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故里硖石镇华豫未来
2023/2/23 来源:不详在崤函古道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硖石古镇。西汉昭帝时称安阳城。
北魏太和一年()置崤县,以境内有崤山为名。唐武德三年(),隋设置的崤县迁至鸭桥,后又迁至硖石坞(今陕州区菜园石门),改为硖石县。
《水经注》载:“河之右侧崤水注之,水出南盘崤山,西北流,水上有梁,俗称鸭桥也。”似应指今硖石。又清《嘉庆一统志》、嘉庆《河南通志》所载:“硖石旧县在陕县东七十里。”
清康熙《河南通志》说其为“唐天佑元年()置,宋熙宁六年()改硖石县为石壕镇,其间一百六十余年”。
硖石撤县后,此地又改为驿所,建为关寨。民国时期,在西寨门上有一横批“硖石旧县”,寨门上有一副楹联:“天险崤山,千岩万壑;地居石壕,三晋二陵。”
这是对此地地理环境的形象刻画和高度概括。在硖石车壕村东南多米处的山坡上,至今还残留着深达0.05~0.25米深的石壕古道,行路之难可略见一斑。
文王避风雨台坐落在硖石境内。《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崤有二陵焉,其南陵,为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括地志》载:“崤山又名钦岑山,文王避雨即东崤山也,俗称文王山。”
宋代废除县置以后,曾在此设石关隘,关北侧即春秋时期所谓的北陵。硖石关,即古崤陵,山崖如削,道路崎岖,是北崤道上最重要、最险峻的关口。
历史著名的秦晋崤之战就发生于此。公元前年,秦穆公派大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率领精兵余人,车乘欲偷袭郑国,却被郑国商人弦高识破并及时密报郑国。秦军无奈,只好返回,顺势灭了滑国。
晋襄公认为,秦攻郑是对晋国霸主地位的挑战,便命令大将先轸率领晋军2万余人在崤山硖石关一带设伏,全歼了这支秦军,俘获了3名将领。
秦晋崤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迄今所知的最早、最彻底的伏击歼灭战,对扼制秦人东出,保持晋国中原霸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硖石不仅地势险要,而且涌现出一些彪炳史册的良臣名将、英雄豪杰。姚氏父子、李彦仙是其中的代表。姚懿,曾任硖石县令。
为防御边乱,龙朔元年(),奉命出任州都督,安定唐朝边境。懿子姚崇入朝为官,初拜侍郎,后连续升迁,成为武周皇帝、睿宗、玄宗三朝宰相,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
李彦仙,是北宋的一位抗金英雄。靖康元年(),金人侵犯边境,他变卖家产,招募名壮士,入援京师。
后投奔州太守李弥大,出任石壕尉,驻守硖石三觜寨,卫戍崤渑,阻止金兵西进。固守陕州,大小余战,敌兵不得西进。金人派人诱降,许以高官,都被李彦仙严词拒绝。
李彦仙终因寡不敌众,投河而死,年仅36岁。朝廷追赠为彰武节都史,建庙于商州,号忠烈。绍兴九年(),又立庙于陕州,号曰义烈。乾道八年(),赐谥号忠威。
硖石还出现一位帝王。他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平国国王高季兴,后梁开平元年()任荆南节都使,次年,加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居宰相。
后唐同光二年()高季兴受封为南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