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宋初衢州的诗坛和绪承南唐的赵

2025/4/8 来源:不详

三衢客户端太平兴国三年(),吴越顺应统一潮流,纳土归宋,使东南及衢州百姓免受战火涂炭。钱氏主政东南之际,战事频繁,财政开支巨大,虽然统治者对发展生产较为重视,但“吴越以一隅捍四方,费用无已,其田赋市租山林川泽之税,悉加倍数”。吴越归宋后,衢州人江景房携图籍随侍到开封,因赋税如旧,担忧百姓再受重赋,故意把户口田亩图籍扔入水中。宋太宗没根据,只好把每亩三斗的重税,改成一斗,其余什赋苛敛,一切以便宜罢免,衢州及东南的老百姓从此受惠不浅。宋代之后,除少数公田之外的土地,改为私人所有,并允许自由买卖。“有钱则买,无钱则卖”,这极大调动了农民垦荒种粮的积极性,一时形成“平原丰稔农家庆,犴狴空虚吏放闲”的繁荣清平时局。衢州平地少,山地坡地较多,当时又从越南引进了一种良种水稻——占城稻。宋太宗端拱元年(),状元胡宿经过衢州写见闻说:“短亭疏柳映秋千,马上人家谷雨前。几树旗枪茶霍靡,一溪鳞甲水潺湲。莺期别后闻余弄,蚕候归来见小眠。可惜西湖湖上月,夜来虚过十分圆。”减了农业税,耕者有其田,又引进高产水稻,种茶养蚕,衢州和东南地区的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休宁人程珌在衢州等地看到,那里的人们勤于“收蓄粪壤,家家山积,市井之间,扫拾无遗”。江景房的孙子江錡,考试不利,退而事农,“而产业家用日益以盛”,也可见当时从事农业也足可丰衣足食,致富小康。(一)宋初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当时诗承南唐五代之绪,以白体、晚唐体、西昆体为盛。白体奉白居易为圭臬,以王禹偁为主盟;晚唐体多学贾岛、姚合,以林逋、魏野最著名;西昆体标榜李商隐,以杨亿为倡首。风行草偃,衢州诗坛也大致仿佛。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太平兴国八年()进士,曾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诗崇杜甫、白居易,自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著有《小畜集》。淳化二年(),庐州尼姑道安诬告著名文字学家徐铉。当时禹偁任大理评事,执法为徐铉雪诬,又抗疏论道安诬告之罪,触怒太宗,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贬谪所作依然笔调清丽,饶有风韵。如《村行》诗:“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衢州历代诗选》引《古今图书集成》有王禹偁《江郎山》诗,又见徐勃《徐氏笔精》卷五《江郎石》条,文小异。王禹偁仕宦未及江山,未得其年谱详考。诗似随手而写,不足代表其风格。魏野(~),字仲先,号草堂居士。他原为蜀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陕县)。一生清贫,却又不随波逐流,为后人称道。诗学贾岛,苦力求工,但诗风清淡朴实,并没有艰涩苦瘦的不足,有《草堂集》。《寻隐者不遇》:“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对比贾岛的同题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可见真传。时人评论魏野此诗说:“模写幽寂之趣,真所谓蝉蜕潮湿之中,蜉蝣尘埃之表。”(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九十七)大中祥符初(),辽国契丹皇帝派使到京都,向宋真宗求取《魏野诗集》的下半部。宋真宗感到魏野为其增添了光彩,就遣陕令王希招之,请魏野出山为官。魏野以“麋鹿之性,顿缨则狂,岂可瞻对殿墀”为由,拒绝做官。王希后升任衢州判官,与魏野有诗唱和。如魏野《送王希赴任衢州判官》:“秋江四十有余程,称作红莲泛去清。从阙到州堪羡处,船中坐卧看山行。”此诗平实中见趣,这也是朴素的相对论:自岸上人看是船行,而改换以船上人这一观照系后,均速运动与静止等,反觉山在后退。明代杨慎评此派好处在“惟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船中坐卧看山行”,以静制动,愈觉舒徐不迫。宋初九僧的怀古,曾云游烂柯山。宋初九僧以逼真晚唐著称,其中怀古(~),曾云游烂柯山。怀古从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下来,扬帆逐波,一路东行。怀古看多了峨嵋的雄奇秀绝,长江的恣肆浩瀚,眼中的烂柯山只是个小小的符号而已。诗写道:“仙家轻岁月,浮世重光阴。白发有先后,青山无古今。局终柯已烂,尘散海尤深。若觅长生路,烟霞何处寻?”“王质烂柯事,传闻不在疑。百年容易客,一局等闲棋。此著有谁见,无言只自知。石桥南畔路,依旧日斜辉。”仙与凡的对比,人与物的不同,充满了矛盾,外面的世界其实也很无奈。他没有多瞩目山体的构造,景致的特色,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88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