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驻兵要地大营镇
2022/11/24 来源:不详白癜风有什么中药制剂 http://m.39.net/pf/a_4631571.html
大营镇位于陕州区西部崤函古道上,交通便利。唐代时,这里叫鹅鸭池屯,湖光山色,风景秀丽,常有军队在此驻扎。
明洪武年间,政局安定,屯军官兵李华六、刘俊卿等皆以军功受封,迁移眷属定居本地。据陕县大营村刘氏族谱记载,刘氏一族,自明洪武迄今已历余年。
后有军职调驻陕地,后裔来此定居。还有山西介休、洪洞的移民。至此,军民聚居,人物渐盛。明末,农民起义军与官兵争夺中原,频经此地,沿途郡县尽被攻克,朝廷不复设官,本地居民便结寨自卫。
先筑李家寨,次修东西南北寨,互为犄角,其间官道形若“大”字,后又修建寨墙、城门,类似兵营,以防兵匪侵扰。清时村名易为大营,沿袭至今。
为了祈求平安、幸福,当地百姓建了许多庙,如天爷庙、土地庙、财神庙、火神庙等。有一座石头庙十分独特。庙由四块灰质青石构成,基石两块,一为方形,一为圆形莲花座,基石上有一个青石凿成的上窄下宽的四方形小八角石柱。
庙高2.5米,各衔接部位均采用石卯榫,结构合理,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传说宋朝元丰三年(),山西人金仁忠在河南经商,春节时携带银两骑马引大回家,途经大营在路边歇息,不小心遗失了一包银子,直到回到家才发现,而且爱犬也没有回来。
当他节后返回时,发现自己的爱犬已经死在当时他休息的地方,狗身下还压着主人丢失的银子。主人被狗的忠心感动,便将狗葬于此,并建一座石头庙,以寄托哀思,这座庙就被称为“狗王庙”。
大营麻花是大营一种极具特色的传统食品,始于明代晚期,距今有数百年历史。
相传大营一带以前毒蝎横行,人们为了避害,每年阴历二月二,家家户户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作毒蝎尾状,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久而久之,这种“蝎尾”就演变成今天的麻花。
大营麻花配料讲究、色泽鲜亮、黄焦酥脆、香甜可口,具有“香、酥、脆”特点。
据传清光绪二十八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由西安回銮北京,路过大营,品尝了大营麻花,赞不绝口。
年9月27日,大营村民刘和平炸出了一根长2.66米,直径0.3米,重88千克的巨型麻花,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麻花,被载入尼斯界纪录大营的社火久负盛名,文化底蕴深厚。
据载,大营社火起源于唐初,时值观盛世,唐太宗颁旨驻兵田,田间作歇息时,军士和农户一起唱田歌,或对劳号,军士执披甲而舞,军士和农户围观呐喊助兴。
每至春节、元宵节,兵民联欢,军士旌旗前导,战马结队助威,锣鼓齐鸣,农户踩高跷、演坠子等紧随其后,热闹非凡,形成社火雏形。
明代村中修起东、西、南、北四个寨,村民按居住地结社,耍社火时习惯分为东、西、南、北四社。北社出百马,西社踩高跷,南社扮平垛,东社演坠子,统称“社合”,又称“社火”,延续至今。
目前,大营社火已经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民间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年周恩来总理视察大营公社,在水利工地劳动,为兴建的水库题名。
年,为纪念周总理,当地村民在陕县大营镇大营村中心建起了周总理视察大营纪念馆。主体建筑连同外宾接待室和综合展览馆,总面积为平方米。
馆内陈列有年4月24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大营时的照片和有关实物,还有彭德怀、习仲勋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党政负责人陪同周恩来总理视察时的照片,常年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