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PK张说看死去的姚崇如何算计活着的张
2022/8/6 来源:不详公元年,大唐宰相姚崇突患重病,在弥留之际,他对儿子说:“我与张说结怨久深,我死后,他一定不会轻易饶了你们,我有一计能保住姚家人。你一定要依计行事,切记!切记!”
姚家人们吓得冷汗直流,长子姚彝赶紧俯身细听……并说:“父亲,你可不要吓我们呀!”二儿子姚异、三子姚弈吓得脸色惨白,只会号啕大哭!
姚崇字元之,原名元崇,河南陕县人,能文善武,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为“唐朝四大贤相”,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被世人称之为“救时宰相”。
张说字道济,早年参加制科考试中,因策论夺得第一名,而崭露头角,任太子校书郎。之后张说在官场上顺风顺水,一路做到了宰相的位置上。然而,其为人脾气暴躁,生性贪财。
唐玄宗李隆基初登皇位之时,就想组建一个忠诚的“领导团”,准备任用姚崇为宰相。可是没想到,姚崇就给李隆基提了10条意见,问唐玄宗是否同意,如果同意就上任,否则就只好违抗君命了。
张说听闻唐玄宗准备启用姚崇后,心中大吃一惊:这看不行!如果他当宰相,那我还有好日子过吗?
于是,张说就唆使赵彦召上书弹劾姚崇,尽说姚崇的坏话。结果,唐玄宗对姚崇的为人深信不疑,所以根本没有理会赵彦召。
姚崇听说张说给自己使绊子,自然心里不舒服。于是两个人之间就开始了明争暗斗。
一日退朝后,姚崇故意一瘸一拐地走在后面,当唐玄宗问他是不是很痛的时候,姚崇则说:“我痛楚不在脚上,是心里担忧!岐王是陛下爱弟,张说是朝中辅臣,他秘密出入岐王家中,恐怕岐王要为张说所误,所以我很担忧。”
因此,唐玄宗将张说贬到相州。
可惜,如今姚崇染上重病,命将不久矣。而张说的报复心极强!生前扳不倒自己,将来必然会拿姚家子孙撒气,说不定还会有杀身之祸。
姚崇心里深知如果自己一死,位高权重的张说必定会找机会针对自己的家人。而自己的儿子们城府不深,哪是他的对手!想到这里,姚崇不寒而栗。
于是,在临死之前,姚崇叫来儿子,用仅存的力气对他们说:“孩子啊,我和张说斗了这么久,如今我这一去,你们就危险了!现在只有一个计策能保住你们的性命,一定要记住了!”
接着又说道:“张说对我怨恨很深,将来可能会毁我名声,报复你们。不过张说最爱奇珍异宝,在我死之后,他出于礼节,必来吊丧。等他过来吊唁时之时,你们一定记得要将我收藏的珍宝器皿全部陈列出来,摆在他面前。如果他看都不看这些东西,那你们可能会有灭顶之灾了;如果他停下脚步了,你们就顺势将这些财物全都赠予他,千万不能心疼,并跪求他为我撰写一幅碑文。”
姚崇缓了缓之后,继续说道:“你们拿到他撰写的碑文后,立刻派人快马加鞭送到宫中呈给皇上审阅,同时在家里准备好碑石等着,皇上看完之后,同意了,就连夜刻字,片刻不能耽搁。”
“几天之后,张说一定会后悔。倘若他要以修改为托词收回碑文,你们就说已经报请皇上批准,并将雕刻好了的石碑拿给他看。只有这样,张说才有可能放过你们,一定要记住了!”
儿子们频频点头!含着眼泪说,记下了!
在姚崇去世之后,张说果然在众人面前假装悲痛欲绝,前来吊丧,实际上是来探清姚崇是不是真的死了,心里可乐坏了。
姚崇的儿子特地将张说领到内院休息,路过的地方摆满了奇珍异宝。张说被这些珍宝器皿吸引得挪不动步子,看了又看。
姚崇的儿子立马遵照他生前的吩咐,将这些珍宝器皿全送给了他,并跪地痛哭道:“张大人和父亲为同僚多年,情谊深厚。如今父亲已驾鹤西去,听闻张大人文采卓越,能否为父亲写上一幅碑文?”
张说看着这些珍宝器皿两眼放光,心里也美滋滋的,于是说道:“不就是一幅碑文吗?那笔墨来!”一顿操作猛如虎,张说把姚崇及其生前的功绩夸了个遍,自己看了都十分满意。
于是,姚崇的儿子顺利地拿到了张说撰写的碑文。
几天后,张说越想越不对劲,总觉得自己写得不太对,于是赶紧派人去把碑文取回来,说文辞不够周密,需要修改。没想到,姚崇的儿子说已经呈给皇帝看过,通过了皇帝审阅。而且还雕刻出来了,并领来人去看已刻好的碑文。
张说原本就是一个知名的诗人,他的文笔自然是不俗的。所以,他的这幅碑文也受到了众多文人的喜爱和称赞,都将其视为难得一见的“杰作”。碑文叙述姚崇的生平,褒扬姚崇的政绩,据说是当时最好的墓志。
因此,城中的百姓都觉得张说与姚崇的关系必然不一般,否则不可能写出如此情真意切的碑文来呢?
如此一来,这可把张说气坏了,他哪里还敢去动姚崇的家人?只能长叹道:“死去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不如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