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虢国,作为军事战略的要地,历史上发

2024/12/16 来源:不详

根据典籍记载,宣王十二年时,虢文公谏宣王不籍千亩,说明此时在位的虢君乃是虢文公。那么问题来了,通过虢宣公鼎,我们知道虢季子子白乃是虢宣公,不可能同时有两个国君在位。那么究竟谁先谁后。学界己判定虢宣公鼎亦是宣王时期,那么虢文公与虢宣公则都存在于宣王时代是毋庸置疑的。通过资料我们非常明确的是虢文公在宣王十二年到十六年是担任国君的,假若虢宣公在其之前任国君,那么作器于宣王十二年的虢季子白盤不可能称其为子白。只有虢宣公继任虢文公为国君,宣王十二年时虢文公在位,此时的子白还是公卿,之后虢文公死,子白担任国君之位,虢宣公鼎的铸造也就顺理成章。所以,我判断,虢文公与虢宣公乃兄弟关系,虢文公先为国君,死后由虢宣公子白继任君位,且所处年代都在周宣王时。继宣王之后的幽王时期,虢国虢君在史籍上的记载有虢石甫、虢石父、虢公鼓、虢公翰。关于此,典籍中记载虢石父、虢石甫、虢公鼓事迹都是善谗言的奸佞之人。事迹相同,年代相同,又“甫”“父”音同,可见为一人。同时,“鼓”“石”皆为古代计量器的计量单位名称,所以,鼓极有可能是人名,石是其字,这也符合周代人名、字相应的原则。又国子硕父鬲、虢硕父霞中的虢硕父,硕,石也。所以,虢石甫、虢石父、虢公鼓、虢硕父实为一人。有虢石父是虢仲之子,虢仲乃虢国虢君,虢石父在幽王时期为君,则虢仲在位则在宣王时期。我们根据之前的发现,宣王时期在位者有虢文公,虢宣公,“虢仲”。此號仲或为二公中的一人,或是周宣王时期虢国的第三位君主。虢宣公称虢季,不可能是虢仲,虢文公乃虢宣公之兄,亦可称“仲”。若虢宣公为虢仲,也合理。且三门峡虢国墓地发现有宣王时期的虢季,虢仲墓都与宣王时期的两个虢国虢君不谋而合。三门峡虢国起于两周之际,亡于春秋之时。我以年之后的三门峡上村岭考古发掘为线索,从其墓葬及考古文物出发,结合文献典籍记载,否定了周文王、周武王始封和东虢分支的说法。又文献记载晋“假虞灭虢”事件时有出入,此处虽为矛盾之处,却也为我们证明南北虢实为一国找到了突破口。且根据“虢人灭焦”分析虢国东迁战略,结合西周,春秋,秦到汉时的行政区划。对比得出南北二虢实为一国,为平陆一陕县之国。西周时期的墓葬礼制,确定此为国君墓。结合其他出土的虢季氏相关器物,也因此确定了三门峡虢国乃是虢季氏一脉。透过师丞钟,虢季子白盤等陕西西虢出土的虢季氏器物,将西虢同三门峡虢国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上村岭上村岭虢国墓的断代,结合西周宣王时期的政局,犬戎肆起,东都洛邑的重要战略要地都是西虢东迁的重要契机。而且上村岭墓地出土的玉遣册带有“南仲”字样,南仲是宣王时期的大臣,这也是西虢在宣王时期东迁的重要证据。总之,通过本章论述,我认为三门峡虢国源自西虢,在西周周宣王后期东迁至三门峡一带,建立起三门峡虢国。三门峡虢国都邑定于“上阳”“下阳”两地。又根据历史文献,结合前人研宄综述,分析历史发展走向,在虢人灭焦前,不可能在同一地方存在两个国家,此时虢都断然不能在上阳。我们得出南北虢实为一国,说明在此之前,虢人的据点应在大河北岸的下阳,虢人暂居下阳,灭焦后才定都上阳。而后根据考古出土,锁定陕东城的上村岭遗址或李家窑遗址两地可能为上阳城遗址。根据我国古代建都要素,对比这两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宫墙城址遗址及军事战略上的优劣势,我认为位于旧陕城东部的上村岭遗址乃是虢都上阳城所在。到了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坐大,中央地位的衰弱,虢国君主扩充领土,将原来分散四方的疆域连点划片也是有可能的。毕竟三门峡虢国南有熊耳,北有砥柱,虢山固守,三面环卫,东接崤函,西至函谷,崤函百余里,尽是虢略之地。又位于黄河所经的要塞,三门峡虢国俨然是各方企图的重要战略要地,其地位可见一斑。门峡虢国,源于姬姓,自昭王时期就开始活跃在周王室的政治舞台上,从虢季易父开始,世代在王室为卿,担任师职,虽不至于像三公一样位高权重,却也开始掌握兵权,出纳王命,担任要职,成为虢季氏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到厉王时期,虢公长父担任虢君,此时的周王室已经开始被犬戎骚扰,不堪其忧。东都洛邑的壮大与日渐重要的战略地位也让周王室逐渐开始将国家重心东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0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