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道寻根龙脉长,焦姓诞生焦水边
2022/11/26 来源:不详周朝初年,周武王灭商后开始分封诸侯。除分,封有功之臣及王族外,还分封前代圣贤之后,将神农氏的嫡系后裔,封于焦,建立焦国。
焦国得名于焦水,焦水今名苍龙涧河,位于陕州城西南,向北注入黄河。
据《史记·周本纪》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通志·氏族略》云:“周武王封神农氏之后于焦。今陕县东北百步焦城是也。”《汉书·地理志》记载:“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
“弘农”二字指的就是发扬光大神农氏之功绩。传说中的神农氏,当为姜姓。秦嘉谟辑补《世本·氏姓》说:“姜姓,神农之后。”《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
据《世本·氏姓》记载:“焦氏,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后以国为氏。”由此看来,始封于西周初年的焦国为姜姓,子孙以国为氏。
但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杜预注曰:“八国皆晋所灭,焦在陕县。”《史记·秦本纪》引《括地志》亦云:“焦城在陕州城内东北百步,因焦水为名,周同姓所封。”
这里说焦国与周同姓,自然应是姬姓。唐李泰《括地志》:“焦城在陕县东北百步古虢城中东北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河南即陕城,东城即虢邑之上阳也。…其大城中有小城,故焦国也。”
《汉书·地理志》“弘农郡”条下云:“陕,故虢国,有焦城,故焦国。”
杜预在为《左传》作注时,说焦国被晋国所灭,不确。根据今本《竹书记年》:“幽王七年,就人灭焦。”这里说的是虢国灭了焦国。
《国语·郑语》记载:“当成周者,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这八个诸侯国都在成周之西,今晋、陕、豫交界处,焦国也在这里,如果这时焦国尚存,不会不提到,说明此时焦国确实被虢国灭掉了。
有学者认为姬姓焦国是召公之后,并进行了考证。《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八载:“陕州,周为周公、召公分陕之所。”《公羊传·隐公五年》记载:“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
何休注曰:“陕者,概今弘农陕县是也。”根据上述文献记载可推断,姬姓焦国当为周初周公或召公之后的封国。宋人罗泌在《路史·国名记》中谓“陕县之焦国,乃召公子谯侯之旧国,谯,云焦,故城在陕州东北部。”
根据文献记载,西周初年有姜姓焦国,在弘农陕县,也就是在今陕州城东北。
第二次分封时又将召公之后分封于此,姜姓焦国被迫东迁。西周晚期,虢国又灭了姬姓焦国,占有了其领地,随后又以焦城为基础,在其西南营建新城,使原焦城成为新虢城的一部分,即虢城的“东北隅”。
年,三门峡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基建的过程中,在陕州古城遗址东北部发现了部分城墙遗址,从而确定了焦国都城的具体位置。同时,还发现清理了12座西周时期的墓葬,出土陶器、铜器等大量文物。
这些墓葬的形制与虢国贵族墓地的小型墓、李家窑遗址发现的西周墓极为相似,但出土器物组合和器型都明显早于前两处墓葬。
在此之前,三门峡只有焦国。因此,专家认为,这12座墓很可能是焦国墓葬。
焦国灭亡,其子孙纷纷出奔,或北渡黄河进入山西,或西徙陕西,或向东北方向的河北、山东播迁。
如今,焦姓在全国分布较广,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