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3年起,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开

2024/5/30 来源:不详

二里头文化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等地,介于龙山文化和早商文化之间的古代文化。早在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就曾经在登封玉村和郑州洛达庙发现了二里头文化的陶器。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勘察王城时,在洛阳涧河东岸的东干沟也发现了这种文化遗址。到年,先后在洛达庙东干沟和二里头都进行了发掘。由于考古工作者对这种文化的认识很不一致,因此命名也就各种各样。在同类文化遗址中,偃师二里头遗址范围最大(约2,×1,米),堆积最厚,文化遗迹和文化遗物也最丰富,因而也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这类文化遗址尚未最后确定其文化性质的情况下,暂时命名“二里头文化”似较为合适。从目前调查的材料来看,二里头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是在河南的西部。在这一带,迄今巳发现了几十处遗址,其中经过发掘的有郑州洛达庙、旭奋王、董砦、上街、洛阳东干沟、偃师二里头、灰咀、巩县稍柴、临汝煤山和陕县七里铺等处。此外,在豫东、陕东、晋南地区以及湖北境内也有发现。从郑州商城、摑奋王、董砦和临汝煤山等遗址的层位关系证明:二里头文化层压在河南龙山文化层之上,而又被相当于二里冈早商文化层所压;再结合这三种文化内涵的相互比较,可以确定二里头文化的相对年代晚于河南龙山文化,早于郑州的早商文化。因为河南龙山文化仍然属于新石器时代的范畴,郑州的早商文化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种早商文化,那末二里头文化的绝对年代可能早于商代,而属于夏代的年代范围了,之前,二里头遗址又经过几次发掘,已把二里头文化划分为四期。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其文化特征,可以把它归并为两大期:二里头文化早期,包括原定第期;二里头文化晚期,包括原定第三、四期。这两期的共同特征是:陶器中鼎、鬲相对地较少,而以夹砂中口罐为主要炊器。瓦足毆、平底盆、绳切纹小罐、研磨器等为常见的器形。觚、爵、盉等酒器比较流行。生产工具中,石铲和石镰大量使用,也有小件青铜工具。卜骨大都有灼而无钻。二里头文化早期是由河南龙山文化发展而来,保留着浓厚的河南龙山文化作凤。如平底陶器多,固底器少;纹饰除绳纹外,篮纹也比较常见,有一定数量的方格纹。有的盆、罐等器几乎与河南龙山文化同类器物难分。二里头文化晚期,则与郑州的早商文化非常接近。如陶器中盛行国底器,纹饰以绳纹为主,器物内壁多有麻点。大口尊、盆等器与郑州早商文化的同类器物很难区分。很明显,二里头文化早晚两期的这些特征,已把河南龙山文化和郑州早商文化连接起来了。如果以前认为郑州早商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之间还有距离,那末二里头文化的发现,正好填补了以上两种文化之间的空白。这不仅为研究我国新石器时代如何过渡到青铜时代找到了典型的实例,而且为解决夏文化问題提供了可寻的线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7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