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于谋国,巧于谋身正史中做到的唯他一人

2024/8/9 来源:不详

什么叫功于谋国,巧于谋身?即对国家有突出贡献,达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但是却能功成身退的人,违背事物常理,几乎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对立面,功高震主的除非自己篡位,或者少有好下场,比如汉代霍光和明代张居正。但是历史上有那么几人却做到了,就是唐代的郭子仪。史称其“权倾向下而朝不忌,功高一代而主不疑”。这是对他一生最中肯的评价,事实上,纵观中国古代史,做到这种的唯以他最为出名。他率军平定“安史之乱”,收复失地,有再造唐室江山之功,他一生赤诚报国,却从不拥兵自重,令皇帝深深倚重,他为人宽厚,令朝野感佩,连敌人都对其心服口服。郭子仪的为臣之道成为古今称颂的一个传奇。武则天神功元年(),郭子仪生于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其父郭敬之历任绥、渭、桂、寿、洒五州剌史,赠太保,逝后被追封为祁国公。其自幼习武,熟读兵书,早年间以武举登第,补为左卫长史(皇帝禁军中的幕僚)。此后,他因屡立战功,多次被提升。唐玄宗天宝八载(),郭子仪出任安塞军使,拜左卫大将军,五年后又改封为天德军使,兼任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慌忙任命郭子仪为卫尉卿,令他率军平叛。年近60的郭子仪迅速披挂上阵,率军出单于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收复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等地,为官军进军河北扫清了道路。后来,他又与名将李光弼率10万大军,在九门城(今河北藁城)、嘉山(今河北定县)等地大战史思明,杀敌数万人,获得全胜。同年,潼关失守后,唐玄宗仓皇入蜀。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南)即位,是为肃宗。从此跟着肃宗开启了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肃宗任命他为兵部尚书,重新部署兵力平叛。几乎提前扫平叛军,甚至到至德二载()九月,唐肃宗向回纥借兵15万,以自己的儿子李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兵收复两京(长安和洛阳)。临行前,肃宗对郭子仪说,事情成败,在此一举。郭子仪则说:“此行不捷,臣必死之!”在郭子仪的指挥下,唐军接连收复潼关(今陕西潼关)、陕州(今河南陕县),然后一举攻下长安。接着,郭子仪又挥军东进,与15万叛军交战于新店(今河南郏县西)。郭子仪派名精锐骑兵打头阵,命名弓箭手设伏,令回纥军队从敌军背后偷袭,自己则率主力大军迎战。后来叛军中伏,腹背受敌,一溃千里。郭子仪乘胜收复洛阳。消息传到朝中,唐肃宗欣喜万分,立即封郭子仪为代国公。唐肃宗对郭子仪说:“大唐江山虽是朕的,却是由爱情再造的啊!”到了唐代宗时,郭子仪再次被任命为副元帅,继续剿灭“安史之乱”的残余部队。唐代宗广德元年(),持续了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平息。正因为他平定了安史之乱,拯救了大唐王朝,此后广受赞誉,最后更是直接受封为汾阳王,成为唐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异姓王之一。其子郭暧更是因为郭子仪的功勋,得娶代宗之女升平公主,这也是“醉打金枝”的由来。此后先后平定吐蕃回鹘,协助代宗治理国家,且从不以功臣自居,最终得以颐养天年,比如其子郭暧“醉打金枝”时说出唐朝是郭子仪打回来的,吓得郭子仪马上带领郭暧入宫请罪,代宗更加看到了郭子仪的赤胆忠心,对他毫无猜忌,并说了一句安慰他的话“不聋不哑,不做家翁”,就是说小辈的争吵,随他们去了,咱们这做长辈的人不用操心那么多,可见其圣眷之隆。郭子仪最后能功成身退,这与他一直保持赤子之心至关重要,对上对下从不以自己的地位导致态度发生改变,与“暴发户”相距甚远,而且一直谨慎事君,成为中国历史上为臣的奇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72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