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淮海战役起用刘峙,皆因他这一优点,
2022/8/17 来源:不详01关于比喻成“猪”的刘峙
说到刘峙,如果看过淮海战役的人,都会想起那么一个笑话,当时蒋介石也不是“蜀中无大将”,可用的人选其实还是挺多的,偏偏派刘峙当徐州“剿总”司令,不仅我军看不懂,就连国军内部的人员也看不懂,邱清泉就说了徐州这么重要的地方,不说派一只虎来驻守,至少也得派一只狗来看守,为何派一头猪来呢?可刘峙偏偏没有自知之明,反而自嘲说猪聪明什么之类的。
刘峙真的有这么差吗?那他是如何成为国民政府的高级将领的呢?今天就和大家说道说道。
02刘峙的发迹之路
刘峙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庙背村一个世代农民的家庭,父亲在他不满周岁的时候,被邻村一个恶霸打死,留下孤儿寡母无依无靠,母亲胡氏只好带着他从乡下来到吉安县城,在一家爆竹店里做工。由于胡氏年轻且颇有几分姿色,被店老板看中,结为夫妻。但不久,店老板暴病而亡。胡氏又带着年幼的刘峙改嫁吉安一个卸任的统带,并随之移居湖南。因为自幼过着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刘峙也就养成了胆小且能忍耐的性格。
刘峙7岁就进私塾读书,塾师刘部荃特别喜欢这个学生。在刘峙13岁时,刘部荃的好友黄某赴日留学就把刘峙也捎上了。两人到达东京后,正值中国留学生抗议日本政府的罢课运动,他只好离日回国,虽然没有完成留学梦,但却开阔了眼界。
为生活所迫,刘峙决定投笔从戎,于年15岁时考入湖南陆军小学第三期。由于全校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为外省籍,常受到同学的嘲弄和欺负。对此刘峙一向忍耐谦让,他认为,为人宽厚容物,自有好处。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具备一种浑容气度,为了自勉。
年刘峙陆小毕业后,进入武昌陆军中学学习。武昌爆发了辛亥革命,刘峙参了军,担任守卫武昌的任务。
年7月,所有的军校复课,刘峙到了北平,进入清河镇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学习。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秘密组织了辅仁社,举行反袁活动,后来刘峙请假参加国民党“二次革命”。但没有过多久,北洋军阀占领江西,刘峙又返回军校读书。年12月,刘峙考入河北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学习。
年5月刘峙毕业,南下加入了护国军,从此军队的生活。
刚到广东,刘峙在岑椿煊的两广护军司令部任上尉参谋,后到滇军中当过连长、营长,年转隶粤军第二军许崇智部,曾任中校参谋。当时蒋介石为第二军参谋长,刘峙的吃苦耐劳为人宽厚给蒋介石留下很好的印象。蒋介石此时在南方根基不深,正想拉拢一些有为之士扩大实力,蒋介石看中刘峙,正是他这种性格,此时的拉拢为刘峙进入黄埔军校任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年元月,孙中山在桂林设立大本营,广东北伐军分组成七个军,共4万余人。2月,北伐军在桂林大本营举行誓师典礼,刘峙成为大本营游击第一支队的队长,率军进入江西攻打北洋军。
在老家打仗自然要好好露个脸,多人枪竟然连战连捷,刘峙的去除一直攻到吉安附近。时逢陈炯明发生叛乱,刘峙又率部返粤平叛陈炯明。途中被桂系沈鸿英伏击,刘峙惨败,一时心情不好,为此离开部队去上海“休养”,11月返回许崇智部。在年许崇智把军队改为粤军,包括刘峙在内很多非广东籍军官因此遭到排挤,刘峙成了军事参议,没有实际权力。
正在刘峙前途渺茫的时候,黄埔军校成立。作为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选择教官的第一个标准便是粤军中的非广东籍人士。加上蒋介石原本对刘峙印象极佳,又经黄埔军校总教官何应钦推荐,刘峙便顺利进入了黄埔担任战术教官,从此开始了一生追随与效忠蒋介石的历史。
黄埔军校开学后不久,蒋介石在军校内设立参谋处,因刘峙为人踏实、敦厚,又有实战经验,被任命为参谋处下属科长。9月,军校正式成立教导团,刘峙又被任命为第一团第二营营长。当时的一团团长为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等人都是该团营长。在以后的作战中,刘峙与顾祝同脱颖而出,成为何应钦手下的得力干将。
年2月,黄埔学生军开始了第一次东征,刘峙所在的教导第一团由黄埔出发,连克平湖、淡水要地。在棉湖之战中,第一团以久战疲惫之师,独挡陈炯明的林虎部两万新锐之敌,形势万分危急。到13日上午,双方开始了白刃厮杀,打得异常惨烈,双方均有较大伤亡。在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有大股敌人逼近团部,刘峙见状,立刻率二营过河,与敌人展开肉搏战,终将敌人击退。
正午时分,林虎部展开新一轮进攻,刘峙率部奋力抵抗,拼杀中官兵伤亡惨重。眼见防线就要崩溃,刘峙带着跳了出来,率部向敌人猛冲过去。气势上把敌人压了下去,撑到下午5时第二团援军赶到,两团一举击败陈炯明的林虎部,东征军大获全胜,刘峙因此立下大功。接着,刘峙又在平定刘震寰、杨希闵的叛乱中建立战功。
此役后,黄埔学生军第一旅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废除旅级建制,所辖3个团,刘峙升任第一团上校团长。
9月,国民革命军开始了第二次东征。在华阳一战中,刘峙率第一团扼守河婆,支援华阳。陈炯明的主力部队万余人由鲤湖、绵阳向河婆进攻,企图包围第一团。刘峙见形势危急,改变原来的作战计划,以攻为守,乘敌人不备突然率部插入两岸敌军之间,横冲直撞,奋力拼杀。敌军猝不及防,原部署被打乱,于惊慌失措中纷纷退却,从而取得了华阳、河婆战役的胜利。蒋介石对刘峙大加赞赏,认为华阳这一仗,为成败的最大关键,其重要性不下于棉湖之役,刘峙团长能出奇制胜,转危为安,诚革命前途之大幸也。
刘峙在两次东征的重要战役中出奇招扭转战局,转败为胜,使他在黄埔学生军中脱颖而出,受到何应钦、蒋介石的重视。年2月,原教导团扩编第二师,刘峙被任命为副师长兼参谋长,不久升任师长,下辖蒋鼎文、刘继承等团,驻防广州。
在年3月蒋介石制造的中山舰事件中,刘峙充当了直接的打手。蒋介石选中刘峙的第二师为行动主力,密令刘峙与其同乡海军将领欧阳格合作,于19日晚率兵占领了中山舰,逮捕了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翌日,当蒋介石在北校场召集卫戍部队训话时,刘峙率部逮捕了第二师和海军中的所有共产党员和政工人员。
通过事变,蒋介石掌握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权。20日晚,刘峙面对包惠僧的质问,回答自己什么都不了解,都是执行校长的命令,校长要做什么,他就就干什么。
03北伐战争中刘峙还是比较能打的
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刘峙的第二师作为北伐军的总预备队,跟随蒋介石从韶关出发,先后参加武昌、南昌的攻城战斗。在攻打南昌城的激烈战斗中,总预备队的指挥官王柏龄突然失踪,刘峙奉命接替了指挥官的官职。在蒋介石的总指挥下,刘峙率第一、二师击溃了南浔铁路正面的孙传芳军队,然后配合李宗仁、朱培德、程潜部攻占了南昌。
北伐军在江西取得全面胜利,刘峙奉蒋介石之命率部进入浙江。年1月,在浙江桐庐县横村埠刘峙率军将卢香亭的主力打垮,进入浙江省城——杭州。2月,在上海附近的松江,遇直鲁军张宗昌部毕庶澄率部顽抗,刘峙将其击溃后,乘胜攻下上海附近的昆山、太仓、浏河等要地,然后移防上海、闸北、吴淞一带,担负守备任务。在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驻防在闸北的刘峙所部第二师是主要行动部队。
年8月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孙传芳卷土重来攻占龙潭,兵临南京。何应钦联播白崇禧等国民党将领进行反击,刘峙成为南京方面前敌指挥官,负责指挥龙潭以东部队收复龙潭。
8月28日夜,刘峙所乘列车发生碰撞,多人当场伤亡军中一片混乱。刘峙福只是额部受了点轻伤。刘峙赶紧收拢部队积极组织防御。果不其然,第二日天刚亮,孙传芳部发动全线进攻,突破了国军前沿阵地,形势相当危急。
刘峙在前线则与孙传芳部进行拉锯战,双方打到下午2时,国民革命军形势开始好转。第二天下午,孙传芳7万之众全军覆没。此役刘峙一战成名,升为第一军军长,同时兼任第二师师长。
蒋介石第一次下野,不久便复出,复出后,命令刘峙和顾祝同分别率军攻打孙传芳。刘峙率部铁路正面攻击,顾祝同率部从津浦路左翼进行攻击。
何应钦、顾祝同有私交,同时何应钦认为顾祝同作战能力比刘峙强,因此计划将两个军同时归顾祝同指挥。但命令还没下达的时候,前线已经要起来了。
当时顾祝同想保存实力,所以打得相当保守。不知从哪传来撤退的命令,顾祝同,立刻率部后撤。刘峙到不是勇敢,却是因为没有接到后撤命令,其他部队也没有告诉他,所以率军一味进攻蚌埠,并且在长淮卫击退敌军,从而占领了蚌埠。从而摘取了头功。
这一仗结束,何应钦表扬了刘峙,虽未追究顾祝同,对二人作战能力却发生了改变,认为刘峙是可以重用。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刘峙统一指挥第一军与第九军,升官也总是刘峙在前,顾祝同在后。此后刘峙屡战屡胜,一时名声大噪,在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三大”上,37岁的刘峙当上了中央执行委员。
04军阀混战中的“福将”
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后,刘峙担任“讨逆军”第一军军长,和朱绍良的第二军被编为第二路军,刘峙为总指挥,沿长江进攻武汉。由于李宗仁部将李明瑞临阵倒戈,桂军于大乱之中放弃武汉,全线溃退。刘峙于4月5日兵不血刃地占领武汉,并兼任武汉卫戍司令。在随后而起的蒋冯战争中,刘峙奉命担任襄阳、樊城及豫鄂边境防守任务。
年末,在汪精卫的鼓动下,河南的唐生智、安徽的石友三附和汪精卫、李宗仁发起反蒋斗争。唐生智欲率10万之众直取武汉,湖南的何键态度不明,北方的冯玉祥、阎锡山也伺机而动,武汉风声鹤唳,蒋介石慌了手脚,发急电给刘峙,让他对武汉能守则守,不能守就退兵守住九江。
刘峙接电后,仔细分析了战情,认为唐军虽号称10万,但多为附从者,不足为惧。武汉为四战之地,不宜固守。与其坐等唐军来犯,不如以攻为守,先发制人,秘密进攻河南。于是,刘峙给蒋介石回电表示不用退。
蒋介石素知刘峙处事小心谨慎,遂批准了他的方案。刘峙即率部北上,进攻郑州。在攻克确山后,突然天降大雪,雪深数尺,天寒地冻,道路被大雪阻塞。刘峙转攻为守,就地安营扎寨,构筑工事,以逸待劳。唐生智却求胜心切,向刘峙部发起进攻,冒雪冲锋,双方激战7天,唐生智部饥饿冻馁,疲敝不堪,渐呈颓势。刘峙率部反攻,连克驻马店、漯河,唐军缴械投降。
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后,刘峙被任命为第二军团总指挥,所辖皆蒋介石嫡系精锐部队,蒋介石还调集铁甲车、飞机、炮兵助战。但双方刚开火两日,刘峙部便已伤亡上万人。刘峙连夜请示蒋介石,经蒋介石同意,将部队退后十里,一边防守,一边派飞机查明敌情,然后充分利用飞机、大炮对敌军进行轰炸,同时配合顾祝同、陈继承、陈诚三师精锐部队猛烈反击,冯玉祥、阎锡山联军被迫撤退。
7月初,蒋介石把作战重心由陇海线移至津浦线,刘峙任津浦路总指挥,发起总攻。晋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蒋军于8月15日攻克济南,使战局发生决定性的转折。10月初,蒋介石主力转至陇海、平汉线,刘峙为左翼军总指挥,辖上官云湘第三纵队、刘茂恩第四纵队、杨虎城第五纵队,负责平汉线的正面进攻,此战刘峙打得得心应手。不久张学良通电拥蒋,率兵入关,蒋军全面反攻,刘峙部很快攻下新郑、郑州。至此,中原大战以蒋军胜利而宣告结束。
由于在中原大战中刘峙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后不久,即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河南省政府主席兼开封绥靖主任。
午6月,蒋介石亲任豫鄂皖“剿共”总司令,集中30万兵力,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刘峙被任命为中路军副总司令官,指挥卫立煌、钱大钧、马鸿逵、上官云湘等部向豫鄂皖进攻。由于张国焘等人的“左倾”错误领导,给刘峙提供了军事上的可乘之机,9月14日刘峙指挥陈继承的第二纵队、卫立煌的第六纵队,攻占了新集,进而占领了金家寨。
为了保存力量,红四方面军主力于10月11日撤出了鄂豫皖根据地,西越平汉线,进行战略转移,刘峙便率部占领了整个鄂豫皖苏区。蒋介石为了表彰刘峙,划光山县的新集镇等和部分湖北乡镇成立了一个县级行政单位,以刘峙字命名为“经扶县”。
年,刘峙被派往江西任抚河“剿共”督办,节制陈诚、周浑元等部,后来又升任赣粤闽湘鄂五省“剿共”北路军总司令。年,刘峙被南京政府授衔陆军二级上将,成为南京政府第一批将军。
刘峙自此死心塌地跟随蒋介石,无论在北伐中,还是在军阀混战中,抑或在对红军的“围剿”中,屡屡能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出奇招化险为夷,转败为胜,因而获得“福将”、“常胜将军”之称。本人也一帆风顺,飞黄腾达,深得蒋介石的恩宠和器重。可谓官运亨通,“福星高照”。
但刘峙始终没有像陈诚、胡宗南、汤恩伯那样形成自己的独立军事派系。蒋介石的武将后来逐渐分为两大派系,一派是以陈诚为首的黄埔少壮派,另一派是以何应钦为首,顾祝同、刘峙等人组成的较为松散的何派。两个派系明争暗斗,刘峙涉及其中,尤其在西安事变中,刘峙站在何应钦的主战派一方,与蒋介石产生了芥蒂。
年西安事变发生时,刘峙正在江赣渝检阅部队,闻变后迅速赶返徐州。军政部长何应钦通知刘峙迅速回洛阳集结部队,准备西进。刘峙接令后,当即急电驻陕县第七十军军长樊崧甫,令其迅即抢占潼关,监视东北军,阻止其东进。又电命洛阳警备司令祝绍周,将驻洛阳的原东北军重炮旅缴械,并密令驻豫皖苏各部队,严密戒备,整装待发。
当时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纷纷行动,各打算盘。南京政府围绕着讨伐张、杨,轰炸西安的问题分为两派,一派以宋美龄、宋子文为首主张和平解决,一派以何应钦为首主张施以武力。12月16日,在军政部长何应钦的控制下,何应钦被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推举为“讨逆军总司令”。何即任命刘峙为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刘峙接令后任命徐庭瑶为东路集团军前敌总指挥,进驻潼关,指挥洛阳以西的部队,兵分六路,进逼西安。
宋美龄、宋子文在飞往西安途中,请求刘峙不要采取军事行动,别派飞机轰炸西安,此时刘峙没看清形势,拒绝了宋子文的请求,表示自己只听国民政府的,宋家兄妹管不着。
但是事情没有朝刘峙想象的剧本发展,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宋美龄平安乘专机飞抵洛阳。刘峙慌忙带着高级军官在机场列队迎接,并挥舞着“欢迎校长胜利归来”、“蒋主席万岁”、“打倒张学良、杨虎城”等字样的小旗。
蒋介石下飞机后,立即命令刘峙把旗子卸下,不准喊口号。刘峙落个自讨没趣。由于刘峙在西安事变中紧跟何应钦,欲置蒋介石于死地,引起蒋介石的猜忌,从此失去蒋介石的信任和恩宠,其政治命运以此为转折,开始江河日下,逐渐滑向低谷。
05评价一下
客观地计划,刘峙年轻时打仗还有那么一股锐气,利益顾及得比较少,早年这些“辉煌”战绩,才会成为校长眼中的福将,成为了校长的“五虎上将”之一,,却,估计后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相当圆滑,加上本身变得贪财,所以再也不见丝毫虎气。抗战中多丧师失地,人称“长跑将军”。也不知道后来校长怎么想的,任命他为徐州“剿总”司令。
网友们怎么看这个刘峙变成猪将军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