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文化时期社会阶级分化的情况

2024/12/16 来源:不详

治白癜风最佳医院选择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yufangbaojian/m/36669.html
在墓葬材料中巳有一些反映。现已发掘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如洛阳东干沟、郑州上街、陕县七里铺和偃师二里头等处,都发现了墓,已发表的约有60座(以骨架计算)左右,其中以二里头的材料比较集中。依其埋葬情况,大体可分为3类,第一类,只有3座,都在偃师二里头。有两座位于三区F2房基之东,彼此相距2米左右,墓室为长方形竖穴,其中一座面积为2.9×1.77米。都用大量的硃砂铺底,硃砂之下并垫有席子。从硃砂层的范围(2.4×1,5米)来看,原来可能有棺有椁。此2墓均被盗,有1座残存玉柄饰、绿松石和陶盉残片等,另一墓(K3)在宫殿遗址北约米,墓室亦作长方形竖穴,面积为2.3×1.26、深1.26米。棺穴偏西南,面积1.7×0.74、深1.44米。随葬物分两层放置:上层在墓室底与棺之上,有铜爵、陶盉、玉戈、圓泡形铜器等;下层在棺内,多为玉、骨等装饰品,棺底亦铺有硃砂,人骨已朽。第二类,约20余座,其他各地点都有发现。墓室面积约为第一类墓的五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墓圹一般也是长方形竖穴。葬式多半是仰身直肢,也有蹲坐式的。都有随葬品,但多寡不等,最多的有21件,最少的只有1件。其中主要是陶器,如鼎、豆、觚、爵攔、盉、盆、瓦足毁、罐和瓮等,有的也有玉器和贝等物。第三类,无一定的墓圹,而是散见于灰坑和灰层中的骨架,共约30余付。二里头遗址中发现比较多,个别的并和兽骨埋在一个灰坑之内。都无随葬品。其葬式有蹲坐、仰屈、俯屈、侧屈等,有的身首异处,或只有头骨和零星的肢骨。以上3类不同的埋葬,应该反映了其墓主人生前不同的社会身分。第三类埋葬的情况,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已有发现,而在二里头遗址中则更为普遍。这显然不是一种正常的埋葬。死者致死的原因,可能是比较复杂的,其中至少有一部分人是被处死的。例如二里头第号俯身葬,手腕相交,躯肢弯曲,大概是捆缚双手而被活埋的。至于那些零散的头骨和肢骨,大概是被杀害后任意扔弃的不难看出,这一部分人不仅生前一无所有,而且巳经完全失去了人身的自由,在当时很可能是战俘,或者是奴隶。第二类埋葬却大不一样,而是一种正常的埋葬;毫无疑问,这些墓主人都是自由的人。他们有随葬品,表明他们生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财产,而随葬品的多寡可能说明他们之间的贫富差别。看来,这种自由人的社会身分很像奴隶社会中的自由民;其富者,有的可能掌握了一定的奴隶,因而也就成为奴隶主阶级。至于第一类墓葬,虽然都已被盗或被扰,但其规模比第二类墓要大好几倍,而且随葬有成批的玉、铜礼器和兵器,说明这类墓主人生前不仅占有较多的财产,而且享有某些特权,甚至包括对另外一些人的生杀予夺之权。可以看出,他们的社会身分显然比第二类墓主人要高,或者已属于当时的贵族阶级了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教导我们说:“我们始终都要记住历史上社会划分为阶级这一基本事实”。“奴隶主和奴隶一是第一次大规模的阶级划分。前一集团不仅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即土地和工具,尽管当时工具还十分简陋),并且还占有人。这个集团就叫做奴隶主。从事劳动并把劳动果实交给别人的人则叫做奴隶。”二里头文化的墓葬材料正说明了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这样的阶级划分,也就是说,我国历史上从此已进入第一个阶级社会,即奴隶制社会。上述3类墓葬的鲜明对比,反映了一部分人压迫另部分人的事实,反映了社会上既然存在“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也就存在“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正因为如此,对于二里头文化中存在的不同形式的房基也就容易理解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8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