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仰韶一个世纪的考古探索中工网

2023/5/2 来源:不详

原标题:

大仰韶:一个世纪的考古探索(考古中国)

王仁湘

仰韶文化是中国田野考古最早发现和确认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仰韶文化因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现而得名。经历了年的时光,大仰韶体系得以建构。但考古对仰韶文化的了解依然是不知道的多于知道的,不断有新的发现,不断丰富已有的认知。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牙雕蚕。王仁湘供图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王仁湘供图

揭开近代中国考古学的序幕

来自瑞典的地质学家安特生去河南渑池仰韶村进行考古调查的时间,是年4月。他在村边冲沟的崖壁上发现了远古时代的文化堆积,采集到一些石器和陶片,包括一些绘有红色或黑色图案的彩陶片。他判断这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征得中国政府的同意后,于这一年的10月至12月在仰韶村遗址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参与这次发掘的有包括袁复礼在内的当时中国地质调查所的5名工作人员,他们共发掘了17个地点,获得了大批珍贵文化遗物。

考古队在发掘仰韶村遗址之后,又在渑池西庄村、不召寨和杨河,以及荥阳秦王寨、池沟寨和牛口峪等地点进行了调查或发掘。后将黄河中游地区发现的这些同属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遗存命名为“仰韶文化”。因为这类遗存均以彩陶为明显特征,又称为“彩陶文化”。

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年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的发掘,揭开了近代中国考古学的序幕。

没有仰韶村的发现,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开始的时间可能还会晚一些,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建构或许是通过另外的途径完成,“仰韶”这个名称也不会出现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我们现在完全可以这样说:史前时代的中国,是从仰韶村遗址的发现而开始的,仰韶村应当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祥地”而载入中国考古学史。

仰韶鹳鱼石斧彩陶缸。王仁湘供图

中国生命力最强的考古学文化

一个世纪中,中国考古学家开展了许多次大范围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仰韶文化及受仰韶文化明显影响的遗址发现数以千计,分布以陕西、河南、山西为中心,影响则远达青海、湖北、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区。

作为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仰韶文化的研究经历了百年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深入、成熟、提高、升华等阶段。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深入认知的研究阶段。前期以年考古学家梁思永的后岗三叠层的发现为重要标志。梁思永在安阳后岗首次发现了彩陶、黑陶、灰陶所代表的仰韶、龙山与商文化的地层叠压关系,发表了题为《小屯、龙山与仰韶》的重要论文。后来考古学家尹达非常明确地指出,仰韶村遗址包含有龙山文化遗存,龙山文化是晚于仰韶文化的另一体系的文化。在田野发掘水平提高的基础上,由认知龙山文化而进一步了解仰韶文化,并且确认龙山文化晚于仰韶文化,确立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两个主要文化体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进行大规模发掘和全面研究的成熟期,以西安半坡和陕县(今陕州区)庙底沟等一系列大型遗址的发掘为重要标志。半坡和庙底沟两个遗址的发掘,确立了仰韶文化的半坡和庙底沟两个主要类型,更加明确了仰韶文化的面貌。调查和发掘遗址数量大大增加,仰韶文化的地区与时代特征渐渐分明,类型和分期研究成为研究者们的重要课题。庙底沟二期文化的确认,找到了仰韶文化发展为龙山文化过渡时期的证据。

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是专题研究蓬勃开展,探源研究成果显著的提高期。这一时期发掘的重要遗址有临潼姜寨和郑州大河村等,为探索仰韶文化渊源而发掘的重要遗址主要有秦安大地湾、临潼白家村、渭南北刘、武安磁山和新郑裴李岗等,此外还有宝鸡北首岭的补充发掘。

在这一研究阶段获得了大批碳14年代数据,考古学文化绝对年代的研究成为现实。其他自然科学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研究的深入发展。聚落形态、农业起源、生产工具、制陶工艺、彩陶、社会发展阶段、文化源流等专题研究增加。通过多角度的全面深入研究,仰韶文化在分区、分期、类型、源流、墓葬制度、聚落形态、人类体质形态和文化关系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双槐树遗址的大型版筑遗迹局部。王仁湘供图

开启中原史前文明化进程

仰韶文化的考古与研究,在沉寂了许多年之后,进入本世纪以来有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随之也引出研究者的不少新思考,新的学术动向又唤起了人们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