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豫西儒宗王以悟

2022/9/24 来源:不详

王以悟——陕州人欠他点记忆!王以悟?何许人也?知道的人极少!穿越到明朝,他可是陕州城无人不晓的公众人物!先看一简介。‘豫西的一代宗师!著有《常惺惺文稿》10卷,古诗释义《解缚编》2卷。著作等身,遐迩闻名。他与陕州城的文人雅士,创办书院,培育了许多优秀人才。再说一花絮:有一同乡带小孩写的文章,请他过目,他略看一眼,莞尔一笑,吐出四字:“务农可矣!”谁知孩子受到激励,回去后,便到南山寺院,潜心钻研。三年过后,又拿文章,请他点评。他大吃一惊,看着孩子,满面春风,又说四字:“拾芹在即!”这家后来成了书香门第。此事,被陕州赵原《尚氏族谱》详细记载。王以悟去世后,陕州百姓感其恩德和声望,在城内专建祠堂纪念!

在距离河南省三门峡市张茅乡北端公里,河北邢台市南郊,有一个以古陕州,明朝人,山西参政命名的村庄。一个河北的村庄,却以一个河南人的名字命名,可见这个河南人对这个村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公元年,明万历34年。也就是明王朝两大掘墓人陕西人张献忠和李自成生的那一年。古陕州的一位老人,行将远赴邢台,就任邢台令。在众人送别之际,这位老人说了一句话,至今令人动容。“彼贪淫之子,夙昔不谨,精血已耗,即有吐纳屈伸,还丹大药,徒虚设耳。曾何益于修短。余尝念养生如此,从政亦然。操守洁白,则置欲之喻也。一或不检,大本已失,即如磬折机变欤。夫广有取而厚有所遗者,虽或通显一时,然久而败露。至于辱名丧节,贻臭地方,而取讥君子。官评士品,一旦决裂,昔贤所谓一失脚为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而已,不可复追矣。相较果孰为得乎?大致意思就是为政一方要清正廉明,注重民生,不贪不墨,注重名节,做一名君子。此时老人已经50岁知天命之年。历经少时家境贫寒,青年求学远游,以及宦海沉浮,家庭变故,遥想当年师从洛阳名儒孟化鲤时,老师学说对其的影响,和曾经经世致用,格物致知的追求,老人深有所悟。此时距他被选为贡生,已经过去了14年。据他参加廷试任官而后被罢黜,已经过去了13年。在这14年之间,他居住于老家张茅里和陕州故城交游讲学,修身齐家,终日反思理想追求与理学心学与治世致用的关系。在邢台令任上这位50岁的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临别的诺言。后人向当时明朝朝庭上书为这位老人希賜谥号的一篇文章中这样记载:“既而任邢襄,廉于莅官,而宽于驭众。五载之间,当路廉其贤,奖荐频及,升闻帝都。辄验其言之不谬也。”这位老人就是被称为洛西儒宗,可谓完人的王以悟。

王以悟任县令几年,连年的灾荒让百姓们民不聊生,啼饥号寒,卖儿鬻女。尤其是在春天青黄不接之时,贫苦尤甚。有一次他到乡间巡察住在百姓的空屋中,将看到情景用诗文记录下来,写下《魏路村宿逃民空屋》一诗:远山寥落几家庄,反扃柴扉依短墙。冷院疏槐集乱鸟,高窓夕月照孤床。厨中釜去突犹黑,龛上佛存炉未香。遥忆中原南渡后,萧条千古倍凄凉。明代邢台有茂思村,天灾之年,王以悟在村中云寿寺赈济灾民,土地全部免税。村民为了谢恩,将村名茂思改为“悟思”,以示永世不忘王以悟的恩德。邢台当地史志中这样记录“悟思村历史悠久,唐代以前就有此村,村中有云寿寺,为邢台天宁寺的下院。悟思村在明代万历以前原名茂思村,根据《邢台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七年(年),邢台风沙遍地,旱荒严重,邢台县令王以悟(陕西人,进士出身,万历三十七年时任邢台县令)亲临查访灾情,在云寿寺赈济灾民,土地全部免税,村名为了表示恩谢,改村名为“悟思”,以示永世不忘以悟的功绩。”需要更正一点的是,明时陕州己归直隶州管辖(从未属陕西),此处记为陕西人,是有误的。那么这位让河北邢台人民记录怀念至今的王以悟究竟是何许人也?

做为王以悟祖籍所在的西凡,有所了解(本村)。王以悟,(----),字希赐,后师改字幼真,号惺所。籍河南陕县东凡里西凡,其祖迁张茅。明代万历三十二年(公元年)中进士,任邢台令。升兵部主事,历升山西参政,年去世,葬张茅镇历山今薛家坑村,陕州城有祠堂,牌位。幼年丧父,慕名至新安县师从理学大儒孟化鲤(-),长达20年,深得儒学要义,成为孟化鲤众多门人中的佼佼者,被誉为“洛西儒宗”。著有《王惺所文》10卷,《解缚编》2卷。王以悟为明代北方重要的心学家,对阳明心学多有继承,但由于生长于理学名区,其思想中也有传统理学的因素。他以阳明心学的精神影响了北方长期株守程朱理学的僵化局面,同时又以传统理学的躬行诚敬补救王学末流之虚妄。其为官从政,清正廉明,事必躬亲,宽待下属,在邢台令任上,不顾年事己长,攀崖蹑岭深入百姓,访民疾苦,名动于当地,名闻于朝堂,在入朝为官时,自购书籍,教化军吏。直言仗理,屡次上疏,后因事。以政绩升兵备主事。天启元年,出任山西布政使右参政兼按察司佥事(三品之俸),春三月以病告归(究其原因有三。一,年事已高六十五岁,据其记“食肉多生痰,饮酒多上火”。二,因其直言上疏,不容与时僚。)临别时当时山西最高长官一句话颇耐人寻味“听言君乡景物颇美,最适养老,奈吾怎与晋阳之民交代。”回乡后建依仁书院,兴教育,广交儒学名流。与张信民会讲龙兴寺,与吕维祺会讲正学书院。晚年七十古稀之年寿寝于家,墓在陕县张茅镇北梨山下。王以悟之历,始于明名儒孟化鲤,并将其学说发展而独为一家,儒、心学、理学,佛学兼而有之,不纯粹为讲学而治学,经世致用,格物致知。不落明末讲学清淡误国之俗,在北方王学学者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思想史上也有着一定的意义与影响。(此图为邢台市悟思村一块无名石碑)河北邢台悟思村,明为了纪念王以悟,把王以悟的几首(九首?)诗作刻在石碑之上,勒石为念,不知道这些石碑现在是否还在,我想早已没有了吧。时光流逝,斗转星移,这个小村子仍然在纪念着这位曾经为官一方的河南人。可见唯有清正廉明,造福一方,才能被人永远的记住。这也许并不是先贤想要的,但是念之事,读其诗,究其学说,为人、为事,为世确有得!幸!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16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