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也有小黄文来看看野有死麕
2023/6/6 来源:不详一般读《诗经》的人,都会对这首诗《野有死麕》非常感兴趣。为什么呢?这首诗描述了男女的爱情状态,什么状态呢?现在进行时的爱情状态。所以它也成为了《诗经》中迄今为止争议最多的诗歌之一。朱熹认为此诗是“淫诗”之首,而在诗经女孩看来,此诗的教化作用更加明显,不信来看。
1、《野有死麕》为什么出现在《召南》?
读一首诗,要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来看。《召南》14篇,此诗排在倒数第3篇。那么,这样的“淫诗”之首为什么会出现在《召南》里呢?
关于“周南”、“召南”的诗产生的地区以及两南的具体意义,向来有不同的说法。诗经女孩比较赞同东西分制的观点。周武王灭商以后,地域扩大,为加强统治力量,西周初期周成王时代,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陕县以东为周公管理,以西归召公管理。
周人建代不久,也没有自己的文化。你看商朝有青铜器,有编钟,有绿松石、孔雀石、玛瑙珠等各色宝石,当然也有自己的文化。周朝开疆拓土,不能一味的杀伐,当然还要以文治国,所以周天子设采诗官采风,采各地的风俗文化成为诗,这是国风的由来,也成为《召南》地区这首诗的由来。
在距今三千年前,民风相对更加淳朴开放,诗经里的三月三,是“法定”的青年男女野外幽会之日。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里说,“黄帝以来的五帝和三王的祖先的诞生传说都是‘感天而生,知有母而不知有父’,那正表明是一野合的杂交时代或者血族群婚的母系社会。”商朝母系社会文化的沿袭,一直延续到《诗经》所处的西周、春秋时代。
2、《野有死麕》的赏析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国风召南野有死麕》
这首诗也是用了一种比兴的手法,前两句先言其它,后两句写实。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野有死麇”的“麇”,是鹿的一种。“白茅”就是菅草,坚硬瘠薄的土地上生长的一种野草。意思是野外有一只鹿被猎获了,用洁白的茅草包裹鹿的肉。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有一位妙龄少女春心萌动,幻想着美丽的爱情,英俊的小伙看见了,便想着怎么追求自己心仪的女子。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朴樕”的解释不一样,有人说是小树木,也有人说是高大的树,反正是一种比兴之词。山野里有只死去的野鹿,用白茅紧紧捆住。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女孩如玉,这比喻一个容貌姣好的少女形象便展现在眼前。白茅纯束,非常雅致。说明这个女孩没能抵制得了小伙子追求的攻势,害羞地答应了他的邀约。
这是前面两章,突出了什么呢?突出了荒野,树林,未婚男女。未婚男女俩人在里面干什么呢?重点来了,前面的描述都是为第三章做铺垫。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脱(duì)脱”就是脱脱,慢一点的意思。“无感我帨兮”,“感”在这里读“撼”拉、扯的意思。什么是“帨”?就是佩巾。古代男女身上要佩戴各种常用的小工具,包括配巾。“尨”,是长毛狗,有点像今天的狮子狗。
第三段什么意思呢?第一句无动词,只说缓缓地轻轻地,不知道俩人干什么呢。第二句只说别动我的佩巾,为啥别动,咱们来看下一句。第三句干脆不说了,讲起狗来。说什么呢?再动小狗就该朝你叫了!小狗叫了咬不咬你还在其次,主要会引来其他人注意啊!
你看中国的古诗,都是意会不可言传。这些话,全是以女方的口吻说的,她一切都未明说,但都知道什么意思了。
俩人正在上演一部“现在进行时”的爱情片,诗经女孩为你带来5W解析。谁:一男一女;时间:白天;地点:荒郊野外小树林;事件:俩人正在做动作,怕招来狗吠。
那这首诗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会出现在《诗经》里呢?咱们接着看。
3、《野有死麕》的教化意义
《毛诗序》解释此诗说:“恶无礼也。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把它理解为一种强暴诗。这都是后世统治者的儒家教化思想在作祟。毛诗序里,从第一首诗到最后一首,都遵从的是儒家“内圣外王”的逻辑套路。宋代朱熹更认为《野有死麕》乃“淫诗”,是恶行邪说,非圣人之训。
诗经女孩认为,这种理解未免有点偏激。这首诗在《诗经》里存在的意义,诗经女孩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让我们见识了《诗经》里的风俗
《诗经》呢,有时候离我们很远,有些风俗我们没有了,读国风可以增长见闻;有时候却离我们很近,比如像《野有死麕》里的这种风俗,现在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了。
但是自从我们有了车以后,“停车坐爱枫林晚”又成为了一种风俗,这种风俗又死灰复燃呢?我们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我们知道这种风俗的起源在哪里。
第二,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爱情的美好
少女怀春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情。无论是在现在,还是《诗经》所处的时代。中间这几千年,统治阶级为了政治需要,把人们思想禁锢了。认为怀春就是淫荡。
《野有死麕》这里面的少女“怀春”,妙龄少女到了恋爱的年龄春心萌动,年轻小伙子看到自己心仪的女子展开猛烈的追求,这并没有什么不妥。
男女爱情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不就是诗里所描述的境界么?你情我愿,男欢女爱,多么美好幸福的事情啊!
第三,该诗教化意义是繁衍后代!
古代周人婚礼中有“纳徵”,即男方向女方交纳礼品,所用即为鹿皮。马瑞辰《通释》有此说,此诗从“野有死麕”起,应是受了这种婚俗的影响。
诗里野麕已死,是猎取结束的表现;少女开始“怀春”,则是男生“诱之”的结果。有了夫妻之实,随后就是结婚生子了。
诗经女孩认为,周天子用了一个上午夺取了殷商的政权,靠的是武力。之后拓展疆土,无数次的打仗导致人口锐减,周朝要强大,必须靠人来取胜。所以那时候三月三情人节也好,淫奔的风俗也好,古代没有那么多的限制,爱就爱了,如果有孩子就生下来,越多越好。
我们读诗经的意义,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野有死麕》的魅力也就在于此。你们说呢?欢迎一起来探讨。
作者:诗经女孩,80后摩羯座,互联网从业者。爱读书,爱国学,爱写作,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诗经女孩带你领略不一样的诗经之美。
参考资料:
1.《毛诗传》
2.《诗经析读》李山
3.《诗经三百首大师导读》
4.《诗集传》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