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莫忘祭拜灶神

2024/6/3 来源:不详

北京什么地方治疗白癜风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摘要]灶王是中国百姓十分亲近的神灵,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灶王爷的信仰非常普遍。祭灶神象征着祈求降福免灾的意思,人们如果要祈福禳灾,便要对灶王爷恭恭敬敬。王爷虽小,神威却大。一个连小庙都没有的灶君,却享有千秋的香火。人人知晓的灶王爷,或称灶神、灶王、司命真君、灶王菩萨、家主司命、司命灶君、东厨司命、护宅天尊、定福神君、天地督察使、九天东厨烟主、护宅天尊,也就是厨房之神。灶王爷(资料图)灶王是中国百姓十分亲近的神灵,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灶王爷的信仰非常普遍。唐李廓《镜听词》:“匣中取镜辞灶王,罗衣掩尽明月光。”宋刘克庄《岁晚书事十首》:“谁能却学痴儿女,深夜潜烧祭灶香。”宋孙纬《献寿诗》:“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间祭灶时。”灶的历史渊源早期的灶(资料图)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期,人们居住在地穴或半地穴式的建筑内,灶就已经出现了。在周口店北京人的洞穴遗址中,发现了用火遗迹的灰烬,其中有一些被烧成了黑色的石块,有学者据以断言,这是用石头围在火堆周围,是火塘灶的一种初级形式。在距今五千至四千年的龙山文化中,仍保留着一些半地穴的建筑,陕西长安客省庄遗址的半地穴式房屋,分内外两个方室,中间连通道,两个方室内各有一个烧火的灶。黄河下游龙山文化中,已多是地面建筑,如东海峪遗址中发现九座成排地面房屋,室内中间都有圆形灶。在甘肃齐家文化大河庄遗址一座半地穴式房屋中间,发现一个高出地面直径约三十五厘米的圆形灶台。红陶釜灶仰韶文化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资料图)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灶,炊灶也。”清段玉裁注:“炊者,篡也;灶者,炊篡之处也。”即,烧火做饭的地方叫灶。东汉刘熙《释名·释宫室》说:“灶,造也,创造食物也。”生冷的食料要变成美味可口的食品,离不开灶火。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炊事灶具,据宝鸡福临堡仰韶遗址发掘报告,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就有了构思精巧的釜灶,双釜与灶连体,且共一个火门,灶顶设有八个排烟。灶神信仰的起源与发展灶的出现,促进了灶神信仰的发展。灶神之起源甚早,商朝已开始供奉。《礼记·祭法》说:“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过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诸侯自为立五祀,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适士立二祀,曰门,曰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这说明西周已立七祀,灶居其一。至于民间,要么祀户,要么祀灶,秦汉以前已被列为五祀之一,和门神、井神、厕神和中溜神五位神灵,共同负责一家人的平安,是古代中国老百姓自然崇拜的对象。灶神之起源甚早(资料图)这一时期,人们就流传着“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俗谚。孔子在向其弟子解释人们“媚于灶”的原因时,指出:“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韩非子.内储说上》:“卫灵公之时,弥子瑕有宠,专于卫国。侏儒有见公者曰:臣之梦贱矣。公曰:何梦?对曰:梦见灶,为见公也。公怒曰:吾闻见人主者梦见日,奚为见寡人而梦见灶?对曰:夫日兼烛天下,一物不能当也;人君兼烛一国一人不能拥也。故将见人者梦见日。夫灶,一人炀焉,则后人无从见矣。今或者一人有炀君者乎?则臣虽梦见灶,不亦可乎!”秦代以前,灶神被人格化,并被赋予新的功能。郑玄注《礼记·记法》说: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这说明,至少秦汉之际,灶神已成为督察人间过错,专向天帝打小报告的神明了。魏晋时代,道教便把灶神纳入其神系之中。灶神不但有司过功能,而且能上天告发人,夺其寿算。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吾亦未能审此事之有无也。”专向天帝打小报告的神明(资料图)李昌龄传《太上感应篇》曰:“灶之为神,号曰司命。司人一家,良贱之命,过无隐露,纤悉皆言。一云灶神,状如美人,貌有六女。月晦日,诣天曹,白人罪。大者夺纪,小者夺筭。一云灶有三十六神,能转祸为福,除死定生,驱逐妖邪,迁官益禄。若依时祭祷,所愿必从。祭灶有日,或以晦日,清净灶前,香花酒果,谢之亦吉。一云在天为五帝直符,在地为五音太岁,在人间为五音灶君。灶中黄帝,即是之司命,常将世人罪状及过恶奏闻。阴阳二景,记之黑簿。”历代书籍对灶神是谁说法不一,或认为是炎帝、黄帝、祝融。《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祀灶,祭先肺。《淮南子·泛论训》:“故炎帝于火,死而为灶。禹劳天下,死而为社。后稷作稼穑,列而为稷。羿除天下之害,死而为宗布。此鬼神之所以立。”这是讲炎帝有功于民,故死后化为灶神。明钱希言《戏瑕》卷二:“黄帝作灶,死为灶神。夫黄帝,仙矣,不为神,乃为灶乎。”炎帝(资料图)明张岱著《夜航船》卷十八:“灶神,姓张名禅,字子郭。一名隗。又云祝融主火化,故祀以为灶神。”也有称灶神为火精宋无忌的。《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载:管辂往见安平太守王基,辂曰:“儿生便走,非能自走,直宋无忌之妖将其入灶也。”《白泽图》:“火之精,曰宋无忌。”唐段成式《酉阳杂姐》前集卷十四记载:“灶神名魄,状如美女。又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洽。常以晦日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三百日,小者夺算,算一百日。故为天帝督使,下为地精。己丑日,日出卯时上天,禺中下行署,此日祭得福。其属神有天帝娇孙、天帝大夫、天帝都尉、天帝长兄、硎上童子、突上紫宫君、太和君、玉池夫人等。”这无疑是道教徒搞出的一张灶神谱,它不但将一个主炊事的小神提升为天帝下派的督察使,而且还安插了天帝娇孙、天帝长兄、天帝大夫、天帝都尉担任灶神的属神,另外还有安插在各家各户的卧底,如:硎上童子、突上紫宫君、太和君、玉池夫人,严密地监视着各家各户。“灶神谱”(资料图)道教宣称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考察民情的司命之神。《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宣称:“昆仑之山,有一老母独处其中……惟此老母,是名种火之母,能上通天界,下统五行,达于神明,观夫二炁,在天则为天帝,在人间乃为司命。又为北斗七元使者,主人寿命长短,富贵贫贱,掌人职禄。又为五帝灶君,管人住宅,十二时辰,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悉是此母也。凡人家灶皆有禁忌,若不忌之,此母能致祸殃,弗可免也。”这是说昆仑山上的种火老母神通广大,在人家则为司命灶君,监察人间善恶,记录并禀告天曹,决定凡人寿夭。种火老母的形象似乎将火神与先炊信仰糅合起来,并且职能有所变更,肩负司火、司饮食、督察每家每户之善恶祸福双重职责。《东厨司命灯仪》称,“灶神职重,秉下民倚伏之权。变化尤多,言辞难尽。在天为七元之使者,递日奏万事于宸庭。一灶各立一名,五方或称五帝。群分部属,迭主阴阳。虽善善恶恶,均在修为;然是是非非,必公记录。”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考察民情的司命之神(资料图)“以今焚香燃灯,供养本音东厨司命灶君,五方五帝灶君,五帝灶君夫人,天厨灵灶,地厨神灶,三十六位灶君,新灶、旧灶神君,炊淘神母,运水将军,灶中禁忌一切威灵。仗此真香,普同供养。”《太上洞真安灶经》说:司命灶君主镇中堂,唯好清净,匡护黎民,凡人若能慎护厨灶,无令铜铁刀斧之器、飞禽走兽之毛、不净柴薪、厌秽之水。若犯忌讳,能令家宅不安,人口暴病。其仪每月按祭灶吉日良夜,可用锅安净水,座布香茆,列案焚香,供养酒果召请五帝司命之主、六癸神女之灵。如是依经转诵,对圣披陈,能保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恭弟顺,尊卑禀序,大小相承,人凶欢悦,家道昌隆,骨肉安栖,寝膳和泰,岂虑灵神恶鬼兴祸害人。切忌高声大语,触讳冒殃,厌秽腥膻无令触犯。即令引鬼招魔,返受殃灾。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资料图)清代《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吾乃东厨司命,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所收《东宫司命通天定福奏善真君劝善文》说:灶君对百姓护佑有加,上天则言好事,下界则保平安。百姓自然对他感恩戴德,敬奉殷勤。所收《敬灶篇》则比较简洁明快,该篇列举了几条祭灶准则:一、每月朔、望,灶前看烛明灯,供净水一杯。二、每日早晚,上清香一炷,灶前常宜洁净,上灶必先洗手。三、每月三十日,乃灶君上奏之期,至戌亥时刻,合家虔诚敬拜,可保家庭清吉,人口平安。四、八月初三日,灶君圣诞。八月二十四日,元君圣诞。宜供献香花,诚心拜祝。清香一炷(资料图)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再向玉帝报告。十二月廿四日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上帝禀报的日子,又称“辞灶”“谢灶”,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关于何时谢灶,民间有所谓官绅权贵,于年廿三谢灶;平民百姓,会在年廿四谢灶。但百姓大部分会选择年廿三谢灶,希望有贵气,取其意头。关于灶神的祭祀灶神的祭祀相当隆重。祭灶时不分身份的贵贱、高低,上至皇宫、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对灶神都是毕恭毕敬。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贴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清徐时栋《烟屿楼笔记》卷一:以除夕供灶上,谓之灶君。岁时献新,焚香拜之。十二月二十三日,谓是灶神上天日。陈饼糕、饧糖祭之,束草为马,列刍豆马前,祭毕,则揭像并马焚之。曰:“灶君上天奏事,七日始回来也”。至除夕,乃别供新者。南中风俗,大略如此。祭灶神(资料图)清胡式钰《窦存》曰:世间妇女言,灶神每月上天奏人善恶,故与人仇,灶诅之;有求,灶祷之。又岁杪,买饧,择谷草之实制焙和之,俟新岁客来佐茶。故买饧于腊,腊月二十四日饯灶神上天,遂用饧荐,时义也。乃谓恐神诉恶,藉胶其口。夏仁虎《岁华忆语》曰:祀灶,二十三俗谓之小除夕。是晚,人家祀灶神,供红枣汤,以饴和芝麻,曰灶糖;供料豆,云秣神马;取灶神像焚之,云送上天。祀灶,妇媪之祀也。是夕,厨娘皆换新衣裙,主妇主其祀,士大夫弗与也。然是夕炮竹声最繁。编户人家,则谓灶神主一家祸福,是夕上天廷奏善恶,故媚灶之风大炽。藉胶其口(资料图)所以,人们如果要祈福禳灾,便要对灶王爷恭恭敬敬,如不得用灶火烧香,不得击灶,不得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得在灶前讲怪话、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不得将污脏之物送入灶内燃烧等等,名目繁多。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王爷要升天报告一年的情况时,人们还要为灶王爷摆上供品,供上好吃好喝的,这就是所谓的祭灶。祭灶时,麦芽糖和酒是必不可少的,酒是为了让灶王爷喝得忘乎所以,晕头转向,而麦芽糖又甜又粘,把它糊在灶神嘴上,一来灶神嘴吃甜了,就不好再恶言恶语,只能说好话,二来麦芽糖粘住嘴巴,想说坏话也张不开口,只能说个含含糊糊。祭灶神象征着祈求降福免灾(资料图)祭灶神象征着祈求降福免灾的意思。在祭灶君之时,摆齐供品,焚香祭拜,接着第一次进酒,此时要向灶君诚心祷告,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进酒,进第三次酒之后,将旧有的灶君像撕下,连同甲马及财帛一起焚烧,代表送灶君上天,仪式便顺利完成。而焚烧一个用篾扎纸糊的马,是作为灶神上天的坐骑,还要准备一点黄豆和干草,作为灶神和马长途跋涉所需的干粮、草料。此外还要焚香、叩首,并在灶坑里抓几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并喃喃叮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平安”之类的话,送走神明后,可别忘了正月初四(一说除夕夜)把众神接回来,此之谓“接灶”或“接神”。接灶神的仪式很简单,只要在灶台上重新贴一张新的灶神。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70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