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三国人物,贾诩夯实的生存之道,孙子兵
2023/3/21 来源:不详三国智者不胜枚举,但今天介绍的贾诩绝对是三国时期智者之中,顶尖人物,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行军打仗谋略,绝对是谋士中的翘楚。
其生存之道,值得学习历史的人慢慢品味。
贾诩,(年-22年8月11日),字文和。
贾诩其精通兵法,著《钞孙子兵法》,并为《吴子兵法》校注。
这两部兵书要是弄懂、弄透、并且活用,可以说一生受用无穷。
无论你处在什么岗位。
我们慢慢品味下,他是如何活用兵法。
第一段,是贾诩年轻时候一件轶事。
《三国志》记载,贾诩被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馀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强盗求的是财,而当时的段颎在西凉也是有名望之士。
贾诩在了解强盗需求和他们忌惮的心里,贾诩采取了“避实就虚”之策,实是强盗力量强大,没必要硬来,虚是对方忌惮段颎。
他们也是求财,杀几十个得不到钱财,放走一个兴许能得到呢?不是有句话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再说,如果真像贾诩说的,他的确是段颎的外甥,就不怕被报复?
所以,贾诩顺利脱困,而其余几十人都被杀死。
第二段,据长安挟天子之计。
董卓进入洛阳,贾诩跟随董卓女婿牛辅驻军陕县。
董卓草包董卓被王允和吕布杀死后,饭桶牛辅也被部下胡赤儿杀死了。
此时,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人想解散部队,抄小路回西凉。
郭汜《魏书·荀彧攸贾诩传》记载,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
贾诩说,咱们现在是叛军,你们各自回去,一个人都能被一个小亭长捉住,死是必然的。不如带兵攻击长安,沿途征收兵卒,为董卓报仇。
如果,事成了。我们就可以侍奉朝廷来征讨天下,不成功在走不迟。
这时候的贾诩可以用“众人皆醉彼独醒”来形容他。
曹操这也是曹操后来的图谋,“挟天子以令诸侯”,征伐谁,都是师出有名,汉臣故旧肯定是望风来投,何况当时长安三辅地区有数十万百姓。
这些都是立世资本,再加上他们的西凉根据地,征伐天下指日可待。
李郭二人,到长安已经纠集了十多万人,与董卓旧部樊稠顺、李蒙等汇合,拿下长安,王允被杀,吕布败走。
李傕坐拥了天子,分封了各部将领。
汉献帝这时候,连马腾和韩遂也来长安投降,可以说形势大好。
贾诩头脑清醒,善于判断,审时度势,此计若早给曹操等辈,大事必然成功。
正应了《孙子兵法》说的,“己有十倍于敌的兵力方可攻城,”虽然是下策,但是后来的效果却是可见一斑。
吕布这里贾诩着重强调了集中兵力的重要性,聚则大事可成,分则万事则殆,自己也难保全。
他也抓准了王允和吕布虽然除掉了董卓,但不可能短时间收服董卓部下,如果时间长了,估计也不能有后来之事。
可惜,西凉内部分歧,没有像曹操那样显名之人带头,大家都不服对方,这时候谁要是出头,其余将领肯定共敌之。
贾诩看清内部矛盾不可能调和,自己积极找退路,他先委身段煨,然后暗中交结张绣。
第三段,辅张绣计曹操。
张绣居张绣也是贾诩的权宜之计。
之所以,辅助张绣也是怕郭汜他们乱兵,伤及自己的性命,而张绣现在身居宛城,足可以自保,待相的有能之人自然投之。
他了解张绣不是安天下之人,只是一隅之犬。
有时候还固执己见。
贾诩这时候只是待时,等待什么呢?
后来的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一旦交战,势必需要人手。
那当时为什么不立即投曹操呢?
设想,当时投曹操的人不胜多数,如果张绣在平时投曹操,曹操肯定不能过多的重视他。
曹操当官渡事发了,这时候投。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同样的给人送食物,一个人不饿的时候送,跟一个人饿的时候送,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后来的,贾诩计追曹操也是料定,曹操跟袁绍已经开战,断后的肯定不是曹操,这种时候肯定得火速赶回去,迎击最大的敌人袁绍。
之所以打曹操,也是自抬身价,奇货可居。
贾诩活用了兵法的虚实之道,令两次追击曹操的结果截然相反,这也是曹操佩服他的原因,而后的投奔曹操也是成全曹操的爱贤之德。
后来曹操果然很重用他,他可以算是开魏的老臣元勋。
第四段,赤壁之略。
小编在《曹操本可以早早统一中国》论述过,但我那是马后炮。
今天仔细看贾诩当时给曹操的战略。
《魏书·荀彧攸贾诩传》记载,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意思很简单,只需曹操收复襄阳和南郑之地固守,孙刘不战自降。
当时的曹操,因为有些胜利来得太容易,才能有此失败,轻敌就是他最大的敌人,不是因为周瑜有多少厉害。
《孙子兵法》,避敌锋芒,找敌人短处。
孙刘联军,得胜原因。
1,背水一战,不胜势必被吞并,而刘备和孙权等人又不愿意束手,曹操也不能留他们,不可能养虎为患。
2,孙军,善于水战,周瑜在水上已经练兵数十年,可想而知,水上经验何其丰富,一个经验丰富的水兵打你一个旱鸭子,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孙刘联军利益共同点,有曹操就没有孙刘,而孙孤掌难鸣,只有联合刘,孙才能在水上打跑曹操,刘在陆地上截击曹操,北方军队才能真真实实的败退。这为以后,孙刘在长江以南发展奠定基础。
4,恰当的火攻战术,是取胜的关键因素。
5,曹操自身的原因。
兵书有云,骄兵必败。曹操已经目空一切,不失败都没了道理,从他的《短歌行》就可以看出来。
贾诩只是尽了自己臣子本分,本来可以让曹操有生之年统一中国,但曹操却白白浪费。
好了,贾诩还有好多的实例,就不一一陈述。
总之,贾诩真正的秉承了《孙子兵法》精神,使自己在三国活的精彩,直到他77岁死后,司马懿才冒出来。
欢迎朋友们评论发表自己间接,麻烦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