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诗歌石壕吏

2023/4/25 来源:不详

搬着小板凳快来围观哈,语文自习课开始了。今天我们来说说石壕村里的那些事。

石壕村,现位于河南省陕县观音堂镇。这可是个有山有水有故事的地方。因为小村夹在两座大山之间,东西一条沟是崤函古道的必经之地。据说,在古时经商赶考投亲奔友的夜行至此便会投宿。这不,我们的杜先生也来了。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如果不是那首《石壕吏》,恐怕不会知道有这么个小村的存在。杜先生在兵祸连接的时代中疾走,“暮投石壕村”,这次投宿让石壕村出了大名。县役估计是白天抓不着人了,于是就趁夜搞偷袭,这户人家三个儿子已经战死两个,男丁就剩家里的老头了,听到敲门声老头跳墙跑了。本以为这个家的灾难到此为止,可这些抓人的县役早就没了什么原则,活的,能干活的都可以抓走。老头逃走了,还有老太太啊,虽不能持剑杀敌,做做饭还是行的。老太太的一番哭诉,没有打动差役,老人家只好主动请缨,最后还是被带走了。这个故事就在杜先生和老头的告别中结束了。

有人提出来,不是抓壮丁吗?杜先生这时候四十来岁,难道差役没看见么?为何不抓?杜先生在诗歌里悲天悯人,现实中为何不站出来呢?

其实仔细想想不难理解,先生这时候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离开洛阳经过石壕村。大小好歹是个朝廷命官,不在征兵之列。还有先生的家世背景,他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是有特权的。另外面对气势汹汹的差役,想是多说也无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杜先生的思想在此时陷入极度矛盾之中。他一方面痛恨叛军,希望早日平定叛乱,还百姓一个安定生活,一方面又看到战争给大家带来太多灾难,百姓生活实在太苦。这样纠结的心理让他无言,只是冷眼旁看。他实在无话可说,也无从说起。对于他的沉默,我们说是无言控诉也好,无言安慰也罢。最后杜先生只能怀着沉重而复杂的心情踏上征途……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3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