年代催生了反向思维——盖不起房子,但可以挖得起洞,这种省工省料的“减法建筑”反映了该地区历史时期的民生状况。

非遗文化—捶草印花技艺

捶草印花技艺,是河南三门峡陕县西张村镇人马寨村“三宝”之一,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然而这种独特天然的印染技艺曾经少有人知。

捶草印花的原料包括白棉布(当地人俗称土布、粗布)、芊棒棒草(学名太阳花,中药名老鹳草)等特有的几种茎叶浆液丰富、具有染色功能、柔韧性好的植物。具体的操作程序是把采摘的新鲜的“芊棒棒草”夹在白棉布里,摆放成自己喜欢的花型图案,然后铺展在平整的石头上,用木棒轻轻捶打出草的汁液,随着一下下的捶打,草儿的叶脉纹络就清晰地渗印在了白布上,形成白底绿花的图案。

这种古老的印染技艺相传起源于明清时期,在民国初期失传。近年,村中热爱民间艺术的妇女朱秀云经过潜心研究,用这种工艺做出手包、围巾、团扇、文化衫等,朴拙美观、不易褪色,让这项全国独一无二、极具地域特色和艺术价值的印染技艺再次受到世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1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