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见树不见村,临近闻声不见人,揭秘
2022/8/24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当你走进一个树林的时候,突然传来说话声、做饭声、孩子玩闹声,但周围一个人都没有,甚至连房子都看不到,你会不会觉得“闹鬼”了?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的陕县附近,经常能遇到这种恐怖的“灵异事件”。就算是白天,也会出现只闻声不见人的情况。
这当然不是闹鬼,只要你大胆往里走,就会发现这里的建筑就是将民居建在地下,因此才会有“远看见树不见村,临近闻声不见人”的景象。
而这里,就是中国五大神秘古村落之一——地坑窑院的所在。
地坑窑院
地坑窑院是世界上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群,距今约有年的历史,被称为“地下四合院”,整个村落的结构很复杂,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地下通道,如果没有当地的熟人带路,几乎很难到达民居。特殊的建筑构造,也让地坑窑院有冬暖夏凉的特性,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德国的建筑师鲁道夫斯基在所著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中更是称窑洞建筑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
地下凿房的想法让人觉得新奇但同时也觉得疑惑,一般都修筑在地上的屋子,陕州人为什么要修建在地下呢?
地坑窑院的修筑
事实上,特殊的建筑设计也代表着特殊修筑条件。
地坑窑院所处的是如今的黄土高原,这片土地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因此居住在这里的百姓一般经济条件比较差,在物质缺失的情况下,为了有生存下去,他们就必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
显而易见,这里的人们只能从黄土入手,不过即使都处于黄土高原,但只有陕州(如今的地坑窑院村落所在的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土质。
黄土是一种特殊的“岩石”,它经过了上百万年的风沙堆积而来的,因此数以百年的重力堆积,让黄土的直立性非常强大,不会轻易的崩塌,因此这也为地坑窑院找到了非常坚固的“墙体”和“洞顶”。
这些特点,除了造就他们在横向上的稳定性,也让人们往下挖掘变得更容易。一般在建地坑窑的时候,先往下挖6-10米,并且同时开挖从地面通往窑院的通道,凿空后再往四周进行住房的挖掘。
基本的架构被挖好后,就要开始考虑房屋的排水问题了。关于这个问题,古人不仅在地上砌上了拦马墙,还在地下的院子里挖了渗井,而这个渗井其实只要开凿到地下的5-6米,就能到达黄土层,黄土层中,水的渗透能力很强,根本就不用担心房屋被淹。
不仅如此,黄土高原上,饮水颇难。在黄土高原的其他的地方,有时候凿了几百米都没有水,而在地坑窑院,只要挖上20、30米,就有井水吃,虽然水量并没有很大,但是供日常起居的用水还是足够的。
虽然看上去陕州人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大自然是无法给人类“开后门”的,与其说是自然界为地坑窑院量身打造了特殊的地质层,倒不如说是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去与大自然博弈。
因地制宜的特色建筑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共通的,位于河南的陕州人民能根据自身条件想到挖建地坑窑院,位于我国湖南的土家族人民也能根据自身条件建造吊脚楼。
湘西地区自古便多虫蛇。据传,之前土家人的祖先是因为水灾才逃到这里的,当时这里的环境豺狼虎豹遍地都是,人们为了生存下去,几经周折才想到将房屋依附于大树,架空而上,这样就不会有野兽虫蛇的侵扰,而独特的房屋结构也有利于在温暖湿热的南方通风防潮,就这样,吊脚楼一直为土家族人所建造,成为湘西地区的特色建筑。
不仅中国,住在北极圈附近的爱斯基摩人也有他们的特色建筑。高纬度地区造就了这里零下20多度的年平均气温,爱斯基摩人就运用身边常年不化的雪,建造起了自己的冰屋。不仅屋子的墙体是雪做的,连屋内的床和座椅都是用雪建造的。很多人都好奇住在这样的冰屋难道不冷吗?但其实他们堆积的冰屋不仅不会冷,而且因为冰雪的不透风性,加上特殊的房屋构造,屋内保暖性很强。只是这样的建筑只在冬天才有,而且一间雪屋的寿命只有50天左右,因此爱斯基摩人也是世界上盖新房和搬家次数最多的人。
除了此前举例的吊脚屋和冰屋,还有我国内蒙古人的蒙古包,福建的蚝壳厝,位于国外新几内亚岛的树屋……从世界各地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条件有多艰难,人类总是能因地制宜,用智慧与大自然博弈。而这一些建筑也在用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古人的智慧成果,我们的现代文明,正是基于此而建立起来的。
融汇古今的建筑
重庆的网红“梦幻树屋”就是以湘西吊脚楼和新几内亚岛的树屋为灵感所建造的,来自意大利的建筑师想在都市中开辟出一片自然的乐园,就用棵树将整栋房子包围,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木屋,整栋建筑的底部没有房子,悬空的屋子就像是住在吊脚楼一般,非常有趣。
除了重庆网红树屋,还有近些年流行起来的冰屋酒店。这个位于瑞典的酒店,借鉴的就是爱斯基摩人的冰屋,目前这个酒店已经开了28年,每年的冬天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前往酒店参与设计,直到春天来临,充满设计的冰屋又化成水流回河里。
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早已不用为猛兽侵扰和材料稀缺而费尽心思,想建造什么样的房子都不再困难。相较于施工的困难,现代人住房的困难在于经济能力。城市的房子不仅干净漂亮而且更先进,所有人挤破了头都想在城市买上一套房,却忽视了家乡里的古建筑,导致现在城市房价居高不下,而农村却有一大批未经开发的古民居。
为应对这一系列现状,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应政策——将别具特色的传统民居进行改造。一方面能让更多的人不再为住房烦忧,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待在家乡,为乡村振兴助力,最重要的是,这些文化遗产也真正的得到保护,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可喜的是,现在的地坑窑院已经有部分房子接受了改造,成为很多人旅游打卡的景点,部分的当地原住民也回到了家乡进行经营和生活,现代人正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古民居,促进古民居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